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观后感3篇
倾城之恋观后感3篇
最近看了央视八套热播的电视剧《倾城之恋》,重温了张爱玲赋有生命力的作品。下面是有倾城之恋观后感,欢迎参阅。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一:
最近一直在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以前也有看过那书,现在看电视剧,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在身体里缠绕,淡淡的,有一点点忧郁,也有一点点伤感,还有一点点感动,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不让我看,因为我本有着忧郁的根,说是看了这些会让我的精神更脆弱。但我以为,既然是名著就有出名的道理。看了能使人忧郁,这就说明了它的魅力所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喜欢白流苏,那么美丽又有智慧的女子,在爱情里遍体鳞伤,但还是用尽力气去爱。如同一朵绽放在悬崖的栀子花,妖艳无比。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拥她入怀的,甚至连远观的勇气也没有。她爱唐一元,在她的婚姻里,她希望得到她想要的爱情,但是,在看似开放,实则守旧的家里,她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保住她的爱情和婚姻。在那样的世俗里,是容不的她这样高洁的女子的。原以为唐一元会是她的归宿,但她终是错了,她的爱情只容忍拥有彼此,那样的一个男子,怎么值得她爱呢?即使是爱,怎么能用兵法样的方式去爱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于是她遇到了范柳原,同样是在爱情里受过伤的人。两个害怕说爱的人遇到了一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说,你的美丽是善于低头,你低头的时候是最美丽的。她莞尔。他问她,你爱我吗?她回答,在路上。他说,我不会让你停止的。很有诗意的对答。这样的两个人,连好朋友徐太太都不看好的,在用炮火点燃的烟火里,他们相爱了,爱的沉默,爱的委婉。他是受过伤的人,他不言爱,只说喜欢,在深夜里给她打电话却什么话也不说。这样的爱,让两个心中有爱的人面对彼此互相排斥。这个如栀子花洁白的女人,是如此的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子,可以给她安全给她受伤的心一个港湾的男子。而他,这个甚至连爱都不肯说的男子,让她人在等待而心在犹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也许只有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终于让他明白,爱是活着才能做的事情,于是他对她说爱,再于是他们就结婚了,在炮火里。她对他说,我和柳原的爱情是因战争而始的,我们在苦难中相知相识更加相爱,我希望战争永远消亡,希望我们的爱情象这座城市一样,永不摧毁!
一段倾城之恋,在战争中的凄美的爱情总算是有了美丽的结局,我真的很为白流苏感到高兴,她到底找到了她想要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有一个好的结局的,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半路夭折。也许所有的人都该看看张爱玲眼里的爱情,这个睿智的女子的见解,这样,或许,很多人都不会再感慨世间没有真爱了。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二: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很少看电视,主要原因还是认为阅读这种方式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接受知识更适合我,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一有空闲我就将自己的心情调至极尽宁静的状态去读书,尤其喜欢在那些下雨的夜晚,窗外是节奏有致的雨声,室内是柔和温暖的灯盏,灯下是慧心慧眼的文字。那样的意境,令人如痴如醉。
最近看了央视八套热播的电视剧《倾城之恋》,重温了张爱玲赋有生命力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将张爱玲2万余字的小说,改编成36集的电视剧,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在张氏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把原本描写的主人翁范柳原和白流苏:“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升华为一个是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一个成了具有文艺气质的落魄青年。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也许这样的安排更能让当代的观众去接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张爱玲是生在旧中国的一位奇女子,才华横溢,字字珠玑。她的文字曾经风靡几十年不倒,每每读起来都觉得余香绕口。她的作品给人以思索和深厚的意蕴,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她能够倨傲的站在那里看透世情,剖析人性。把旧上海的十里洋场洋洋洒洒成了流金的粉末,慢慢的飘进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静静的沉淀在那里,不经意间撞击着你的灵魂。
一直以来,喜欢读她的文字,喜欢她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喜欢她独到的细节描写。记得在鲁院学习时,北大教授吴福辉给我们讲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许多人能读到小说里人性的一次出逃这一层面,其实,读她的关键词却是“瞬间”,而非“出逃”:瞬间的非常态,被非瞬间的常态死死压抑住了,所以,出逃的结局仍是回归后的苍凉。其实,封锁在那个年代是常有的事,而在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岁月,艺术上的封锁常常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宣判与有意遮蔽。封锁与这封锁的被冲破、解开,注定能成就一段难忘的历史。这是张爱玲永远让人敬畏的又一个最好的理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电视剧《倾城之恋》的故事情节较为曲折,尤其是白流苏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她心中的不甘和坚持令人折服。在那样的环境里,她始终保持着一个贵族女子淡雅婉约的气质,最终不得不倾倒富家子弟范柳原。张爱玲在小说的结尾写道:“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令我最感动的还是电视剧中的那些经典的台词,如宝络看到姐姐流苏被家里人奚落后的委屈时,说:“姐,你哭了?我看见了你滴落在枕头上的泪珠。”流苏却说:“是啊,我的泪珠还没来得及让人欣赏,就已被你压碎了。”还有小说中那些极致的描写,如:“她听得见柳原的声音在那里心平气和地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流苏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梗咽起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这样的台词和描写,让人有种心疼的感觉,又是那样的回味无穷。
倾城之恋观后感篇三:
忙里偷闲看了倾城之恋的电视剧,前面的没有仔细看,只看到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部分,大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内心却被深深的震撼了。
以前看张爱玲的小说,似乎总是无尽的的奢华中透着一股子的凄凉,感觉人性的自私在她锋利的笔触下无限的放大,看了倾城之恋的原著只是感觉冷漠,不过是借着战争借着爱情的名义成全了两个自私的人。对于张爱玲我觉得是无法形容的,她的文章或许与她生活的环境,生活的时代有关,其实她也曾为了爱情低低的,低到尘埃里却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却也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虱子。无时无刻让我们面对内心的自私与丑陋。
其实描写的不过是普通的凡夫俗子的故事,在张爱玲的笔下却能写出不一样的味道来。还记得半生缘,对于顾曼帧和沈世均只有遗憾。让我深切记住的不过是这句: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让我记住的也只有这句话:世钧,我们回不去了。爱情的不完美在生活中太多了。
大约过了多愁善感的年龄,也早过了学生时代捧着琼瑶小说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年龄。当时一次次幻想的情节现在只是轻描淡写,的确,生活在尘世哪能不食人间烟火,在我看来琼瑶笔下的爱情甚至主人公都堪称完美,要么锦衣玉食,要么灰姑娘遇到王子,如今却再也不会做那样的梦了,爱情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哪有那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为爱殉情,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每日的柴米油盐,生活的琐碎才是最真实的。
所以也便对这部倾城之恋有了更多的感觉。这部剧如果不看原著,你不会想到两个毫无交集的人会上演一幕倾城之恋。不像别的言情剧,一看开头便能猜到结尾。流苏生活的艰难,回到娘家的尴尬,以及智斗夫家,无疑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自立,温婉,大气的女子。柳原身世坎坷,成功不易,初恋的难忘(尽管不喜欢这段虚构,不过想想整个城池为了我们的主人公都沦陷了,何况一个初恋)。从他们正面交集的一开始我就知道彼此沦陷了。
柳原认为,男女之事率性而为,人生在世难得男女两情相悦,用不着让一些不相关的事情来折磨自己,人生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说来说去,无非是是或非的判断,其实事后没有人会知道,哪个是更正确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流苏却认为始乱终弃的故事太多了,现在就是有轰轰烈烈的心,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力气了,她想要一个结局。
从初次见面到后来的相亲正式登场,以至流苏两次去香港,不得不说除了感情,两位更是心里的较量。彼此都小心翼翼的伸处触角,给对方传递一个信息,却又缩回来,期待对方更一步的行动。柳原也许认为凭自己的能力能很快征服流苏,流苏却认为经历过失败的婚姻,自己的决定艰难的多,稍有不慎却全盘皆输,所以心底暗潮涌动,却也在柳原问自己是否喜欢他的时候,只能回答:我现在,在路上。委婉却不显山露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然看到这里很费劲,却也觉得舒服,温暖,这其实便是我们这些平常人的小心思,生活中的一切小插曲。没有太多的一见钟情,更多开始的是相互欣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直到那样的梦里,柳原半夜惊醒,才明白,自己对流苏的感情已经无法控制。无比想念,,船票办好,,乞来香港。给流苏的这份电报用了"乞"字,表明了内心的热切与那种真心爱慕的小心翼翼。
如果说第一次去香港流苏还有犹豫,还觉得应该要一个结果,那么这次去香港却真的是下了赌注,飞蛾扑火,毕竟那样的年代流苏这样离过婚的女人,是很艰难的,偏偏她又是那种封建没落贵族的大家闺秀,做这样的选择对于她来说的确不易。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其实在现在看来这样的选择没错,为爱而生,无论前面怎样荆棘丛丛,哪怕玉石俱焚,能够抛却一切按照自己的心活着,也是一种幸福。
看过“倾城之恋观后感”的人还看了:
5.画皮观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