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化妆>美容知识>美容养生>

茶道养生读后感

时间: 敏敏877 分享

  中华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贯彻在饮茶喝茶艺中的一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现代有很多人喜欢茶道养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茶道养生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茶道养生的观后感篇一:《茶道》读后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来读了一本名为《茶道》的小书,说它小是因为书很简短,只有九十页,但是内容却很广博,从思茶源、赏茶艺、悟茶性和揽茶情四个方面,把茶道的历史文化尽显无疑。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历程中,有两种事物与它密不可分。一种是酒,另一种就是茶。久而久之,两者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前者强调热闹,而后者讲究静谧。前者体现出刚烈张狂,而后者表达出柔绵仁礼。所以茶更能找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更符合中国人的思想,甚至受到佛家、儒家的追捧。

  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萌芽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好的体现便是“禅茶一体”。佛理广博精深,但以“四谛”为总纲。其一为“苦”,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所有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参禅就是要看破生死,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即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茶性也苦,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征中,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其二为“静”。佛教主静,而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也为静,茶人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坐忘的必由之路。其三为“凡”。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就是从细小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佛法也要求禅僧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领悟大道。其四为“放”。人生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法特别强调“放下”。品茶也强调如此,偷得浮生半日闲,将手头的工作放下一下,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细细品味着香茗。可以说,茶是佛家禅者最好的“朋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儒家也对茶情有独钟。茶道的平静、和谐正好与儒家的中庸仁礼不谋而合。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饮茶时,可以更多地审己、自省,清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品茗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古雅去虚化,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

  无论各家对茶道有什么样的见解,我想大家都喜爱茶归根结底是茶的超然。达官贵人“红泥小炉、娈婉卯童”烹煮的茶香醇精致;妙玉道姑用“梅花上收的雪”泡出来的茶香醇幽然;布衣市民用粗瓷大碗冲的粗茶甘冽芬芳。“白菜青盐米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如此粗茶淡饭的生活,郑板桥却过得情趣盎然。茶味好坏不在于茶品的优劣,而在于心境的阴晴圆缺。人生即是如此。

  关于茶道养生的观后感篇二:茶文化有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阅遍人间笑浮华,莫若细品一杯茶”。茶道对于我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相当浮躁的社会,品品茶,论论道,会对我们的身心大有裨益。由于我老是心浮气躁,容易冲动,对茶也颇为喜爱,就在暑假读了两本关于中国茶文化的书,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但也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关于茶最早的传说。茶源于中国,这一点是我们国人值得自豪的地方。茶经历了食用,药用,饮用三大阶段。这三大阶段也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只是某一个在某个时代处于主导地位而已。原始社会时代,由于食物缺乏,人们把茶当做食物,食茶占有主要角色。随着食茶而带来的益处,人们又了解了茶的药用功能,茶开始以药用为主导。茶被作为饮料是在汉代,但是这个时候茶仅仅作为兴奋提神和解酒的饮料,“倾须精爽键,忽似氛埃灭”,但并没有上升到精神内涵。当然这个转变已经显示出我们祖先认识事物并加以运用的超凡能力。茶被赋予文化内涵是在魏晋时代,陆纳以茶待客,刘琨以茶解闷,“茶祖”诸葛亮以茶养德的故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体现了那些政治家们提倡的以茶养廉。自此,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茶文化在唐代达到极其繁盛的地步,茶道正式出现,“茶圣”陆羽也出现于这个时代。宋代出现斗茶,“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晚明时的茶更是上升到了艺术的高阶段,茶画茶扇很流行。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茶上升到精神阶段,是我们祖先的高明之处。茶道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茶道正式出现在唐代,其精神内涵也在唐代以后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其基本精神包括四点,即和,静,怡,真。

  和,儒家从太和的哲学理念中推衍出中庸之道。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如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时表现为“春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美;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等。

  静,道家讲究清静无为,静以修身。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达到天人合一。儒家和佛家也把静视为归根复命之学。古往今来,无论是道士高僧还是文人雅士,抑或达官显贵都把“静”视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怡,是指人们在茶事活动中的精神享受,可谓雅俗共赏。这点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的人对茶的追求不同。王公贵族重在炫耀权势地位,附庸风雅;文人墨客重在修身养性,托物抒怀;佛家道家重在参禅悟道,成佛化仙;普通百姓则重在生津止渴,享受生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真,乃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道家讲究返璞归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真茶,真香,真味;茶具要真竹,真木,真瓷;待人也要真诚。茶事活动中的每一步都要求“真”,真真切切,真心实意,怀质抱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仅仅几百字的介绍是难窥全豹的。至于茶艺,茶礼,茶俗,甚至茶叶种类也远非只言片语所能说清楚的。下面谈谈我通过对茶的体会而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思考。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异朵,具有鲜明的中国内涵,它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各个学派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人数千年的精神追求。古时候,开门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存在的,更是待客的必备饮品。从中国的古代诗集,传说典故就知道茶在古时候对人们的重要性。但是反观现在,茶已经不是必需品了,还有多少人懂得品茶,真正懂得茶的内涵。让人

  们喝茶,我们听到的往往是太苦了,没味儿之类的酸言辣语。即使有人喝茶,也只是体现自己的品味,附庸风雅,根本不懂茶。更可恨的是,人们把茶作为一种奢侈的礼品赠送给达官显贵,这已经失去了茶俭的内涵。这些都体现了当今社会精神文化的相对落后。人们富裕了,有钱了,那是要付出时间和体力的。你让人抽空品品茶,论论道,他们往往说还要上班挣钱,没时间。茶就是被这种追求名利的浮躁心态冷落的。当今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协调已经是显而易见。

  茶馆越来越少,门可罗雀,酒吧越来越多,熙熙攘攘,可乐们大行其道,即使是什么冰红茶之类的也是甜品,这些进一步说明了人们文化追求的层次低。西方国家都是小孩子,西方文化远不如我们的高深,我们华夏民族是个沧桑的智者,他们不懂品味,层次低,没内涵,就是追求刺激,我们还要跟着学吗?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但是你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们大多被西方文化所包围,不知茶为何物。与之对比的是,古时孩童都知道起茗泡茶的技艺。现在就是随便找一个大学生问问他铁观音是绿茶还是青茶,碧螺春是炒青还是烘青,他们都不一定知道,更不要提茶的精神内涵了。这一代如何成为栋梁,如何继承我们那些博大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都不记得了,谈什么中国崛起,谈什么伟大复兴。继承传统文化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的地步。茶,书法,这些艺术从以前的必须到了现在的稀有。有人会反驳说这些不符合时代潮流了,不适应时代发展了。等到时代发展了,物质丰富了,如果看着茶不知为何物,看着茶画不知道上面的人是在干什么,这难道不是民族的悲哀吗?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了现在的惨状,他们会心如刀绞地说我们不孝,没品位。

  我们要富有品味,我们要丰富精神世界,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我们要发扬传统精神。不要为了物质忽略了内在,丢掉了修养,降低了层次;不要为了图个轻松自在焚毁了祖先的遗物,糟蹋了古时的华丽,埋没了老辈的结晶。

  满室茶香,佳客共赏。尘寰极品,一旗一枪。谈经论道,流溢芬芳。半山小亭,风清月白,二三子相对,品饮清茶,可谓千古之妙事。通过对茶的了解,也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追求。对于社会,我有的只有呼唤和身体力行。对于自己,只有努力追求了。“初次饮茶,生津止渴;继之饮茶凝神静思;再次饮茶,了悟大道”。就让我在凝神静思的路上了悟大道吧!

  关于茶道养生的观后感篇三:《茶道入门三篇》读后感

  张 幸

  近日闲暇,抽空阅览了《茶道入门三篇》一书。全书读罢,只觉得蔡荣章先生深入此道(茶道),字里行间中无不流露出其写作目的:“希望初学者以最短的时间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我的体会就是能够恰当的了解所饮之茶的特性,了解泡制一壶好茶的技术层面特点及享受一杯好茶的基本方法

  印象最深刻的是“茶之欣赏”一篇,此篇中蔡荣章先生把茶的口感与风味按照人的特点予以划分,让人一目了然。如:绿茶:如婴儿,像一片秧苗,生命力很旺盛的样子。铁观音:是壮年,像崇山峻岭,是阳刚茶的代表。

  白毫乌龙:是娇艳的女性,像一片玫瑰花海,是阴柔茶的代表。红茶:如慈祥的妈妈,有如一片秋天变红了的枫树林。形容地真是切中肯綮,一阅了然。想起自己饮茶的历程,恰恰与此分类暗合。从前,少年之时喜欢绿茶清爽的口感,玻璃杯中悬浮的雀舌之形、碧绿之色。而今趋而立之年,自然而然步入铁观音的殿堂,“貌似观音重如铁”喜欢那种直火烘焙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半发酵之后清香与后韵结合的香气、口感,喜欢慢慢泡制的过程,欣赏紫砂的神韵。也曾尝试过普洱,可能是年龄的关系,喝得出熟茶的绵香,却很难欣赏其神韵。

  说回本书,蔡荣章先生除给出把茶比作人的文字描述外,又把每种茶譬喻为不同的植物,并配以图片,真是体贴。如:“剑片绿茶”是施以较重的压力揉捻而成,??这样形成的绿茶香气较高频,味道较清扬,??似绿色植物的“蔬菜叶子”亭立、坚实。又如:“球形乌龙”经过较重的揉捻,茶青的成熟度也会更高一点,显现的是历经风霜后的人生态度,我们以整棵肖楠树来表达。本书在制茶篇对不同茶的制作过程有了全面而且详细的介绍;在识茶篇对不同茶的分类及鉴赏给予了指导和诠释;在泡茶篇,呈现了茶道的基本步骤和技术。对于我等初涉茶道之人之益处远大于某些专家、学者所谓专业的艰深之作。读罢全书,唯一遗憾的是我无法把图片贴到这里。即便贴来也不如手把一卷之乐,权请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持卷一读吧。

茶道养生观后感相关文章

1.茶道养生

2.养生茶艺

3.茶道静心养生

4.道家茶道养生思想

5.道家的茶道养生思想

177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