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美国骗局影评3篇

美国骗局影评3篇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美国骗局影评3篇

  美国骗局影评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FBI在纽约哈帕克和长岛的进行了后来名为“阿伯斯坎”(Abscam)的调查行动,原本旨在调查偷窃案的FBI却意外从案中发现了众多违法的官员腐败行为。在一系列调查之后,最终有一名参议院议员、六名众议院议员、一名新泽西州议员、一名费城市议员和一名移民局官员被定罪。该案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不但是因为在美国历史上头一次有如此大量的民选官员腐败,而且也因为FBI在调查行动中对卧底探员毫无底线的使用和大量的钓鱼执法行为。迫于舆论压力,在该案司法程序完毕之后,时任的美国司法部长本杰明-希维勒提(Benjamin Civiletti)专门就此类案件发布了《美国司法部关于FBI卧底行动指南》,该指南明确规定了FBI探员在进行卧底调查行为中应当遵循的司法规则和流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导演大卫-欧-拉塞尔根据这个故事改编而成了新片《美国骗局》,在2013年的北美电影市场的圣诞档正式上映。在2010年的影片《斗士》和2012年影片《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获得口碑票房双重认可之后,来自纽约的导演大卫-欧-拉塞尔在商业票房和观众口碑两个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号召力。而这部由克里斯蒂安-贝尔、艾米-亚当斯、布拉德利-库珀、詹妮弗-劳伦斯和杰瑞米-雷纳领衔出演的影片《美国骗局》,也毫无疑问,从制作之初就吊足了影评人和观众的胃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与之前两部影片入门破题,流畅叙事的风格不同,《美国骗局》的影片开头却非常细致耐心(而且几乎是饶有兴趣)地描述了贝尔饰演的主角Irving耐心细致地整理自己的“地方支援中央”的秃头的情景:假发、梳子、胶水、发胶,一应俱全。片中Irving小心谨慎地面对镜子,在折腾许久之后终于整理好了自己的秃头。虽然在后来这个小心翼翼的假发还是被布拉德利-库珀饰演的FBI探员Richie玩笑赌气似的一把揪掉,但为了本片疯狂增重肚腩饱满贝尔,还是以其出色的演技将这个小心谨慎、注重细节、装腔作势、没有安全感的纽约骗子Irving演绎得淋漓尽致。

  可能是导演大卫-欧-拉塞尔有意为之,电影《美国骗局》作为一个近乎黑色幽默的喜剧,情节叙事、镜头色彩、演员表演总是不时有过分夸张的饱满之感。不时出现的标志性的大卫-欧-拉塞尔冷笑话也让观众忍俊不禁。但是,即便片中的故事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片头还特意用字幕告诉观众“片中的一些内容真实发生过”(“Some of this actually happened”),很多观众在观影之后还是很难相信影片不是戏剧化的描述而是根据真实发生的故事改编的:因为片中几乎所有的角色,无论是骗子Irving和Sydney,或者是FBI探员Richie,甚至是Irving的妻子Rosayln,几乎都是以一种“无人可信”的欺骗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都像是告诉观众:这是编剧写的本子,不用当真。甚至是出来打酱油的罗伯特-德尼罗,作为一个黑帮老大,和冒牌中东商人谈判的场景,都丝毫没有《好家伙》和《赌城风云》里的剑拔弩张的恐惧氛围,而只像是戏谑的紧张场景。导演在片中,显然用一种黑色喜剧片或者戏剧的类型片处理方法,描述了这个看上去也的确有些莫名其妙的骗局故事。导演大卫-欧-拉塞尔的这种叙事处理手法,很像科恩兄弟的《阅后即焚》。这大约也解释了为什么本片最初的名字不是现在的《美国骗局》(American Hustle)而是《美国狗屎》(American Bullshits)。

  电影《美国骗局》的画面、服饰风格、原声配乐的很多方面都明显有向马丁-斯科塞斯1990年作品《好家伙》致敬的影子,甚至连罗伯特-德尼罗都专门打了个酱油:重新当了回黑帮老大。但导演大卫-欧-拉塞尔显然选择和老马不同的了另一种处理方式:叙事散漫而且剪辑随意。相比于之前的作品《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可能是更关注与本身主线的叙事,《美国骗局》对人物感情发展的处理显得单薄无力:男性角色设置充满鸡贼感可能是叙事本身的意图,而两个女性角色Sydney和Rosalyn在导演的镜头中似乎都是物化的性感符号,尽管艾米亚当斯和詹妮弗劳伦斯的表演都无可挑剔,但角色们感情发展的推进动力毫无说服力。观众能看到的是演员们优秀的演出和导演出色的调度能力,但故事推进和影片剪辑方面的缺陷,却如同镜头本身浓重的色彩一样明显。

  《美国骗局》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卫-欧-拉塞尔类型片:聪明、好看、夸张、浓墨重彩、充满活力。作为类型片的影迷观众一定不会失望,但即便是一部如此有趣的类型片,在这个颁奖季,相比于《内布拉斯加》、《醉乡民谣》、《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样的严肃作品,《美国骗局》本身可能也和Irving假发掩饰下的头顶无异:光秃明亮,博人一笑,而且无需多想。

  美国骗局影评2

  美国骗局是一部口碑极其分化的电影。一方面,这部电影在美国几乎获得了媒体的一致好评。《纽约客》杂志刊登的影评称美国骗局是“年度最佳电影”(’American Hustle’ is the BEST PICTURE of the year);《芝加哥太阳报》甚至称美国骗局“做到了电影的极致”(As perfect a film as it gets)。在美国著名的影评网站烂番茄上,它也得到了93%的高分,在2013全年的电影中排名第十。而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媒体也有《中国新闻周刊》“酣畅淋漓的戏剧体验”这样的较高评价,但在影迷中间,美国骗局获得的是大批的中差评。在不浮躁电影上,美国骗局仅得到6.7的分数,是史上所有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得分最低的一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口碑差距呢?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题材。美国骗局的故事主线根据美国70年代联邦调查局的一次卧底行动改编。影片开始的时候,导演就略含深意的打上了”Some of this actually happened”的字幕。这“部分史实”本来就来自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历史事件,因而本片剧本也曾在2010年入围业内未拍摄剧本黑名单第八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电影的内容对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含义本来就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影片的两位骗子主角发家的手段是在70年代美国贷款紧缩的时期以“协助贷款”的名义骗取申请人的贷款申请手续费。这一桥段不免让同样处于信贷紧缩时期的美国观众心有戚戚焉,但对国人观众来说,好像也起不到什么触动效果。题材之后是影片的风格。客观的说,导演大卫·欧·拉塞尔的风格一直就不算讨国人喜欢。本片是他继《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之后又一部话唠喜剧片。由于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欧塞尔擅长的话唠式幽默不太容易让大部分国内观众轻易接受,因此许多精雕细琢、不可或缺的精彩对白,反而会成为让观众觉得冗长、沉默的巨大掣肘。再加上导演对影片节奏颇具个人风格的怪异掌控,电影在国内不高的接受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抛开这些因素不谈,我个人认为美国骗局是一部非常精彩、并极其耐看的类型电影,你会在第二、第三次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让你拍案叫绝的闪光点。美国骗局虽然是一部喜剧片,但是它包含着对生活、人性、尤其是“虚假”的深刻思考。Hustle一词被翻译成“骗局”,在英语中它指赌局中的欺诈或是骗别人购买毫无价值的东西。影片中的hustle,一方面是男女主角Irving和Sydney的欺诈生意,另一方面也暗示FBI探员Richie的卧底行动逐渐演变成一场巨大的赌局。赌局中每个人物的特点也各不相同。诈骗专家Irving谨慎稳重,一直试图以“见好就收”的心态处理着所有事务。虽然名义上是为探员Richie做事,但在整个行动中一直起着统筹全局和收拾残局的重要作用。年轻的热血探员Richie则相反,他就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从一开始只想抓到四个骗子,到胃口扩张到政界,想将市长Carmine和涉及其中的议员和官员一网打尽,甚至想借机打击控制赌博业的黑帮。一方面他不听Irving和上司的劝阻,固执的增加赌注,另一方面他却不停的犯低级错误:找来一个不会说阿拉伯语的墨西哥探员顶替原来的人选假装酋长;业余的直接打电话到Irving家讨论工作,让Irving的老婆Rosalyn知悉了计划……他的胆大心粗也最终让自己在这局赌博中血本无归。而Irving的合作伙伴兼爱人Sydney,则像影片开始不久时介绍的那样,“对所有的细节都极其谨慎和精确”。也正是她的坚持,“我们会需要其他行动的”,最终让他们两人从赌局中全身而退。

  本片营造的70年代氛围也是其让人津津乐道的方面之一。服饰、景观、音乐,各个元素的结合让观众感受到了浓郁的美国70年代风情。其中各位主演的“洗剪吹”更是尤其引人注目。影片中的“头发”是对“伪装”非常重要的隐喻。电影的第一幕就是主角Irving在自己的秃头上粘上头发,梳出漂亮的发型。Sydney烫大卷,Richie烫小卷,影片中各个主演几乎不是在弄头发,就是在秀头发。而做出来的发型正如他们演出来的身份,男骗子贴上头发饰演一个纽约好市民;女骗子烫了卷发装成一个操着英国口音的贵族;小探员烫着小卷毛掩藏着自己的未婚妻和“与妈妈同住”的事实;男骗子的老婆也顶着精致的发型,为自己的每一个愚蠢行为寻找正义的借口。如Irving所说,“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他们都相信,自己费尽力气欺骗自己和别人,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已。最终生命就像画廊中的那幅赝品,到底是画家厉害呢,还是伪造画的人更厉害呢?

  故事的另一条支线,女主角Sydney的爱情,影片也用关于“欺骗”的隐喻表达了爱情观。Sydney在整个过程中“爱上”了两个男人(有没有真的爱上Richie显得有些扑朔迷离)。在与Richie的关系中,双方虽然或主动或被动的逐渐卸下伪装,但当Sydney收起她的英国口音,回复成一个“普通”的美国女人,Richie整个人都快要崩溃掉了。总想要“日后再说”的Richie,得到的只有拍向自己脑袋的玻璃相框。而另一方面,Sydney和Irving从一开始就让彼此看到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男主角秃顶大肚子的长相、诈骗的工作;女主角作为舞女的过去……坦诚相待的两人虽然经过不少波折,最终还是圆满的一起愉快的跑掉了。看来在爱情里,对彼此的诚实才是最重要的啊。而Richie再次成为反面典型:如果追求的是对方的样子而不是对方卸妆后的样子;如果追求的是性而不是爱,最终你是会拍破头的。噢对了,如果女生像Rosalyn一样任性,即使有孩子这个强力道具,最终还是会被老公甩掉并扭伤自己脖子的哦。

  影片的最后,骗子全身而退,并略施手段为自己的市长“朋友”减了刑;小探员扳倒了一众议员和官员,却因为自己的业余而什么都没得到;Irving任性到抽风的老婆,也终于如愿变成了前妻。在这个说不清谁黑谁白的赌局上,总得分个胜负。但正如Irving所说,Richie抓到的是那些辛勤工作,为新泽西经济发展而努力的人;那些真正的诈骗犯,那些大人物、有钱人,你连碰都碰不到。能打击这些人的,只有我们这种大骗子。说到这,有没有一种细思恐极将被查水表的感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此打住吧。至少我们要学到,如果总像Richie那样自以为是、总是打断别人说话,那你永远都不知道Ice fishing故事的真正结局是什么。

  美国骗局影评3

  也许是在片子里骗的太起劲儿了,结果《美国骗局》在奥斯卡10项提名的领跑局面下,最终竟然颗粒无收。联系到片子里的骗术思想,我不得不怀疑奥斯卡背后有盘口,片方就是要和博彩公司联手,把那些下注人口袋里的钱骗个干净。O(∩_∩)O哈哈~ 如此揣测并强加阴谋论,是不是有点儿看片后遗症的赶脚?的确,看完《美国骗局》我们会觉得,行骗的至高境界和体育、艺术、哲学、宗教等人类瑰宝一样,都是用生命去实施啊!

  由于美国“小内阁”的受贿贪腐情况,和咱们公仆的不太一样,FBI的钓鱼反腐和咱们的打老虎也差之远矣,所以影片的故事虽然编的十分精妙,更是勇夺各大奖项的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却离内地电影观众的生活略有点儿远。FBI费尽心思,搞这么复杂,白白牺牲人力物力财力的做法,在我们飓风行动般的凌厉面前,就像奥巴马见普京般娘炮。可是不得不说,人家这么不给力的行动,就正正好引发了如此具有戏剧冲突张力十足的电影。都像咱国家这么一往无前,就只留下拍主旋律的机会了。是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为连续三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却连续三年铩羽而归的导演大卫-O-拉塞尔,简直就是一个用生命去拍电影的人。他每次都会把电影的剧本和表演捧出超过自己的闪光。这些闪光多多少少从他本身的功绩中抢夺的名誉的份额。一环扣一环的推进,知名演员却演出了从未见过的模样,都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抓住,牵着观众不停歇地奔向结局。大卫-O-拉塞尔用生命骗过了观众,让我们在电影中忘记了幕后还有一个导演存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尽管没有拿到小金人,但是《美国骗局》四个奥斯卡表演奖同时入围的成绩还是相当惊人的。克里斯蒂安-贝尔、艾米-亚当斯、布莱德利-库珀、詹妮弗-劳伦斯,甚至没提名的杰瑞米-雷纳和罗伯特-德尼罗,都是观众熟得不能再熟的面孔。而且他们大都和导演不是第一次合作。可是在本片中,这群明星再次让我们“认不出来”。贝尔的体型变化又一次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劳伦斯的爆发力又把我们吓到了,雷纳和德尼罗的造型之罕见差点儿就让他们的客串露脸被人忽略啦。

  这群一演戏一拍戏就会让自己的生命加速流逝的人们,不仅要骗剧中人,更要骗剧外人,他们要骗观众相信看到的不是贝尔、不是劳伦斯。于是劳伦斯在盥洗室亲了亚当斯,贝尔和劳伦斯在卧室大吵一架等场景,都是临场发挥的结果。拉塞尔手握黑名单排名第八的好剧本,却任由这群狂徒“改剧本”。何由?他自己的回答是:“我讨厌剧情,我最看重的就是角色描写。”于是才有了这样一场通天骗局,戏中人被角色骗,戏外人被演员骗。

42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