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传统文化>

作文: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遗留,其包容性不可小视。这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篇一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历经了三次比较大的思想浪潮。

  二十世纪初,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下,中国文化界有着不同回应。其中有一部分激进的,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吧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落后挨打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落伍和腐朽,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而紧接而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的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广泛而尖锐的批判。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高潮将以孔子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推向了极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有一些人不仅仅否定古代文化,而且全面否定近现代甚至当代文化,形成了一股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言而喻,这三次浪潮都重创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五四运动至今大约一百年的荡涤,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是否承认,中国很多古典文明已经被隔离在我们日常生活之外了。牟宗三先生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评价:“西方的武力先把满清的政府打败,续吧我们的民族打败,最后把我们的文化打败。其实西洋人并未打我们的文化……打败我们的文化是我们自己代人行事,起来自己否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确实,探索近百年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和忽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不适应

  现代社会在高速发展,而现代生活模式也完全不同于传统生活模式,这导致传统文化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传统文化有其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就会有其适应时代的一面和不适应时代的一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的继承与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仅仅二十世纪,上下五千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历经了多少次浩劫与磨难,但却薪火相传永不灭,这就表明了传统文化也有其普遍的意义。

  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现代生活不可能建立在虚无之上。否定传统文化也就等于否定历史,人为地把自己的根割断。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是可怕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英国文化学家怀特认为,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史。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孕育的果实。否定传统文化,就必然抹杀了民族精神。马克思也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我们现代生活应该对传统文化有选择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而,可悲的是,似乎至今还没有人给出一套令人信服的文化路径来指导我们究竟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这八个字成为了滥用的无效果的口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发展,就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的阐释,赋予新的内涵,使其摆脱传统文化的弊端,更加适应现代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新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孕育

  美国的文化学家怀特还说过:“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的潮流。”新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孕育。这并非复制已有的传统,而是面对未来的创造。而在未来的人看来,我们现在所创造的新文化,也会融入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

  无论何时何处,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向心力与民族精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遗留,其包容性不可小视。这种包容性是超越时空界限、超越民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兼有“大一统”精神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了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有这样的力量,用一只无形的手,将人们联系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将民族的感情化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二)传统文化是一种发展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两千多年来,尽管后期逐渐成为束缚思想的工具,但其也曾经为我国经济、政治和科技的发达、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爱国主义与忠。

  社会成员愿意为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提倡愚忠。

  (2)家庭与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家庭式社会组成的最基础部分,而且家庭是社会的雏形,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对社会精神、文化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自我奋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我的奋斗意识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激励个人创业、创造、突破、创新,也有利于激励整个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导致很多负面的现象出现。而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些不良行为有矫正的功能,能主观上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人格的塑造与价值观的形成

  (1)入世界思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而不是道家。儒家提倡的入世精神,面对社会的不公,选择的是愤世。而不是道家,提倡出世精神,选的是弃世。这种积极入世的精神,有利于书里更加积极的生活观念。

  (2)实用理性

  中国文化向来关注的是现实人生。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我们不会像西方那样,认为自己有原罪,认为自己这辈子是来赎罪的,是为了下辈子能在天堂过上好的生活。我们最多考虑的这辈子的事情。传统文化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都与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有着密切联系。在这一种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形成了十分务实的精神以及生活态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品德、道德理念和天人合一

  《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传统的道德从孝悌引发出来的社会伦理关系仍在发生极大作用。

  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对于生态理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理论。这种理论化解了传统观念中人与自然对立的思想,努力促成了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

  于是,这才有了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

  传统文化毕竟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而如今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传统文化本生具有的消极因素逐渐显现,这对文化现代化和现代生活是不利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守旧意识严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古以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社会普遍是自给自足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经营现象明显,而且很容易就会对现状满足。不到万不得已之际,没有人会起来造反或者是接受新鲜事物。

  (二)缺乏民主观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至今影响人们,而且害人不浅,尤其是其中的专制主义思想,压抑了人们的民主思想,导致人们的民主观念薄弱,给了不少人为非作歹的好机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缺乏法制观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个还是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有关,这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不讲法制讲人治。君是法,官是法,这种思想以致影响至今,许多权大于法的事情也不断的被曝光。

  四、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几年前,韩国把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了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一片哗然,其中,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我们心有不甘,不过我们真的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主动把文化遗产拱手让人。”

  传统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也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我们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传统文化,谁也不能不面对他的影响。我们只有发挥好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一个个体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实,谈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凡是经历过高中的人都会想到高中政治书的文化生活的那些话,那些在高考压力下不得不背下来的长篇大论,虽然已经过了两年但我还是可以记得很多点以及内容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比如: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还有什么文化工作者应如何实践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意义,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等等很多很多。

  有些东西,当时背的时候真的觉得好像离自己很远、很空虚,可是我最近真的越来越觉得自己真的就在其中,真的是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而且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去思考如何真正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以及做好中外文化交流。 本文,我只是想从个人角度出发,浅析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消失,越来越少人关注和认可。因此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已经刻不容缓。 环顾周围人,喜欢听流行音乐的人远多过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学习钢琴、小提琴、吉他的人远多过中乐二胡、琵琶、古筝、扬琴,去看欧美大片电影话剧的人远多过去欣赏中国戏曲表演;就大学里面而言,管弦乐团的学生人数远多过中乐团,听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的学生人数远小于参加某个学生组织举办的流行音乐会。作为一名身处其中、并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我对这一现象真的感到非常难过和痛心,也曾亲自与很多同学做过交流。其实,很多时候,很多同学不是说不来听或者不参加,而是觉得说很多传统的东西太沉闷、太无趣,听不进去;或者有很多人是因为对这方面了解很少,所以听不懂,虽然曾经尽力尝试过,但最后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反感。那,回看我自己,我觉得这些同学的表现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之所以听中乐有兴趣是因为我本身是学中乐的,而且在中乐团里又认识了很多很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我们经常一起学习研究讨论,所以我才会有兴趣,不觉得中乐演出无聊,不觉得中乐讲座无聊。而对于中国戏曲,我以前也听不懂不明白、不是很感兴趣,但后来我参加了一次北京文化产业考察交流团,认识了很多中国戏曲学院的同学和老师,又认识了很多台湾戏曲学院的老师、戏曲大师,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以及听讲座对于中国戏曲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于不同戏曲种类的特点、表现方式、艺术价值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我慢慢看戏曲表演就不会觉得那么闷,因为发现自己可以慢慢看懂一些东西、听懂一些东西了,发现原来戏曲的艺术价值是那么高,那些演员是那么辛苦,我也就更加憧憬尊重这种艺术形式了。所以,由此可见,所谓欣赏品味这种东西是可以慢慢培养和形成的。只要内心中对与传统文化没有芥蒂、没有抗拒的心里,就可以慢慢的去学习和了解,从而慢慢的爱上传统文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我想说说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通过最近两年对于文化发展的亲身经历,我才觉得高中时候教材里的那些句子真的很有道理,可是,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时候却很难实现。作为城大中乐团的副团长,我一直都很关注中乐的发展、尤其是香港中乐的发展环境。我知道香港中乐团一直致力于中乐的推广、创新和发展,可是经过了这么久,就我个人看演出经验而言,每次演出的上座率也不过六成到七成左右。而这次的创作中乐剧诗《别。六月雪。思》又名《忆、梦、雪》令我感触特别深刻,这次的演出是在国家一级导演陈薪伊的带领下,通过舞蹈、舞台剧、话剧旁白解读的加入,大胆创新中乐表现形式,引起了中乐届的广泛关注。当我在香港看首演的时候,听到导演导赏讲到说“中乐的发展普及越来越难,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的形式来让更多人理解中乐、学会欣赏中乐”的时候,一种莫名其妙的敬仰之情和感动从心底产生,而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我也真的是陶醉其中、非常激动和感动,甚至很多次泪水浸湿眼眶,而且在演出最后我很努力的为所有人鼓掌,作为一个中乐爱好者和有志于推动中乐发展的人来讲,我觉得从内心里特别感谢所有主创人员以及演出人员的努力,感谢他们为这台演出所做出的创新。但当然,我也从现场和网络上看到了很多人负面的评价,认为这样的创新和导赏形式,破坏了中乐本身的纯净和韵味,认为中乐就应该是人们自己去品、去领悟、去思考的,这样的创新反而不利于文化的继承,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文化发展。自己想想也确实有一定道理,可是创新到底怎么做,这个创新发展的“度”在哪里,真的是需要我们所有人、从爱好者、到表演和创作者一起思考的一个问题。也许,真的发展过度加入现代元素,会对传统的继承造成冲击,过分迎合现代人的快餐文化的需求会不会真的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真的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也值得所有文化相关人士和机构去探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我还是想谈一下,自己最近的感受。最近因为五月初,京港戏曲文化交流计划的原因,和中国戏曲学院的联系多了起来认识了更多国戏的学生,对香港戏曲有关机构和人士的了解也更多,自己对于戏曲的思考也多了很多。当我看到那些学生整天在学戏、练功、排戏、演出的时候,真的是由衷的觉得他们不容易,他们对于自己的这份选择的坚持真的是让人很敬佩;而当我看到香港很多人对于戏曲文化的一种不关注、甚至是不认同时,有感觉很悲哀和难过。可以说这一次的交流活动无论对于我们香港的所有参与组织的人来说还是对于国戏的学生老师们来说真的都是具有很重大意义的。首先,这次活动能够成功实现我觉得都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了,因为从最初构想到实现,这中间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因为我们一帮穷学生没有资金,想要出去求人赞助,可是许许多多的机构和文化人士团体都认为一群学生的演出根本就没什么看点,而且这种戏曲演出在香港的上座率又不高、受众面太小,他们认为不值得来花钱赞助我们。一段时间里这些让我们感到非常难过,甚至一度都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正是因为一帮人的锲而不舍,才有了最终争取到宝贵的资金,使得活动能够再次顺利进行,所有人都欢欣鼓舞,誓言要做到最好,证明给所有人看!所以我常常说,这是一帮痴线的人,疯了的人,认准了一条路就誓死都要走下去。 而这台戏对于国戏的同学们来说,其实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因为当他们想要创作这样一台融合五个剧种的大戏的时候,也是有很多质疑和不信任的声音出现的,毕竟这样的尝试可以说在戏曲界从未有过的。他们09级戏曲导演专业本科班的学生、联合学院舞美系、京剧系、音乐系在乔慧斌老师和王永庆老师的指导下,基于著名剧作家黄维若的剧本《秀才与刽子手》进行了戏曲的改变。该自由体实验大戏在艺术形式方面既保留了戏曲本身最精华的程序性、歌舞虚拟性特点,又大胆展开思路、发挥想象、勇于创新。打破“一个剧种演到底”的常规表演模式,首次尝试“以角色性格定剧种”,形使得一场戏中同时出现广东粤剧、安徽黄梅戏山西晋剧三种,更加入了流行音乐舞蹈比如《蓝精灵》这样的元素。所以当去年的12月他们第一次公开演出的时候,当时的评价真的是好评如潮、但差评也是层出不穷,很多传统的戏曲名家以及爱好者是不能够接受这种形式的演出的,觉得它土不土洋不洋的,根本不是发展传承,而是一帮小孩子的瞎胡闹和搞破坏。但是就在上周,国戏的同学异常开心的发微信给我说他们得大奖了!在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展演中,导演系代表学院获得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展演唯一的也是三年才评出一个的特别贡献奖,而自由体实验戏曲《秀才与刽子手》获得优秀剧目展演创新剧目大奖,中国戏曲学院获得最佳出品单位奖、最佳演出单位奖,周龙副院长获得最佳出品人奖,导演系主任冉常建获得最佳制作人奖,剧作家黄维若先生与导演系青年教师王永庆共同获得编剧金奖,导演系副主任乔慧斌与王永庆获得导演金奖,2009级戏曲导演班全体同学获得集体导演奖及个人导演奖,2009级戏曲导演班王文强、钱隆2名同学成为历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最年轻的表演金奖获得者,郭瑞娜、郝丽媛、高晓琍、李尚埔、史挺、林熙蕾等6名同学获得表演银奖,王川、白哲文、孙啸、林丹萍、钟鑫磊等5人获得舞台美术银奖。总共集体和个人奖项二十三个之多,足以显示出这部戏的受重视程度和优秀。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香港北京我们所有人都欢欣鼓舞、感到震撼和由衷的开心!

  当然我现在最开心的,就是国戏的这些学生和他们的毕业大戏《秀才与刽子手》就要来香港啦!!! 五月二号晚上七点半,香港浸会大学大学堂,自由体实验大戏、全国戏曲文化奖创新剧目大奖《秀才与刽子手》香港首演准时开始,优秀剧目全球巡演香港站仅此一回,门票火热发售中,数量有限、售完即止。我们期待您的到来!支持学生们的戏曲创作,支持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探讨戏曲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热情、真诚的邀请每一个人的到来!!!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篇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两个书法家,一个在学习前人中僵化,一个在自我独创中漂泊。其实,真正的艺术是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没有继承,创新就没有了依据。正如没有土地,草木就没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叶茂,春华秋实便无从谈起。在继承中,中国文化贯穿着历朝历代的缩影,从唐诗的意境到宋词的音韵,从曲剧的情节到小说的丰盈,沿袭下来的一部《红楼梦》震撼了多少心灵?如果没有继承,“集大成”的“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将会成为一部揭露黑暗封建统治的论文,毫无意趣,看得见明清,却看不见历史。

  没有创新,继承就没有了动力。正如没有浪花,大海便没有了生命力,一切的急流勇进,劈波斩浪都会茫然失措在一丝风也没有的平静里。在创新中,杂交水稻昂然屹立在狂风暴雨里,试想若只是顺其自然生长,水稻只能抗倒伏而低产或是易摧折而高产。是创新,让杂交稻以绝对的优势解决了十亿人口的粮食问题。这只是创新的一个阶段,我们看得到的阶段。而人类农耕文明从刀耕火种,从牛耕;从自然取种,从自西域引进新品种到今日机械化作业,人工优化作物品种。这期间,不知要经历多少次的创新!

  继承与创新就像历史长河的两岸,有了岸,历史才源远流长,奔涌不息。无论缺了哪一边,都会使历史干涸。我们需要继承,我们只有继承;我们呼唤创新,我们学会创新。历史的变迁与沿革中,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的人来说,继承是一种指导,一种启蒙。继承告知人们前人走过的路,而这是没有必要从新探索的。当路已到尽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时,你已熟谙行路的技巧。这时,创新便是你的指南针,在人生这块未知的土地上将道路延伸。

  学会继承,我们是幸运的,在继承中,我们变得理智;学会创新,我们是幸福的,在创新中,我们变得清醒。就像那两个书法家,学习前人是他博采众长,总结出构书造字的一般规律,因而理智;自我独创,是他意识到个体的存在,独立人格使他清醒。我们与其批判他们是两个极端,应该中和,不如将他们看成两个阶段,认识由继承向创新的过程。这样,继承与创新才统一起来,人生也因其而丰富多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文: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相关文章: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文

2.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关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征文

3.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征文600字作文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作文

4.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作文

5.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6.关于继承传统文化的作文

237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