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哲学 > 科技哲学的相关论文(2)

科技哲学的相关论文(2)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科技哲学的相关论文

  科技哲学的相关论文篇二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科技文化研究

  摘要:《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一书在文化哲学视域下,思考和研究科技文化在建构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独特功能。全书体现了叙事主旨和时代主题的共映,在追问与反思中定位科技文化的价值,并以“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来架构其发展战略。

  关键词:文化哲学;科技文化;和谐社会;构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0.02.02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科技文化的研究和思考不仅是科技哲学界的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各门学科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这种研究热潮不仅仅是科技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的体现,也是科技哲学发展向科技文化哲学转向的现实需要。杨怀中教授等以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的研究成果,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对科技文化新的研究路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专著《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一书2008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是在整体性概念和文化哲学视域下思考和研究科技文化在建构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独特功能的一部新的力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叙事主旨和时代主题的共映

  和谐社会构建是时代主题的诉求,因此,作为一种实践文化,科技文化研究必须凸显时代主题和弘扬时代文化精神。《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一书在其开篇中就从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和活动论的角度阐述了当下社会发展的本质诉求,即和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规律,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诉求。作者从历史思想源流中探寻和谐之音,从主体性认识和实践性体悟两个层面概括了和谐文化的特征及功能。这些阐释都使该著作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时代功能,体现了时代主题和时代文化的凸显与共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么,科技文化是如何映现和契合我们的时代文化精神?该书给予的解答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道主义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等文化底蕴的支撑,这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诉求。而科技文化所蕴涵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和先导。在此背景和现实文化的诉求下,科技文化是惟一能适应这一时代背景和满足这一文化诉求的文化。基于此,作者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的观点,认为这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的逻辑性蕴涵。“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的论述不仅揭示了“科技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功能的事实判断、价值评判和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功能的必然性,也阐释了“科技文化”对人类利益、福祉追求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类利益和幸福维度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科技文化与时代主题的共映在该著作中亦有鲜明的体现。作者从哲学、科技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研究和多维度的透视中,揭示科技文化的内隐奥秘。在广度上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背景和时代主题之需中,来考察和研究科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所蕴涵的“和谐因子”,以及如何发挥出这些“和谐因子”的作用来获得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性;在深度上,试图探寻可称为科技文化之根或科技文化之魂的更深层面的东西,通过阐释和谐社会的文化底蕴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精神,明确提出科技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资源。

  二、在追问与反思中定位科技文化的价值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元分裂,一直是现代科技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所面临的最深刻的困难或危机。因此,追问和反思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问题是文化哲学研究的使命。在《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一书中,作者对20世纪以来的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现象进行了系统地回眸,并对置身于其中的根源及其来龙去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追问和反思。作者以对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表现及其根源进行批判性地解析为其切入点,通过对二者内部结构、思维方式、文化价值、教育模式等之间的差异的追问,来判断现实社会发展的文化维度上的“问题”及其文化发展的新动向,确立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必然性、可能性及其实现路径,从而回归到和谐社会构建的本质层面上。通过这种追问和反思,来定位科技文化的价值,从而又回到“追问与反思”的原点,凸显出科技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基频能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中提供精神资源与营养,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正当的文化尺度、文化框架与文化支撑,最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可资依托的精神家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该书也从文化现代化的角度反思了现代化建设的深层维度,提出“文化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和灵魂,没有文化的现代化也就无所谓社会的现代化”。这一观点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的概念,也为解决现代化的出路规避了新的思维和路径。作者还认为,和谐社会构建呼唤以科技文化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建立在以科技文化为基频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上,需要融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的支撑。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当代融合的最高境界是走向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消除和谐的障碍因素,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该书作者在对科技文化的反省和洞见的过程中,把科技文化在人们的认识境界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追问与反思的结果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是共生、共变的。作者在“文化哲学”视域下进行的科技文化研究,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为路标,以对科技文化的价值定位,将科技文化内在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也正是作者这种反思追问和批判的现代精神,不仅张扬了一种深刻而又独特的学术体悟和文化关怀,也充分展现出在当代社会和文化境遇中作者的某种文化情感和价值取向。

  三、以“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来架构其发展战略

  对“科技文化的本土化问题阐释”是《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一书的另一创新点。科技文化是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中国它属于“舶来品”,如果真正让科技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获得生机和活力,则务必赋予它“本土”的形态,使之与“中国文化”中积极的因素进行有机地融合,否则“科技文化”将只能徒有华丽躯壳地存在于中国社会的生活和文化领地上。因此,置身于社会转型的中国,要想推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就必须建设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融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惯性中的消极因素对科技文化创新体系的障碍,对科学技术与科学理性精神的片面理解,现行体制机制和政策中的诸多弊端等都不利于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普及。因此,在架构科技文化的发展战略时,必须以“科技文化的本土化”策略来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体系。

  该书在阐释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时,并未在理论上把科技文化的“本土化”固定化、静态化。作者从中华文化的复杂底质中探寻与科技文化所秉承的要素一致的和谐因子,并致力于寻求能够融合未来视野,具有世界胸怀和开放品格的科技文化“本土化”策略和可行的操作路径,这不仅是科技文化的内在理论品格要求,也是作者致力于科技文化研究的目的与归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科技文化的本土化实践是一个文化重构和创造的过程。在阐述科技文化的本土化重构和创造的过程中,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诸如全方位弘扬和普及科学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发展科技文化产业,营造科技文化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的文化氛围等兼具“本土化”和开发视野的战略措施,对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科技文化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之,《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一书,给人视角新颖,文笔精练,论述精辟,别开洞天,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前瞻性,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科技文化和科技文化本土化等问题的一部力作。当然,对于和谐社会构建这一宏伟工程,一本著作不可能穷尽其中的所有问题,在有些方面,该书的论述尚属破题之见,或者尚未充分涉及。它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宏观的视角和对时代主题的关照,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对今后的科技文化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看了“科技哲学的相关论文”的人还看了:

1.有关科技与哲学的论文

2.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

3.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

4.科技哲学论文

5.科技哲学的论文

256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