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吃的食物
手足口病吃的食物
手足口病对幼儿的危害非常大,每个父母都提心吊胆,一有风吹草动就心慌。手足口病吃什么好?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手足口病吃的食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比如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手足口病的预防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关于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1、手足口病的误区
出疹子就应该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天,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斑丘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家长经常把最先出现在颈部和躯干的婴儿急疹当成手足口病。
注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目前没有预防手足口病有效疫苗。预防要靠平时的注意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感染一次就有抗体。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孩子曾经感染过一次手足口病,也只获得某一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并没有交叉免疫,仍有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孩子不出门就不得病。手足口病很特殊,成年人能感染病毒,却不发病。据统计,成年人手上带肠道病毒的比例高达20%以上,肠道病毒在4℃下能存活1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手足口病的原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手足口病的并发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手足口病EV71病毒可以侵害神经系统,造成一系列的重症表现。出现神经性病毒反应。若患者体质较弱,可能导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可能会发展得很快。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没什么反应,过两个小时以后很快识别,口吐粉红色唾液,说明已经水肿了。对儿童危害很大,容易造成呼吸循环系统衰竭。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还有: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驰张性麻痹、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天。但以无菌性脑炎、心肌炎等最为常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过“手足口病吃的食物”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