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哲学读后感1000字
哲学的创新势在必行。在反思和批判中提出并建构适应中国现实的哲学理念,是当代中国哲学表征自身存在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不疯魔不哲学读后感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不疯魔不哲学读后感1000字范文1
在一次因缘巧合的情况下,我在杂志上读到了我《毒舌男叔本华》,于是我便喜欢上了这样的文风,这样描写哲学的《不疯魔,不哲学》。还记得当时去书店找这本书,我找不到,最后还是问了营业员姐姐才找到的,且只剩最后一本了。虽然我不知道是因为太少人看所以进的书少还是因为书太火爆,所以只剩下了一本,但我毅然地将这本书带回了家。只是当时我并未看这本书,如今翻出来看,发觉当初不看是个好的选择,毕竟对于这个话题,我还无法把握,如今却看都让我觉得自己稚嫩的书当初看自然是更加无法把握的。
我没想过要写书评,现在的我还无法理解深层次的哲学,仅仅是这本书中较为浅薄的知识已让我应接不暇。所以书评是不可能的,但是就其中几篇令我有些感触文字写写读后感倒是可以试试。
其一是《雌雄大侠:波伏娃与萨特》。他们俩没有婚姻,同居了一辈子,契约了爱情一辈子,这个足以让现在的我们觉得惊讶了,但对于他们的私生活,我不想多说什么,毕竟就书里描述的他们的私生活似乎并不光彩。我想谈谈的是萨特认为的我“他人就是地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是个关于认知的问题,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有人会对你做出评价,无论好坏,在萨特看来你与他人的相处,他人对你的判断等都可能成为我“地狱”。我们常说我“不要去太在意他人的看法,过自己的就好”,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包括那一句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也同理。我们往往在意他人的想法与看法,然后去改变自己,慢慢失去自己。其实如果按照去萨特的看法,我们是该自己活自己的:正确认识自己,然后,活出自己,不去依赖他人的看法,却又要和他人处理好关系。可这样的人不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不能否认有这样的人存在,但却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人凤毛菱角。而我们,就尽量做到,人不可能那样旷达,至少我们不会那样旷达,但我们我可以少在意,然后按照自己认为的美好地生活。
不疯魔不哲学读后感1000字范文2
几天前,我在琵卓河畔遇见了科尔贺,他告诉我所有掉进河的东西,不管是落叶、虫尸或鸟羽,都化成了石头,累积成河床。爱情也在这条河里,它的快乐与痛苦也随着时间的冲刷终将沉淀在河底。天真的我相信了他,于是傻乎乎的陪着他看着爱情如何变成石头。正当我数着时间的时候,一个面容瘦丽的年轻人在我身旁停驻,他开口吟唱着:“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遥远而哀伤,仿佛你已经死去。”哦,是聂鲁达,我刚认出他,他又说:“我在这里爱你。有时我在清晨苏醒,我的灵魂甚至还是湿的。我的吻籍这些阴郁的船只而行,穿越海洋永无停息。”当他说到爱情如此短暂,而遗忘太长的时候,我实在忍无可忍的从脚下抄起一块板砖朝他锃亮的头顶上用力拍去,他倒在地上,头破血流,嘴巴还在嘟囔着:“我的灵魂因失去她而失落,这是她最后一次让我承受的伤痛…”我冲他咆哮道,伤痛你妹,哥又不搞基,你念情诗找妹纸去。虽然如此,我还是看到他的眼睛群星闪烁,灵魂如太阳般在燃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我正苦于被这两个疯子纠缠的时候,天空掉下一本书,落在我头上,砸的我眼冒金星,迷糊间我看见一行“不疯魔、不哲学”的字眼在眼前晃荡。是的,只有哲学才能解决我现在的困惑。于是,我塞住耳朵,刚看文章的开头,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书中第一篇讲的是18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康德。作者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描写了康老爷子怎么从一个穷屌丝逆袭成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当然,不能不提的就是他的伟大的哲学体系——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蒙圈了?往下看,作者用言简意赅的话总结了这三个批判的中心:知识不再由对象所决定,而是对象由我们的认识能力所决定;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正当我陷于康老爷子的思维陷阱时,作者拉出了另外一个大师:黑格尔。“黄昏,高高的山岗,他意气风发,双手指天,用浓浓的施瓦本方言高呼:啊,我那密納发的猫头鹰啊,黄昏才能起飞!”小黑霸气出场。文中讲到小黑娶了一位小他20岁的美娇娘,并执手到老。当然,更重要的是提到他的方法论: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都是具有运动的绝对性,一切现实都会丧失必然性和合理性。是的,至少我想到了足球和股市,我喜欢它们,正是由于它们的运动和变化,它们从来不走寻常路,世间信徒千千万,却鲜有人能一睹芳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好吧,当我读到“混世魔王马克思”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真的,不是看笑话,是看一本写哲学历史的书看笑了。作者这样写到:“马克思基本是穷死的,一辈子穷酸落魄。他与好基友恩格斯通信,聊世界历史聊工人运动,谈星星谈人生,最后必然要笔锋一转:啊,亲爱滴恩格斯,我最近预购XX书,请速寄XX英镑。”作者调侃过后,又表明她是马克思虔诚的信徒。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同学们无比兴奋,追问:“共产主义还有社会矛盾么?共产主义可以共产妹纸不?”答案当然是NO,作者解释道:“真正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它以消灭私有制为己任,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目标!”作者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人们加班现象,那部分劳动创造出来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就是剩余价值。哎,苦逼的加班族们,我为你们流泪!作者告诉我,无论年薪多高,银行账户多少个零,永远都是无产阶级。因为我们没有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看到这里,我有种茅塞顿开的赶脚!
作者写尼采,先搬出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名句:是去找女人么?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是的,这个疯子一样的哲学家因为欲望而失望,因为痛苦而破口大骂。忧郁气质男尼采遇见了悲观主义叔本华,绿豆看蛤蟆——对上眼了,从此,尼采站在叔本华的肩膀上开启了自己的星光大道。他告诉我们用人的心灵和意志解决普通的危机。作者用失恋的例子来阐述尼采的思想:人生就是一出华丽丽的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而强力意志就是生命力!要战斗!要权利!超人就是大地之意义。你于是醍醐灌顶放弃自杀,外穿红内裤准备扮奥特曼。
通过作者的描述,我愈发喜欢这个说:上帝死了!的尼采。
作者写“犬儒主义”,反社会反世俗反现实,玩世不恭。我想起很多人和我说的一句话:这年头,谁认真谁就输了。不禁让我觉得深深的悲哀。作者写佛洛伊德: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梦的解析》8年才卖了不到600本。作者写叔本华:他为后世津津乐道,绕不过三件事,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二诋毁女人、三骂黑格尔是坨SHIT。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中一句话让我思考良久。作者用马克思的思想来描述爱情:悲剧的根源不在于意志不在于欲望,问题的本质要回归到经济历史阶级层面上,不是妹纸太物质,不是高富帅太霸道,是爱情抵不住资本的诱惑,早已异化了。
文中精彩的部分太多。作为一本哲学启蒙书,作者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手法与语言,例举了十二位哲学史上重量级的大师的星光之路与核心理论。又尝试用哲学的方法与理念诠释当今社会的现象。嬉笑怒骂,诙谐幽默,让我乐不可支。
强烈向与我一样喜欢哲学却又讨厌枯燥繁复的学术字眼的朋友推介这本哲无解的《不疯魔、不哲学》。
看完这本书,我站起身来,拍拍屁股,对着科尔贺和聂鲁达说:你们两个继续忧郁,哥要带着辩证主义与唯物主义去人世间继续战斗了!
不疯魔不哲学读后感1000字范文3
哲不解,以轻松诙谐而又不失思想内涵的哲学贴系列风靡人人网和豆瓣。这位清华大学哲学女博士本是无心插柳,没想到一夜蹿红。她以清新健雅的笔法写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二十余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和代表哲学思想,把一个个遥远生疏的面孔拉到读者面前,鲜活,生动,触手可及。本书写法独特,戏谑,解构,颠覆,又充满了情怀,绝对是哲学爱好者必读,茶余饭后谈资必备之良品!
哲学,这门学科给我的印象就是晦涩难懂,晕死人不偿命,可以作为居家旅行、兴奋难以入眠时的安神入睡的必备良药。但是,《不疯魔,不哲学》这本书的作者哲不解却认为,德国哲学们的哲学著作严谨晦涩,而法国哲学家们则秉承法国浪漫主义传统,连哲学巨著都写得如诗歌一般。哲不解的这本《不疯魔,不哲学》,既像24位哲学家的生平小传,又像哲学思想的简论汇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哲不解将那些晦涩抽象深奥繁多的哲学知识简易化,略去了枯燥难懂的哲学家们的长篇大论,提炼出每位哲学家的最最精炼的哲学思想,不繁冗,又伴随着哲学家的生平一一列出,使得这些观点通俗易懂,正如书的腰封上所号称的“十分钟内,你也可以与别人讨论哲学”。与其说哲不解是在写作,不如说她在进行一项梳理工程更为恰当。这些哲学家们的生平、哲学思想,都是昔日的陈酿,经过哲不解的梳理后,思想与生平结合起来,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某个哲学家会提出怎样的哲学理论。对于入门级读者来说,经历过这样的梳理以后用新瓶子装上的旧酒,口感俨然更加亲和、普及化。
作者以轻描淡写的幽默将艰涩深奥的哲学知识缓缓将来,虽然少了些许庄重,但是多了几分亲和,正如书名所说——不疯魔,不哲学,也正如这本书的定位——这本书从来就不是什么学术专著,这只是一本哲学知识的畅销书、是哲学扫盲的普及版。当你读了之后,你会发现:哦,原来哲学并不恐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另外,这本书的目录编排也很有意思。这本书有两套目录编排:一种是纪传体排版,将24位哲学家仿照《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与附册进行排列;另一种则是编年体排版,以时代发展为标准对上述24位哲学家进行排列,使思想的发展更有脉络可寻。
不疯魔不哲学读后感1000字
上一篇:不疯魔不哲学读后感范文
下一篇: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