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优秀抗战影片观后感3篇

优秀抗战影片观后感3篇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优秀抗战影片观后感3篇

  优秀抗战影片观后感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天把《平津战役》看完了,至此《大决战》都看完了。看完了有这么几个感觉:

  首先,觉得国民党军部署没太大问题。无论在东北、华中还是华北,都是既有固守要点的兵力,也有机动兵团。据个例子,东北有固守锦州、长春的几十万军队,也有廖耀湘麾下的精锐辽西军团;华中更不用提了,有9个兵团:包括邱清泉、黄维、黄百韬这样的精锐部队;华北也有35军这样的机动部队。

  其次,觉得国民党军输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进攻精神;其次内部战略情报都被对手知道了。纵观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主动进攻,要么被对手牵这鼻子走,如锦州之战中辽西兵团不是围魏救赵,而是直接去救锦州,结果锦州没救下来,自己也让共军拖住了;甚至干脆坐视对手行动,不采取任何积极行动解决问题,譬如天津战役中傅作义对陈长捷的求救坐视不管。应该说国民党军守城还是很顽强的,无论在锦州、双堆集、碾庄、陈管庄还是在天津,都打到最后了,最惨烈的是黄百韬兵团,最后幸存者据说不到一千人,可是救兵不来也没办法。

  而来,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内泄漏情报的地方太多,纵贯三大战役都是如此:辽沈战役前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把情报交给了共产党,让共产党先发制人在东北发动进攻,还有郑洞国被部下逼着起义;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兵团西撤,负责掩护的何基沣部突然战场起义,让前者莫名其妙陷入重围,淮海战役一开局,国民党军的战役部署就被打乱,陷入被动,后面的黄维兵团也是如此,一个师长叛变导致整个兵团陷入重围;平津战役更别提了,傅作义的女儿干脆就是共产党,围着父亲做了大量工作,傅作义的朋友马占山也在跟共产党接触,最后说服傅作义起义。

  此外感觉蒋介石这个人不是糊涂人,他明白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精力指挥。如亲自飞到沈阳指挥战局,他的判断也并非全错,如他判断对了解放军会线进攻锦州,但是每次却事与愿违,其中原因太多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反观共产党方面,毛泽东指挥比较放手,下级能够自由发挥。另外解放军虽然没有那么多机动装备,但是进攻意识、运动战水平明显在对手之上,每次占据主动权。

  纵观三大战役,国民党方面将领水平都还可以,除了刘峙、卫立煌作战消极,剩下没什么毛病,可惜此二人身处剿总司令位置,那就没办法了。

  优秀抗战影片观后感2

  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七十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优秀抗战影片观后感3

  我把淮海战役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总觉得还是不大明白怎么回事。这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太多的后人正想对这次在中国的中原战场上的逐鹿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影片安排的很紧凑,却又花了大的笔墨来描写一些小的人物,小的细节,来突出战斗的惨烈,指挥员的紧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相对于胜利的结果来说,战役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中原战场是如此大规模的局势调动对双方的指挥官来说,都是及其严峻的考验。战机稍纵即逝,黄伯韬的被围完全就在于他两天“种种原因”的磨蹭,没有架浮桥,让十万人马成了粟裕的盘中美味。这是他做为指挥官的失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可对于杜聿明来说,失败的结果是他早就预见到的。他拿着蒋介石措辞严厉的亲笔手术,无奈,愤恨。蒋介石给他过四十四岁生日,让蒋经国带着10万银元给杜聿明的母亲过生日,软硬兼施,逼杜聿明带兵撤出徐州,却又在中途来了这样一纸手谕。三条作战路线,粟裕赌准了杜聿明不会愚蠢到走两淮,虽然我军都已经在截获的国民党电报里面得到所谓国防部的建议,让杜聿明走两淮。毕竟,杜聿明被蒋介石从徐州调葫芦岛,又从葫芦岛调徐州,他在国民党的军官里面,还是有军事才能的。

  但是应了巴达维的那句话“您为什么不让那些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年轻将军们在战场上作出军事部署,而要每逢战事,亲自督战,做做站部署呢?”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在电影里面是屡屡被败仗所羞辱,也不知道老蒋其人身为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的校长,到底会不会打仗,这个,没有研究过蒋介石的生平,也无从说起,不过,撤出徐州之后的杜聿明收到的蒋介石的一纸措辞严厉的手书,就已经预感到他杜聿明的后路就掐断在了这淮海战场上了。他满腹的愤恨,慨叹说——“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没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唉——完了!完了!照这个手令执行,三个兵团,数十万将士,眼睁睁的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是杜聿明被俘后中共给他治病,而后全家在大陆团聚的政治原因,我想,影片中对于杜聿明的描述是很丰满的,从某总程度上也肯定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甚至还有专门的他T恤士兵,不想让自己的士兵冻死饿死,不带武器投降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镜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而于蒋介石的蹩脚的军事指挥才能相对应了,还有他的治国方略,太多的事情是从根基上决定了行事的方向,所以也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扭转乾坤的曙光,所以布雷先生的死,在影片中更显出了他的悲剧色彩,没有什么来挽救他的绝望,结束自己的人生,俨然成了他最后的选择。

  陈毅元帅曾静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蒋介石打仗的时候忙着平息后方人民的骚乱,而共产党的部队这边,人民群众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这就是人心。

47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