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养生法
情志养生法
情志,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养生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对外界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映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防止七情太过或不及,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人健康长寿的方法。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情志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夏季情志养生的方法
1.避生三气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首先是免生闲气,何为“闲气”?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而生气。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都是没有必要生的闲气。第二是免生怨气,是指不要总对一些人或事进行抱怨或心生怨恨之气。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与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就难免要产生怨气。第三是免生闷气,是指如果感到有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要及时说出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闷在心里生气。三气之中生闷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较长时间地生闷气,常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肿瘤。如果一个人平时注意神志和情志的修养,就会心胸豁达,性格开朗,从而能避免三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情志调摄养生
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恕、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静养神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修性怡神法。“性”是指人的性格和情操。现实生活中,高寿的人多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其中有许多人情操高尚。相反,急躁、焦虑、忧郁和愤怒的性格,常常使人疾病丛生或早夭。讲究养生之道,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重养德。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阅读、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养身。
3.戒骄戒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是指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骄傲者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无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好喜功,做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急躁者常常不顾及客观现实而急于求成,易于草率从事。如果能够悟透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做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能力与现实情况,克服骄躁和急躁情绪,顺应自然环境,保持心态平和,是有利于健康长寿的。
4.善调情绪
是指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情达到大气豁达的状态。人们对外界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内心的相应情绪反应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换言之,就是遇到令人高兴的事就应该高兴,遇到沮丧的事就应该忧伤,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是代表此人情绪表现健康的标志之一。但是若对事情的反应,情绪太过激烈或者反常,就容易对身心造成伤害。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修身养性,舒畅情志,以保持稳定的情绪。
老年人情志养生法
不困也按时就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不少于7小时睡眠,才能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有些人毫无节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强撑着,这不利于保护大脑,更易引起失眠,长此以往,会损害生命。
无病也咳嗽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活动,可将呼吸道内的痰液及异物排出,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畅通,实际上是一种肺部大扫除的方法。由于空气污染,有害物质和烟尘越来越多,使老年人易患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无病也咳嗽可以清除肺部的污染物和残余的气体。
无便意也入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小便是人体排泄废物、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方式。便秘有害健康,汉代养生家王充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因此,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要入厕,保持大便畅通。
无喜事也欢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容满面,精神焕发,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机体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每天尽情欢笑,是三大长寿秘诀之一,要主动寻求欢乐,多看喜剧、相声,多读笑话,多谈欢乐的喜事,使自己笑口常开,延年益寿。
不累也休息
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是指劳动、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机体和大脑虽未出现疲劳感,也要主动休息,这样能发挥和协调全身器官功能,提高人体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
不渴也喝水
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在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以及防病保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要感到口渴才饮水。如产生口渴感觉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饮水为时已晚。尤其是老年人饮水不足,会使肝、肾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大,甚至形成血栓,诱发多种疾病。因此,不渴也应主动定时补水,特别是早晨喝一杯温开水,可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更有助健康。
不饿也按时就餐
有些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对健康不利。因为食物在胃内经过4~5小时后会全部排空,感到饥饿时胃液己开始“消化”胃黏膜,长此下去,容易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规律饮食,按时就餐,更利于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