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史论文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长期领先世界,独具魅力,对人类历史文明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科技史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科技史论文篇一
摘要:中国古代的科技曾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各个朝代有自己科技发展的特色,但终因科技发展的畸形性,使得中国科技慢慢衰落。此文以史为鉴,为科技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古代科技 发展 衰落
中图分类号: D09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创造了辉煌的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亦是辉煌的,但深究于科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们的科学技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科技”,仅仅是“技术”,我们的“科技”经历了从兴起到缓慢没落的轨迹、从遥遥领先于西方至近代追逐西方科学技术的路途。
纵观历史中国的科学技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为中国科学技术萌动时期,中国在这个乱世阶段走上了一条异于西方的道路,这个起点一方面使中国科技开始自己有特色的征程,一方面也注定了其没落的命运;秦汉时期为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在大一统的政治条件下,中国科技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已跃居前列,但是统治者为维护统一开始实行强制的文化措施,销毁大量春秋战国留下的文献,间接的影响了科技的发展,部分破坏了科技的传承;唐宋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条件,尤以天文历法发展最快并不断更新进步,而化学由于道家热衷于炼丹发展实用化学技术,这个时期国家利用逐渐完善的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控制强化起来,因此科技发展依然没有大的突破;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由盛到衰,其原因主要是统治者的盲目自大,一方面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对内实行严厉的文字狱。中国科技的没落总体原因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的闭塞的小农经济,但每个时期又有自己独特具体的原因,下面一一赘述做粗浅的探讨,仅做有益尝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萌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阶段,其进步最大的有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物理。比如,春秋时期,我国已能用立圭表测日影,战国时期甘德、石审生发现了行星的逆行现象;中国特有的计数方式“筹算”此时已臻于成熟,分数已被使用;这一时期还是地理学的初创期,有地理力作《禹贡》等作品;物理学的发展以《考工记》和《墨经》为代表。但这些学科的发展显然是为了农业科技的发展而进步的,天文历法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规律生产,而数学又是为天文历法的发展而需的工具学科,其他学科基本缘于农业为农业服务所置。由此我们看出我们的科学技术的特色是实用性至上,我们的科学技术形态是实用科学,这种科学技术是人们在历史行程中靠经验积累而发现的,并没有理论作为支撑,这点是异于西方的,虽然西方初有些发明亦是经验的积累,但后期完善的理论使之有发展的前途,中国却在之后一直未出现科学理论的系统。这就决定了中国科技是暂时的兴起,处于经验水平上,没有科学理论分析,这种科技自身的缺陷给中国科技的发展罩上了沉重的阴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兴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以农学中《氾胜之书》为代表,这一成套的农田丰产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农业水平;此时的医学体系趋于完善,其中以《黄帝内经》成就最大;特别是纸的发明影响是深远的,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但此时大一统的政治条件表面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但一切为政治统一的目的,使得科技已经有弱化的趋向。此时科技的发展除延续了中国科技自身理论上的缺陷外,还遭到了统治者在思想上的压制。秦朝的焚书坑儒,一方面是人才的流失一方面是史料文献的损失,间接的影响到中国科技的传承。特别是汉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本身讲“道”,以社会、人生为研究对象,不以自然为研究对象,因此可以说是无科学,又排斥别的思想,致使人们的思维模式单一,大大压制了科学的创新思维,加之谶纬学的兴起,将儒学神化,任意的曲解万物万事,造成人们无法从客观上认识事物,更无从研究创造新事物,这与西方先有正确的思想启蒙而后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相悖。由此错误的思想指导下,科技的发展势必要夭折的。
三、唐宋时期的科技璀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唐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期,科技成果斐然可观。四大发明之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均于此发展很快。火药发端于炼丹家,至宋广泛应用于军事方面,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雕版印刷术是唐朝时期发明,到宋时活字印刷,这比欧洲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早400年;指南针在北宋末年已用于航海。还有其他许多领域的成果是领先于世界的,这些科技成果的成就是不容漠视的,但这时期科技的发展已经显示出乏力和苍白。统治者为了安定社会、控制人才,确立科举制。但这一制度限制了科技的发展,首先这一制度的确立,直接起到了社会导向作用,使得大批人才为科举而学习,为做官而备考,这种社会价值观使得人才流向官场,是科技人才的流失;其次科举使得内容死板化,使得儒学具有独占性,这就压抑了其他学科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最后这造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知识结构的单一性,由于科举限制考试内容和格式,这种步调一致的文化培养人才,与科学的全面个性化培养人才是格格不入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明清时期的科技衰竭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亦是封建制度发展停滞之时。在科技方面,兴盛的依然是实用技术,例如农业、数学、陶瓷等行业。但这一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开始有了中西文化交流,虽然是被迫的,毕竟舶来些许技术。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在遭遇封建落寞制度、西方侵略后由盛而衰。其原因主要由于统治者的盲目自大,首先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起初这种政策的实施是为了防止外寇在沿海的侵扰,但其根本原因是防止思想的异化,进而培养“顺民”,维护封建制度的稳定。这种狭隘的观念直接断绝了中西科技的交流和学习,虽然后又洋务运动主动学习西方科技,但却只是学习其皮毛“技术”,学的是“无理之术”,严复在《原富》中说“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由此得知我们学的仅是“无理之术”,这种“科技”如无根的浮萍,注定要遭受到沉重打击。洋务运动既败于此,不得不令人扼腕长叹。其次这一时期统治者对内采取严厉的文化压制,大兴文字狱。源于此不得不使许多学者仅仅皓首穷经,或钻研儒学经典或静心修书,不可能出现有价值的创新的东西。该影响反映在学术上,明末心学大兴,只知空谈,不探究实际的事物;清初虽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倡导新学风,但终究是拘泥于“经世致用”,无法形成科学理论体系;至清考据学大兴,使得知识分子完全丧失创新精神,整日求索于文字音韵、章句训诂、典章制度里。由此看出这个时期,文化专制已将人们的思维教条化,从事科技研究的条件已经无一而可行。
综上述,中国科技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而没落,每个阶段都有其具体的原因,重新审视每个阶段的科技成果和衰落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正视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的暗光,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考诸历史留心损益,这将对我们今天科技的发展有益的,启发我们扎实科学理论体系、开放思想、提倡创新精神,为当代科技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中国古代科技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