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传统文化>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近年来,当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油画创作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当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艺术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油画也确乎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在自由开放的社会和商业利润的驱使下,确有推动中国油画走向繁荣的可能。但冷静的发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有一个现存的事实:作品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引起大众共鸣的好作品似乎少之又少。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作品中,并结合这一西方艺术表现形式,汲取营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油画;现状;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油画虽然作为舶来的艺术,但在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这片博大文化的热土上也经历了整整一百多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都充当着重要的艺术角色,成为了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油画更是以思想、艺术观念革新的“先驱”身份活跃在中国美术界,引导着潮流的发展。从“民族性”、“中国气派”的提出到“探索具有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艺术”的倡导,中国油画和国家民族意识的强化迫切地希望改变盲目追随和学习西方价值标准的现状,进入自身发展阶段。然而,纵观今日中国油画创作面貌,却令人产生许多的困惑和思考,中国油画创作的现状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已经形成了自己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自觉的审美追求,或已“具有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及个性特征”的面貌:更没有出现以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和现代观念相结合所构建的中国油画的独立体系。当下中国油画在其精神上仍然游离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之外,甚至表现出以玩世不恭的游戏心态,去浮躁刻意地表现怪诞、空虚、无聊、低俗。中国油画的的确确存在“何去何从”的问题,中国油画的发展不是两句表面的口号就能促进的,任何一种成功的新艺术,都成功地体现出新文化,否则一切投机的幻想,都是在徒劳地制作视觉垃圾。中国油画如果不从文化本质上去思考,就不能确立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就不可能构建出真正有中国“文化特征”和“审美特点”的独立体系。

  1现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百年来,中国的油画艺术在引进、学习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了近现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油画更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50~60年代现实主义创作、“”时期的“革命现实主义”、“”后期的伤痕美术、80年代初中期的乡土风到“85美术思潮”等等,在几次重大的思想运动中,油画充当了变革的领袖角色,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油画几乎演练了一遍西方油画发展的历程。有不少自豪和乐观的看法认为,西方传统油画在现代主义后走向后现代衰亡的情况下,“真正意义的油画”,特别是写实油画,在中国蓬勃发展并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1]油画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自然成分,并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艺术形态。

  正是这种已完全接受油画艺术为现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实,使中国油画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在继续学习和提高中,也就是在西方油画艺术传统继承的同时,怎样使这个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审美特征和现代观念的文化内涵,并使其确立自己的文化特征、审美特点和价值标准,从而建立中国油画的独立体系。因为,在100多年的认识、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对中国油画的文化身份的确定已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共识并生产了迫切的历史使命感。但如果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仍然是来自西方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并以其作为判断标准的话,那么,中国油画就没有它作为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更不用说构建起独立的艺术体系。[2]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把西方油画真正继承好了,我们只不过在语言上掌握了西方油画的特征,而如果运用这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没有我们自己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没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的文化精神特征,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只不过是把西方的艺术介绍翻译过来而已,而没能使其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故此,中国油画界明确提出了怎样确立自我的文化身份和审美特征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似乎有理由相信中国油画已逐步走出了一条有文化意义的发展道路,但就目前现状来看不容乐观。

  2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的艺术极具深厚的文化性,因此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但由于中国人极推崇艺术个体的静观与顿悟,加之事必恭先,清规戒律颇多,便渐渐地封闭了自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而油画是以欧罗巴人的自由开放性格的宣泄,自然而然为当代青年人所钟爱。但终究是欧罗巴人的文化,我们可以品尝其鲜,但诺想原汁原味地煮制,却似乎尤其深度和难度。其中缘由,不言而明。这正是当代中国油画家的无奈之处。或者说,是油画这种异域的艺术形式尚且无法与我们的观念文化完全融合。一件艺术品成功的标志,取决于形式表达观念完满的程度。当形式无法自由地表达观念时,创作的欲望将受到遏制,从而转化为对语言控制的模糊,最终导致艺术语言的平谈空泛。

  如此看来,中国油画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自己的观念系统,寻找文化支点,方能确立中国油画的价值观。无疑,这一切当从本民族的精神营养中去寻求,而外来的影响仅能作为催化剂。丹纳说:“越是伟大的艺术家,越是把他本民族的气质表现得深刻。”中国的艺术,虽有其固步自封、脱离当代的一面,但其艺术思想中确有许多精辟之处,似与现代艺术思想不谋而合。从根本上而言,绘画不应有固定的表现语言;只有观念选择形式,而无形式选择观念。如果不能认清这点,我们将永远被形式裹住手脚,而无法在艺术上有所突进和超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画和油画作为中西绘画的两大代表,其差异多于共同。其中最重要的差异,我以为是中国画重“境”,因而更具精神性,是“出世之作”。西洋画重“形”,更具感官性,为“入世之作”。中国画家信奉“天人合一”[3],置小我于大我之中,静观造化之道,重塑宇宙圆融。这种高澹远瞩,博大胸襟,确为中国画家所独有,正应了丹纳的名言:“最高的艺术品所表现的便是自然界中最强大的力量。” [4]而油画以形色之真实美,客观描绘人情风土,芸芸众生,写实能力之强,可达到毫发毕现的程度。西方历代大师的绘画,浓缩历史,讴歌自然, 可谓人类力量与精神的颂歌[5]。由此看来,中国画以“形”与“境”,因而重“境”轻“形”,形色等感官因素不足是其缺陷。油画则客观写实,注重表现自我,因而不及中国画对普遍精神的关注及对自我的超越。因而,中国油画若以此为切入点,融中西之长,补中西之短,当不失为一条发展提高的明智之路。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教学的反思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学校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读和不求甚解之处,而且在讲读时,往往又会出现对字词的讲解与对寓意的理解相对脱节的情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反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88-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所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发展个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就成了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等出版社所出版的、目前在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几套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都非常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选用与渗透。[1]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读和不求甚解之处,而且在讲读时,往往又会出现对字词的讲解与对寓意的理解相对脱节的情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对“学而习时之”的误读

  语文课文《论语十则》中选用了《论语》第一篇《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生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但也会经常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学习时感觉不快乐呢?”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惑,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误读了“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但具体要学习什么,学了以后成为什么,孔子并没有明言。在现行的教师参考书和众多的注释中,学习的对象是知识,“习”也经常被解释为“温习”、“复习”。

  古人对于具体的学习内容没有明言,但对学习的结果则有共识。宋朝的邢昺在《论语正义》中明确地指出:“此章劝人学为君子也。”“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孔子之前,“君子”一词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君”,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到孔子的时代,“君子”一词则侧重在道德品质方面,故“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中的“君子”均是着眼于道德品质而非政治地位。

  所以,我们教育学生,也应该告诉他们要学为“人”。191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庄愈等编写、张元济校订的《商务国语教科书》,此书从居家、处世方面取材,以儿童周围的事物和见闻立义,注意农业、工业、商业等实用知识和日常应用知识,穿插了不少聪明孩子的故事。该书出版后的10年间,共发行七、八千万册,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语文教科书。[2]此书内有一段文字,耐人寻味:“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人不读书,不能成人”就是对“学为君子”的阐发。既然是“成人”、“学为君子”,其所要学习的内容就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品德的修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掌握的能力是千差万别的,但对于学生品德的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则不能对其分三六九等。学生将其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生一定会感觉到快乐。当然,这种知识并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考试的考点,还应包括生活的常识、为人处世的道理等等。

  二、对《关尹子教射》的不求甚解

  《关尹子教射》一课选自《列子·说符》:“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这则寓言故事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关尹子的最后一句话。对于这句话的通常翻译是:“很好,好好练习把握这个技巧,不要让它荒废了。不光是射箭,治国修身也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地了解整个过程。”由此,这则寓言的寓意通常被解释为“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列子为什么能射中箭靶?关尹子第二次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列子究竟知道了什么?列子没有说明,关尹子则说:“可矣,守而勿失也。”关尹子也只是肯定列子的回答,究竟肯定了什么,没有明言,看来师徒二人是以心传心。对于列子究竟知道了什么,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注解“知之矣”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知射,心平体正,然后能中。自求诸己,不求诸人,故曰知之。”在注“可矣,守而勿失也”时说:“守求诸己,不求诸人,勿失也。”而在总结时,高诱说:“求诸已则存,求诸人则亡。”从高诱的注解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子所知道的东西即是自己“内心的平静”,而这也是个人品性的修养、意志的磨练。“自求诸己,不求诸人”中的“求”应解释为“责求”、“责备”。所以“自求诸己,不求诸人”的正确翻译应该是自己反思自己的过错,而不应该苛求他人,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求人不如求已”的正确解释。所以关尹子所肯定的不是“好好练习把握这个技巧”,而是品质的修养、心境的磨练。

  三、字词讲解与寓意理解的相对脱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寓言的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本的解析,二是寓意的达成。文本的解析,即是对字词的讲解,教师往往会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如在讲读《坐井观天》时,“无边无际”、“大话”、“笑”等词语即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教师会从多个角度引领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有的教师在讲解“无边无际”时,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3]在完成对字词的疏通后,教师领导学生理解寓意,指出我们应该尽量拓展自己的视野,不能局限于一隅。显然,学生要从具体的情境中,如从沙漠、海洋、草原、天空等具体情境转入抽象的视野中,其间的跨度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教师在讲解字词时,没有和字词寓意联系起来。人类的思想可以是无边无际的,而个人的固执则是一种坐井观天;治理国家的方略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固守一个学派的理念也是一种坐井观天,所以古人说:“蔽者见小而不见大,故其辞詖,如申、韩只见刑名,便谓可以治国,此目不见大道,如坐井观天井。”如果我们在讲解字词时能考虑如何与其寓意联系起来,那么在引领学生理解寓意时,就会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良好的人文素养应是现代社会的公民所必备的。良好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课的教学,而教师本身所具备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加强个人的修养,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参考文献:

  [1]王宁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J].小学语文,2007(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刘光磊.白话报刊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2012(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佚名.《坐井观天》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2.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3.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4.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5.有关于传统文化论文

6.有关传统文化的论文

24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