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及其哲学(2)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篇二
中国之西化始于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大刀长矛敌不过洋枪火炮,于是大量引入西方科技,这个时代我们概括为“中体西用”。但随着甲午海战的惨败我们发现——单把西方的科技照搬过来并不管用,中体无法驾驭起西学,想西用还得要西体,于是我们废科举建学校办报纸架铁路兴实业,开始了维新变法。(实际上,中国进展到这一步其传统的社会制度就已被完全打破。中国幅员辽阔,山脉纵横,本来相互沟通就很困难,加以又是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本身不必外取,这样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从文化上就趋向于闭塞,停滞,也使中国的政制成为一种名为“中央集权”,实则极为松散的“部落”联盟。因为这个国家它的基础不是一个个公民,而是一个个家族,一块块土地。这个国家用一整套儒家的伦理使这一个个松散的族群心甘情愿的融化在一个官僚体制之下,也使一个个人心甘情愿的融化在一个家族之中。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维系这个社会用的是伦理,西方则用的是法律。伦理相较于法律的优点就在于它能让人“有耻且格”。人可以更改一项法律,却不能轻易撼动一条伦理,甚至连撼动的心都没有。所以西方自古便是各种宪章层出不穷,立了又修,废了又立,各种制度你方唱罢我登场,此处以法国尤甚。而中国几千年来却都一直恪守着一个准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国是靠着这样一个准则维系的,所以罗素曾说:中国实为一文化体而非国家。然而实业在中国兴起之后,这种格局就被彻底打破了。它使得国人第一次在主观上从土地中脱离出来,以一个独立的身份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一个人的收入归家族所有,生老病死也都由族人照顾。而当他们脱离了家族从农村涌入城市就成了孤家寡人,他就需要社会对他负责,需要国家履行对人民的义务,也就是所谓的“社会契约”,而这一点显然清政府并没有做到,这也是他灭亡的症结所在——传统的体系被打破,新的体系还未形成,社会矛盾被空前加大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维新派的失败到革命派所谓的成功,中国建立起了近代的社会制度。但这种政治改革很显然也是并不成功的。中国的专制从1912年一直持续到今天,共产主义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在于我们根深蒂固的文化——我在社团活动的时候还问过大家(就是大平原啦)“谁在18岁那天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公民?有几个人参加过选举?有几个人的家里关心过选举?(貌似原话是:你的选民证呢。记不清了)”成人礼无非是一个“加冠之礼”的现代版。我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念早已融入血液了。治天下是宦达才该做的事。宦达与平民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一种长幼尊卑的延续。他是劣根性,也是传统文化。它是中国永远达不到西方民主水平的症结所在。因为他该不该去除,除不除得掉至今还是个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东西方文化是两个整体,要西方化就只能全盘西化,就必须把传统的一切,甚至是文明全部抹去。它们二者是不能相容的,这个我会放在后几节再写。百年来我们在西化这个事情上愈陷愈深,如今只剩下一个制度上独裁的尾巴,把握在既得利益集团的手上。我们可以从那条满沾血污的星旗上,读到千年历史的往复——它将是东方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最后一滴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个整体,他们从两个相悖的源头出发(地域部落和血缘部落,这个放在后面说),形成了两种相悖的文化。东方文明想要西化就不能偏于一隅而需全盘改动,这样一来,传统的东方文明——包括他的艺术也会随之死去。这个曾经的噩梦如今已变成残酷的现实。羽帆搞了一个现代诗的沙龙,我在那曾和朋友说过:现代诗,也就是西化过的中文诗,写的好像大多是种意识流,这或许与个人主义有关。中国传统诗表达的东西似乎是道(或说自然),我说不清,但一定与现代诗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之间是没有多少延续性的。传统文化的中断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东西方文化差别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梁首先阐明了一个很经典的论断:欧人征服自然,而东方人提倡与自然相融合。至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说法各异,许多人试图从地理的角度去解释。他们说希腊土地硗瘠食物不丰,形成了人们与自然抗争的文化。但相比之下,古代中国的自然条件也未必优越。它是所有古文明中唯一产生于温带的文明,加之又处黄河流域,水患连年,但很显然中国人并没有选择希腊那条路线。再者,征服自然本就是一切文明的通性,东西方在征服自然上只是程度之差。并且,希腊的古科学——人们后来发现,他是非功利的,是种纯粹的学术,与人类生活并不太相关(甚至由此有人说:科学之发生源于求知而不源于应用)。虽然这种说法还存在着那么多争议,但我们不妨以此为基点,来考虑一个新的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假使西方化不与我们接触,那么东方文明继续走下去,他有可能产生飞机轮船,产生自由民主,产生共和或立宪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东方不是在和西方走在同一条道路上,由于走得慢追不上人家。而是东方和西方走的根本就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以东方人的态度从来不是要走一条积极,创造的路。中国人是提倡安分,知足,寡欲的。是从不提倡物质享受的。中国人构想的大同世界推崇的是一种社会的和谐,而非时代的进步。所以东方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就是无论境况如何人们都可以忍耐安受,都可以与这个世界相融合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最稳定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社会,长幼尊卑是一切的基础,他们怎么能从这样的现实中脱离出来得到自由平等,得到人性的解放呢。他们那么崇尚自然,怎么会想到开矿山,挖隧道,怎么会有火车飞机呢(看看清朝刚兴洋务那会儿遇到的舆论压力,你就会知道这种西方产品与东方文化有多么格格不入。自由一词初译至中国,竟然找不到相对应的词语。一切洋玩意只会产生于西洋的土壤)。东方是在走一条横向的路,西方在走一条纵向的路,二者连最基本的发展目标都不一样。战争的成败,物质文明的高低并不能成为判断两种文明成功与否的标志。西方古代的确产生了类似于东方的君主专制政体,但它在本质上与东方千差万别,这根本不能成为判断西方走向高级社会的理由。
让我们再回到开篇的那个话题,中国的传统艺术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上的。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就已说过这样的传统社会早在鸦片战争时就已经开始瓦解,到今天已经荡然无存了。传统艺术失去了他的土壤,只剩一副皮囊。可我多想拖着这身人皮走下去。
看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人还看了:
2.梁启超的国学书单
5.名人励志的例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