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观后感6篇600字
千百年来,包拯作为不朽的清官形象,早已越过历史的长河,为前人和今人,为热爱中国、崇尚清廉的外国人所敬重。"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包拯出仕时写的这首戒廉诗,体现为民者愿,可作"为政者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包公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包公观后感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包公以清廉刚正形象传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秉公办事、坚持正义的官员,便常用“包公再现”、“铁面包公”等话语表示肯定,在自己碰到纠纷或官司之类的麻烦事时,也总是希望能遇到像“包公”一样的好官、清官。这就是在许多普通百姓心目中存在的“清官情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包公之所以能给世人留下清官形象,除了他清正廉洁的作风外,更主要的正是由于他始终坚持大宋吏律,不唯上,不唯权,敢于不畏权贵,伸张正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能坚持做到依法行政。
因此,面对“清官情结”,我们既要看到民众对官员清廉正义、刚正不阿的外在要求,同时更应该看到这情结背后所隐含的要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法治意识。其实,正是由于这种意识,才分外凸显出包公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缅怀的价值。
在当前的法治社会里,我们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尽职尽责,关键是看他能否坚持依法办事。尤其在今天我们的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如何依法办事、能否依法办事更是对干部提出了挑战。长久以来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清官情结”,在当今时代其实更应该解读为要求领导干部秉公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情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面对包公像起誓,在形式上体现了后人对先贤的崇尚,表现了一种学习的姿态。对于走向和谐与法治的今日中国来说,笔者衷心希望这种学习姿态真的能在全社会化为具体行动,并且深入精髓,领会包公身上真正值得体会的法治意识。
包公观后感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及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反映一代清官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亲民爱民的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及新闻发布会于2016年5月24日上午在包公的家乡合肥召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此次首映式选址在合肥包公园的清风讲堂,是十分有意义,清风讲堂地处合肥包公园。占地34.5公顷的包公园,是为纪念包拯而建,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组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担任此次首映礼司仪的是和包公同为安徽人的央视著名主持人周涛,在仪式伊始周涛便表达出了回到家乡的兴奋之情。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事隔千年,他的名字不但没有忘记,而且传遍了亚洲,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国古代贤臣良吏的代名词,成为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倡导的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以及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千年包公》顺时而生,是包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与传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千年包公》历时一年,奔赴台湾、新加坡、广东肇庆、河南开封、安徽合肥等多地进行实景拍摄及历史再现,以大量的素材与文献立体呈现了包公真实而厚重的形象。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将于5月25日、26日、27日晚8点在央视9套纪录频道开播,敬请观看。
包公观后感3
5月23日上午,廉政文化传播与建设创新暨“包公杯”经验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与启示研讨会举行。会议通报了第四届“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名单。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监察专员阎群力,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董耀鹏,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张志宏等出席会议。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致辞。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曲艺演员和作者在会上作了交流研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据悉,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共合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牵头主办的第四届“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终审结果已产生。在公证员的全程监督下,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轮遴选,最终产生一等作品2篇、二等作品4篇、三等作品8篇和优秀作品18篇。相关优秀作品还将于5月24日下午在合肥大剧院集中展演。
汪学致说,我们连续举办四届“包公杯”全国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屡创征稿数量、曲种之最,在全国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向全国人民宣传了包公清廉文化,展示了合肥建设发展成就和廉洁、文明、高效的新风貌,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弘扬正气、鞭挞腐朽,营造“尊廉崇廉倡廉” 的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包公观后感4
这也是包拯流转下来的唯一一首诗,可谓吉光片羽,却成为包拯一生为官做人的光辉写照。这首诗是写在包拯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郡守府第的墙壁上的,据《宋史》记载,端州因出产“端砚”而闻名天下,常要向宫中进贡。包拯就任以前的郡守,都借此机会额外索取,以赠权贵,数量有时超过进贡的数十倍。包拯到任后,便命工匠严格按进贡数制作,自己不持一砚归。包拯死后,宋仁宗亲自到包拯家中参加祭奠,看到包拯“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饭食,虽贵,如初宦时”,更是感慨不已。当时朝廷对他的评价是“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吴奎在包拯《墓志铭》中称其“峻节高志,凌乎青云。人或曲随,我直其为。人或善容,我抗其辞。白始及终,言行必一。”北宋名臣欧阳修尽管与他政见有所不合,但对他的品格操行依然敬服赞佩,称其“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
包拯不光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人、亲属要求也是非常严厉的,他在晚年时立家规:“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家风》中就说到:“龙图懿范九州颂,孝肃家风万世传。”而对于自己亲属作奸犯科的,包拯也绝不轻饶。包拯是庐州人,他在任庐州知府时,包氏家族的一些亲朋故旧以为可以仗势为所欲为, 结果被包拯不留情面地申饬一番。包拯的堂舅犯了法,他亲自审讯,重重地处罚了堂舅。京剧有一出传统戏《铡包勉》, 就是依据包拯处罚亲友的史实所编。
包公观后感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放寒假时,我用了好几天时间看了《包公案》一书,深有感触。这一本中国经典著作 , 主要讲述了包公凭借着他为人的清廉正直和他的神机妙算,侦破了当时发生在各地许多不同种类的案子。有的案子十分复杂,被包公以巧妙手段并依靠神灵帮助得以侦破;有的案子牵连的人十分重要,也很多,包公也个个依法处置,铁面无私;还有的人想贿赂包公,为他人或者自己减轻罚刑,包公也一一拒收那些不义之财,依旧依法处置。包公为人清廉正直、不受贿赂、不结冤案、铲除恶官等高尚行为让百姓赞叹不已。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敬佩的并且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包公为人的清廉正直了。他十分清廉,家中用具十分朴素。我也学着包公那样。在家中,父母有些稍微用旧了的东西,也被我拿来继续使用,直到用到不能用了为止。我现在还在使用的一个铁皮铅笔盒,早已是划痕累累,表面凹凸不平,有人劝我扔掉,可是我还在坚持继续使用。每次母亲烧饭做菜之前,我就会叮嘱母亲不要做太多饭菜,避免浪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包公做人也十分正直,不收受任何人的贿赂,将有罪的人严格地依法处置。我也学着包公那样。有些同学在我创建的 QQ 群中肆无忌惮或大言不惭,甚至尽发不良消息和脏话,我毫不求饶,先是警告 , 后是把他们一一赶了出去。学校里,有的同学给我一点小恩小惠,让我做一些对他人不宜的事情,我既不受恩惠,也不做不利的事。因为我的清廉正直,所以我在家中和学校里得到了一些认可表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其实,生活就像大海,大海中也有陆地,而我们每个人就像坐在一叶小舟上,在海上漂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 只有为人清廉正直,这叶小舟才不会翻倒,继续漂流,一直到踏上安全又踏实的陆地。
包公观后感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当谈到"精忠报国"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岳飞;谈到"义薄云天"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关羽;谈到"鞠躬尽瘁"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诸葛亮;谈到"清正廉洁"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包拯包青天。
从小就听过包公的故事,看过包公影片,从《铡美案》、《狸猫换太子》、《少年包青天》、《包青天》,影片里的包公是一个日审阳夜审阴、半人半神的人物,让人膜拜不已。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包公的认识,一千多年前的他,不仅仅演绎在荧屏里,他的精神更融入到我们的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福祉里。包公为官的清廉与公正,成为后世代代相传的佳话,也成为千年以来执法执纪者勉励自身的标杆。
"七弹王逵"、"谏免张尧佐"的故事,称得上宋朝反贪打虎的典型。1043年,包公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就相当于今天的纪检监察干部。其时,进士出身的王逵,为官贪虐,民愤颇大,但因其善于结交朝中权贵,屡贬屡任甚至不断擢升。包公先后七次弹劾王逵,此前六次弹劾后,王逵仍顺利转任,继续被起用。最后一次,包拯在弹劾奏章中将矛头直指皇帝:"以王逵所在残暴、猥滥之状,彰灼如是,而上下蒙蔽,曲加擢用,亦何示警于后哉?"终于,朝廷将王逵罢官免职。1050年,宋仁宗决定任命自己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声名狼藉的"昏官"、"庸官"张尧佐为宣徽使等四项重要职务。包公率领谏官上谏,"反复数百言",言辞激烈以至唾溅君面,直至皇帝将错误任命"罢之"为止。2014年3月,在视察河南兰考的时候,就曾勉励当地的纪检干部,要当现代的"铁包公".
包公观后感6篇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