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国学经典 > 中华文化国学经典论文(2)

中华文化国学经典论文(2)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中华文化国学经典论文

  中华文化国学经典论文篇二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蕴含着大量的人文资源,从小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巧妙渗透,不仅可以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文;阅读;诵读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目前我们的学生思想单纯、生活单调,正缺少这种文化底蕴。从小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不仅可以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之美

  1.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韵律美。朗读、吟诵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法,也是诗词教学的基础。古诗文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古诗文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充分感受古诗文的音韵之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诗写天门山附近长江的雄伟景色,以简洁的画面,表现长江的磅礴水势及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险要,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中的“出”和“来”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地势的险要,给人以动态画面之美。

  2.意境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这就是指诗的“意境”。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豪放豁达,有的悲凉凄婉,有的绚丽纤细,有的含蓄典雅……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通过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手段,给学生提供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

  如,在教学《鹅》时,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的局限,仅凭口头讲解不易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根据诗意,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将此展现。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一身洁白的羽毛,两只红红的脚掌的大白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引颈高歌,悠闲自在地拔掌前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这意境是多美啊!

  3.情感美

  一切文艺作品都需要表现感情,诗尤其需要。《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蹉叹之,蹉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所说的“志”就是“情”或“情感”。“情”是古诗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所以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如何把握诗歌深层含义,成为教学的难点。这一难点的突破,并非教师的直接灌输。小学生是凭借形象发挥想象,在情感的推动下,初步领会诗的意境,在语言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高桥,为进入意境这一更高境界做了铺垫。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再以读后思考做引路,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体会感情。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对古诗哲理及其诗人情感的探求,从而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热爱劳动人民教育、亲情及友情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古诗文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在阅读中得以彰显,使小学生从有限的形象中获得无穷的力量。

  二、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作为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要掌握诵读的要求和方法。古诗文学习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诵读、理解、背诵。其中诵读是核心。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时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外都可以看着书。”可见,在诵读教学中,除教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做的就是熟读成诵,换句话说,诵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

  其次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对古诗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对文章内容上的整体的领会、把握。背诵即是古诗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

  最后要积累和掌握一定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要在诵读中进行。古诗文中的词句,都不能单独地背解释、记术语,而应该把字、词、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诵读课文并对课文中典型例句的理解、掌握,达到重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掌握词、句等基础知识,是诵读古诗文的需要,而熟读成诵一批古诗文后,其词、句的一些基本用法,也都涵盖其中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诵读。读诗时注意诗的形式美的同时,也要注意诗的内容美。学生诵读时,要创造条件给时间,给空间,给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投入,做到声声入耳,句句动情,入情入境,百读不厌。

  三、领悟古诗文阅读的意义

  1.培养高尚情操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传授传统美德,其实就是教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从小诵读古诗文,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丰富社会知识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孩子从小朗诵这些民族积淀下的经典诗歌,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提升记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多背诵一些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的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蕴含着大量的人文资源,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肥田沃土,只要在教学中予以充分挖掘,巧妙渗透,必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中华文化国学经典论文”的人还看了:

1.有关国学经典的论文

2.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演讲稿

3.关于国学经典的论文

4.国学经典的论文

5.读国学经典论文

6.国学经典征文1500字范文

246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