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论文(2)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论文篇二
迎接新的哲学时代
当今世界, 哲学作为理论和话语形态,日益显得比较困顿、乏力,甚至比较乏味和苍白。但哲学作为思想智慧和人的精神支柱,却显得更加生动勃发,生机盎然,我们的世界和 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正是在各种原生态哲学智慧的主导下,日益推动时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向前 发展。这种哲学现状和力量,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新的哲学时代又将来临。
一、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哲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由此应当看到,任何哲学都是和一定的社会相 联系的,和一定的时代相联系的,和一定的人群相联系的,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超越自己时代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哲学,不同社会有不同社会的哲学,不同人群有不同人群的哲学。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化、人群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哲学的变化上来,一成不变的哲学是根本不存在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哲学作为人类特有的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殊智慧,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有其独立的思想功能和社会功效,有其独特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制,它总是要不断地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总是要不断地随着人们的思想处境和社会的意识 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总是要不断地随着哲学特有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哲学作为人类特有的意识本质,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特别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自发性、可能性、局限性和能动性相统一的必然产物,它是人们能够科学认识世界但又无法穷尽科学的必然产物,它是意识与生俱有的抽象和概括属性的必然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和人的意识的存在,就必然会有哲学的存在。任何有意识的人,无论他懂不懂科学,无论他科学知识的多寡,但他一定有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有他自己的哲学。一个人是这样,一群人也是这样,一个社会更是如此,一个时代也不例外。无论他们说与不说,无论他们怎样地去表达,他们总是有着对世界的这样或那样的总的根本看法,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哲学。人们的这种自发的、局限的、主观能动的抽象和概括意识活动无时无刻不在与千变万化的世界发生着联系,也无时无刻不在这种联系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正是哲学作为形而上而非形而下的本质特征。这不仅在于哲学的主体作为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 心理方面经常可能发生变化,还在于哲学的认识对象作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方面也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有些人热衷把某种哲学理论或说成、或想象成、或构建成完美终极的哲学理论,其实不过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和幻想而已,一成不变和永恒的哲学理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二、哲学的本源在于人们内心的理想和信念
哲学作为形而上的范畴,它与作为形而下的科学是有原则界限的。它不需要依赖于特定的事实和 经验对象而存在,它没有一个独立于人的意识以外的客观统一的标准,它不需要借助于特定的认识方法和技术手段,它没有把认识对象科学化的功能和使命。它常常发生于人的内心与周围世界碰撞发出的火花,它往往可以仅仅是一种感觉,或纯粹是一种直觉,或本来就是一种想象,它的本源在于人们内心的理想和信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哲学发展史看,在人类社会早期,在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科学水平极端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对太多太多的未知世界感到无比的神秘和“惊异”,且又无法从科学的层面得以企及,因而采取形而上的方法去把握和解释本来属于形而下的问题并不奇怪。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许多曾经被当作哲学问题研究的对象,逐步被科学的认识方法加以破解和取代,从而自然从形而上的领域退出回复到形而下的状态。就形而上而言,每当有一些问题随科学化而退出,就会有一些问题因科学化不能而进入,哲学就是这样不断紧跟和超越社会的认识能力及科学化前沿,总是要把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意识最关注、最需要、最困惑、而又科学暂且不能的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各个时代的哲学总是要打上历史的印迹,显现时代的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哲学永无止境,永不停顿,永不衰竭,其根源就在于人的意识本质。人的意识虽然来自于世界,来自于自然,然而她却是一个和自然世界完全不同的东西,也是一种独立化的存在。这种存在,不仅使人们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且也使人们能够用科学以外的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其中形而上的方法就是科学以外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人类发展的任何阶段,当人们不能用科学方法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人们总是要用科学以外的其它方法去弥补和继续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人们这种认识的不可阻却、不可遏制的状态,源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竭理想和信念。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认识难题和认识障碍,人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内心想法和看法,并把内心确信的这些想法和看法用于指导和支配自己的 实践行动。在这些想法和看法中,那些带根本性的形而上的内容,就是人们的世界观,也是人们头脑中原生态哲学,它是哲学的鲜活状态和真实社会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哲学的力量蕴藏在社会实践中
哲学作为意识形态,它普遍存在于社会实践的主体之中。人民群众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着自身的认识和意识,包括对这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从而不断改造着自己的世界观。这种存在于实践者头脑中的,每时每刻都在对实践者的实践起支配作用的世界观,就是他们头脑中的哲学,也是哲学的实践形态。世界上,一个一个,一群一群,一类一类实践者头脑中的世界观的总和,就是这个时代哲学构成的真实图景,也是哲学的真实状况和真实存在。
在历史和现实中,人们头脑中的哲学,不仅客观存在和发挥着相应的功能,而且总是会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并应当为人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真实的存在。但事实上,由于人们并不以相同的形式、相同的途径和相同的方法去反映自己的世界观哲学,所以人们能够感受的情况和程度也很不相同。
有的人习惯用自己的行为去表达自己的哲学和世界观,有的则善于通过话语去表达,还有的热衷于用文字去表达。有的喜欢直接表达,有的喜欢间接表达,有的则善于伪装和掩饰自己的哲学世界观,或进行故意的虚伪表达。当然,由于人们对哲学问题和哲学观察的兴趣不同,因而对哲学存在的感受也就不同。一般而言,我们所最容易看到和感受到的哲学存在,往往是那些理论化、话语化、书本化等传播化和教化化的哲学,甚至错觉地认为这些就是哲学的全部和唯一存在。然而,对于其它形式的哲学存在,由于不那么直接和直白,往往为我们的感受所忽视和阻却,因而,我们通常容易忽略和无视这种真实的哲学存在。所以,在许多人那里,哲学是哲学家的事情,哲学是哲学理论的事情,哲学是哲学教化的事情。他们观察和衡量哲学的兴衰和消长,不是从时代和社会实践的真实状况中去观察,而是在哲学家队伍和他们所 发表的话语及著作中去比对。久而久之,传播化的哲学往往成了少数哲学家和哲学玩家的话语游戏。这也是哲学在理论形态上显得日益困顿、乏味和苍白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应该说,哲学和时代是同步的和紧密 联系的,有什么时代就有什么 哲学,时代的进步和 发展往往要伴随哲学的进步和发展。哲学的进步和发展没有和不能及时反映到理论形态上来,并不意味着对哲学进步与发展的否定,而只能意味着哲学家和哲学玩家们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抛弃。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尽管历史上有不少杰出的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论形态的发展确实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推动哲学发展的真正动力,并不在于哲学家的大脑本身,而在于能够滋养哲学家大脑的 社会 实践。任何时候,时代的发展一定要反映到哲学的发展上来,尽管这种发展有时不一定反映到哲学家的大脑和理论形态上来,但它总是会在广大的社会实践者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反映,并在这种反映中发挥着发展中哲学对实践的相应功能。因而,哲学的力量真正蕴藏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间。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同时也是哲学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一个时期,作为某一类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哲学家代表人物是可能停顿和衰落的,但作为哲学的实践形态和作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理念,则永远不会停顿,而会伴随人类发展的进程与实践同行,与时代同步,这才是哲学的真实状态和真正力量所在。
四、不同实践产生和需要不同哲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哲学作为人的意识,它必然来自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必然要反映人们的实践内容,同时,由于意识的主观性、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性,人们反映社会实践的景况和样式会有所不同,甚至千差万别,由此所凝结和留存在人们头脑中的哲学理念也会多种多样。尤其,对于具体的实践者个体而言,实践的不同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历史的意义,甚至包含有将来的意义,加之实践者个体主观因素的历史积淀的必然差异,从而,必然形成不同主观对不同客观实践的不同反映,由此产生的哲学观念,会因为实践者个体的差异而有不同。如果我们承认,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那么就应该相信世界上同样没有两个世界观哲学完全相同的实践者个体。
哲学就是世界观,并且往往是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也就是哲学,但并非所有的世界观都显现出理论化形态。理论化或非理论化的世界观,当它成为实践者个体认同的意识的时候,它们在本质属性和意义上是同样一回事,尽管它们在表达形式和程度上会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实践者意识层面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是完全一致的。
哲学世界观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人类的社会实践一方面在大量生产着人的哲学世界观,另一方面又在大量生产着人们对哲学世界观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实践过程,本身也包含着人的哲学世界观的生产与需求过程,这个过程当然寓于社会的物质生产与需求和精神生产与需求的总体框架之中。由于社会实践的不同,所生产的哲学世界观以及人们对哲学世界观的需求也就不同。人不仅是哲学世界观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哲学世界观的唯一载体和需求者。哲学世界观是因为人的需求而产生的,并且因为这种需求的变化而发展。人们需要哲学世界观,就象人们需要粮食一样不可或缺,也象病人需要药品一样各有所需。这种需求的必要性在于人们实践的必然性,需求的差异性则在于人们实践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以往的哲学理念中,人们并不难观察发现和承认哲学产生和生产的多样性现实,但是对哲学需求的客观性和多样性问题,长期以来实际上为我们的观察和意识所忽视。因此,哲学需求和需求的多样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甚至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致使哲学发展长期陷于门户之见,门户之争的泥潭之中,这也是哲学理论形态严重滞后于实践形态和实践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哲学应当能够关怀一般人
我们说,实践产生哲学需求,实际是指实践产生实践中的人对哲学的需求。既然人人都是实践中的人,那么人人都产生着对哲学的需求,这是哲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哲学发展的市场。有需求,有市场,就应当有满足这种需求和市场的生产,这是哲学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历史上,哲学应当为什么人、能够为什么人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认识和复杂情况。一般而言,作为代表统治阶级的哲学,总是力图为统治阶级服务,非统治阶级的其他哲学各有其自身的倾向和说法,其中有不少的哲学包含和体现了为一般人的动因和意愿,特别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随着大众 文化水平和思想能力的增强和改善,哲学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非依赖于统治阶级意志的哲学实践更加自由、活跃和发达,哲学的纯粹化、人文化和平民化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哲学关怀一般人的倾向更加清晰、更加自觉、更加强烈,对此主流社会尤其是主流哲学,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研究,更没有取得相应的发展和突破。
人人需要哲学,哲学需要人人,人人需要哲学的关怀,哲学需要人人的承载,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作为一个人,无论他的种族、民族、性别、 职业、文化和宗教信仰怎样,无论他属于那个阶级、阶层和收入多寡,无论他们有多么的不同,但他们都同样有着物质上的需求,也都有着精神上的需求,包括哲学世界观的需求。满足物质需求是物质生产的事情,满足精神需求则是精神生产的事情。虽然我们已经懂得物质生产应当满足不同人需求的道理,但对于精神生产特别是哲学生产是否应当满足不同人需求的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甚至争议。哲学生产要不要满足,能不能满足,为什么应当满足不同人需求是值得现代哲学重新思考的问题。应当看到,和物质需求与生产一样,人人都在社会实践中,人人都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哲学的需求,社会不仅应当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应当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哲学需求,精神的哲学的需求是一般人的一般需求,它如同物质需求一样客观存在,只有一个承认不承认的问题,没有一个有没有的问题,一个社会,一个学派,你可以不承认但却不能不面对这个问题。需求既然存在,就一定有满足需求的方式和实践存在,作为一种哲学体系,如果把社会的部分哲学需求排斥在自己的视野之外,那么就会有另外的哲学体系产生出来去满足这种客观存在的哲学需求,至少这种被排斥的哲学需求要寻求自我生产和满足。满足这种需求,除了人们个体化生产而外,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化的哲学生产。作为主流社会的主流哲学特别是统治阶级的哲学生产,承担着特别重要的社会责任。能不能满足,要不要满足人们的哲学需求,客观上也是社会矛盾特别是精神生产矛盾的一个重要体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哲学关怀一般人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物质生产是这样,精神生产也应该是这样。当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产品不足的时候,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就很突出,社会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和意识,就会受到很多的局限。因此,把人们划分成这样那样的利益集团,以种种理由和形形色色的主观标准,分配和占有社会生产能力和产品就不可避免,社会生产为什么人或不为什么人的矛盾,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一直比较突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社会满足人们需求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生产自觉不自觉地朝着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方向发展,社会需求的共同性、一致性和整体性,越来越被社会所意识和认同。在此基础上的精神生产,受物质生产的决定和推动,不仅精神生产力有极大的提升,而且对物质生产关怀一般人的趋势必然会有相应的反映,也就是说,物质生产关怀一般人的趋势一定要反映到精神生产上来。这不仅是因为 社会的生产能力 发展到了越来越能够满足更多人需求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精神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使社会更容易认识和看清满足一般人精神需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趋势。因此, 哲学作为精神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如果仍然坚持以利益集团的视野和理念,设置发展壁垒和服务的限制,那么在哲学发展的大趋势面前,无异于画地为牢,丧失其应有的市场和功能。这样的哲学终究要被新的哲学生产所淘汰。哲学就是这样,它是一般人最一般的需求,你不关怀它,你就失去它。在哲学眼里,人是最一般的主体。把人和人区分开来,其实是哲学以外的事情。懂得关怀和能够关怀一般人的哲学将很快向我们走来,人人的精神需求,人人的哲学困惑,都无歧视地从社会化的哲学生产中得以消费,得以消解,才是哲学发展的真实图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六、哲学的统一是多样性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人需要哲学关怀,哲学应当关怀人人。这正在成为和将越来越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基本共识。为越来越多的人们乃至所有的人们提供哲学上的关怀与帮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哲学和哲学人所关注的问题。寻求一个能够解决所有人的所有哲学问题的统一哲学,历来就是古今中外许多哲学人的美好愿望,也是不少哲学乐于标榜和追求的理想。但事实上,过去和现在,我们都还没有看到和发现这样一个哲学。那么,哲学能不能统一,哲学有没有统一性,哲学的统一是怎样的统一,这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应当看到,所有的哲学存在和哲学生产,用于解决所有人的所有哲学问题,以体现哲学对人人的关怀,从理论上讲是有这样的可能性的。这种解决所有人的所有哲学问题的哲学,就是哲学的统一所在。换句话说,哲学也只有哲学才能解决人们的哲学问题和哲学需求,哲学能也只能解决人们的哲学问题和哲学需求,这就是哲学作为哲学的统一性。哲学的统一就是哲学解决人们哲学问题和哲学需求的统一。但是,由于问题的不同和需求的不同也会导致解决人们不同哲学问题和哲学需求的哲学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哲学问题和相同的哲学需求,也有不同解决办法的不同哲学的同时存在。因此,哲学的统一并不是哲学的一统,而是哲学功能的统一,是不同哲学的统一。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产生过形形色色、林林种种的哲学,然而从来就没有完全相同的哲学,更没有哲学的一统,但是它们作为哲学统一存在的部分,都曾产生过这样那样的影响,起到过这样那样的作用,解决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正是这些全部的哲学存在,承担着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对哲学的需求,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哲学自身的发展。哲学的这种多样化的存在形式和发展状态从来就没有改变,现在乃至未来也还看不出有改变的可能性,尽管当今人们的交流沟通已经达到了空前紧密和便利,但这丝毫没有也不能动摇哲学的多样性存在,这从根本上还是由哲学的多样性统一所决定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同的哲学解决不同的哲学问题,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全部的哲学解决全部的哲学问题,也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用同样的哲学解决不同的哲学问题,用部分哲学解决全部的哲学问题,应当说是不可能的。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全部的哲学生产几乎永远都不可能满足社会的全部哲学需求,任何时候哲学生产都不可能等于和大于哲学需求,这和物质的生产与需求有极大的不同,不仅是因为满足哲学需求具有相对性,更重要的还是因为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就会随之诞生,永无止境。因此,希望通过构建一个万能的哲学生产和一统的哲学模式,去应对和满足全部的哲学需求,其实是根本不可思意的事情。多样性的哲学问题用多样性的哲学和哲学方法去解决,这不仅是现实也是必然。多样性的哲学和哲学方法,是建立在多样性的哲学问题和哲学需求基础上的产物,超越哲学问题和哲学需求的哲学发展是不现实的。哲学的多样性统一,不仅是空间的多样性统一,而且是时间的多样性统一,它是具体的哲学问题和哲学需求,与具体的哲学生产和哲学发展,在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的多样性统一。具体时间、具体空间的哲学只能统一于具体时间、具体空间的哲学问题和哲学需求,全部时间、全部空间的哲学才能统一于全部的哲学问题和哲学需求。哲学问题和哲学需求在时间空间上的多样性,从根本上决定着哲学生产和哲学发展的多样性,任何哲学上的具体努力和 经验,都不过是哲学生产和发展多样性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哲学的全部,更不是一统的哲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论文”的人还看了:
4.哲学概念的论文
5.艺术与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