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_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简介
“背水一战”,而且“背水一战”成了绝地反击的代名词。背水一战原指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背水一战”这个成语的出处了,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行;出;背水陈(阵)。……军皆殊死战;不可败。”那么淮阴侯就是指韩信,带领士兵背水一战的将军就是韩信,那场战争就是公元前204年十月的井陉之战。井陉之战中,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历史上,很多人都对韩信的“背水一战”津津乐道——把士兵放在绝境,激发他们的斗志,就好像“让士兵进入绝境”是一种有效的作战方法。
但是三国时诸葛亮的下属马谡,也对这个案例津津乐道,觉得自己被围困在山上士兵反而有斗志。结局你们知道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么同样的“背水一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命运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故事?
这一战是韩信精心掌控和经过计划、谋划的,因此并不是在无可奈何时做出的选择。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公元前205年,汉将韩信对魏王豹发动了安邑之战,灭掉了魏国。10月他又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二十万重兵,严密防守。
韩信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的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
其实,赵国有一高人谋士叫李左车,他对陈余说:“韩信此次出兵可谓是一路顺风,披荆斩棘,他们是乘胜而来,战斗力锐不可当。兵法上有一个常识就是兵锋正劲的军队,不可与之强对。于是李左车献计:军队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请求统帅陈余拨给三万兵马,袭其粮草,令韩信大军不战而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陈余并不这么想,他并没采纳李左车的意见。他自以为是地说:“韩信兵力很少,长途跋涉将尽显疲态,如果不能决战将使国家颜面尽失”。
韩信得知此消息后十分高兴,所以后来去他下令军中不得杀李左车,生俘者赏千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打赢这场战争,靠的不光是那一万摆开阵势的士兵,还有关键的两千骑兵的全力配合。
是夜,韩信还派了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
待大部队激战正酣,汉军的两千轻骑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如此以来便让敌人处于前后夹击、腹背受敌的局势,令赵军四散溃败;而且韩信还在一开始主动出击并假装溃败,引起敌人的放松警惕。
没有退路,方能奋起反击,无暇他顾,为求生存就要拼命杀敌。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然而韩信确反其道而行之,背水布阵迎战。这并不是说兵法上说的不对,这正体现了韩信的智勇。因为韩信告诉他的下属们说,兵法上还有一句话叫“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正是背水无路,韩信军队的那种求生本能、斗志被激发了出来,一旦有了士气,就有了势,有了有力之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国时马谡虽然也采用了同一套路,然而结果却招致大败而痛失街亭,命运就有点悲催了。因为马谡是在被动的情况下采取这一战术的。而韩信当时则是“谋定而后动”。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的军令,舍弃水源,上山驻扎,却不据守战略要道上的城池。《三国演义》上说他此举的目的是:“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这番话史书没有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马谡是将军队驻扎在绝地上。马谡在死地驻军,似乎出于和韩信一样的动机:制造团队的危机感,然后激发战斗意志。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家为求生而拼死作战的局面呢?为什么最终还被张颌截断取水路径,大败亏输,将士们溃散呢?
韩信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对战俘很残酷的年代。秦国打仗,动不动就斩首数万,白起沉数万战俘于河中,又坑杀几十万赵兵,后来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在那个时代,投降很可能是死路一条,想要活命,就要拼命,因此“背水一战”是可行的。而在马谡的时代,除了董卓,罕有大批屠杀战俘的记录,投降是有活路的,例如曹操的几十万青州兵都是降兵。而指挥官把部下放在死地就显得很不适宜了,在拼死求生和投降求生之间选择,后者更可行。
制造一定程度的危机感,激发斗志,固然是好战略,但也要看具体环境。成韩信,不易;成马谡,却很容易。所以说啊,背水一战也是有前提的,战胜是有条件的。当我们有无数案例可以借鉴的时候,识别其背后的成立前提,就变得尤为重要,然后可以不失时机的创造条件,取得成功。
韩信简介
韩信(公元前231~公元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家境贫寒,常食不果腹。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胯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开始的时候投奔项梁,后来又跟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最后,韩信投奔汉王刘邦。开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拜韩信为大将。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公元前196年,吕后以谋反罪名杀死了韩信。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随后吕后下令诛杀了韩信三族。
韩信背水一战评价及借鉴
背水一战中,成安君陈余没有使用广武君李左车的建议,利用有利地形,截断千里行军韩信的军队的辎重粮草,而自称义兵,御敌沙场不用奇计!匹夫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而韩信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效制定了作战方针:
(1)谋定后动:侦查情报,判定了陈余没有用李左车计策,乃行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背水一战:韩信方几万兵力对战二十万以逸待劳敌军,并且士卒很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采取了背水一战的兵家大忌战法,使士兵无处逃亡,死战。也可以骄敌,方便诱敌深入。
(3)换旗易帜:先使两千轻骑带两千汉军旗帜,趁陈余全军出动时侵入敌营换汉军旗帜以表现为汉军已突入赵军后方,在对方与我方死战不得利撤退时,使对方军心涣散,然后一击必杀,斩陈余,擒赵王歇。此计也是利用了张耳、陈余之间的个人仇恨,以及陈余自持兵力多,看到韩信背水一战轻敌之后信心百倍势必要擒韩信、张耳,轻敌、急功、仇恨上头的陈余中计了。
(4)收纳人才:战后千金寻李左车,当做老师来看待。体现了韩信尊重人才,自己虽然对战争胸有成竹,但还是保持谦虚,不断学习,同时为汉王招揽人才,问询征燕、齐的战略方法,为之后的战争做准备。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的军事家,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充分的体现了他的惊世才华。行军谨慎,准备充足,用计别具一格,因势利导,不拘泥于传统战法,奇计奇效。
猜你喜欢:
1.历史典故背水一战
2.背水一战寓言故事
3.背水一战读书笔记
6.背水一战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