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去湿气功效作用有哪些
艾灸可以去湿气吗?体内湿重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艾灸去湿气有什么方法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艾灸去湿气功效作用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艾灸去湿气的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闷湿,空气中湿气加重,这时热气夹杂着湿毒一块进入人的体内,久而久之便会在人体内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疾病。那么艾灸可以去湿气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艾灸可以对我们身体产生局部刺激,而且是一种温热的刺激,能够使得我们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让皮肤局部充血,能够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去湿气的作用。
夏天艾灸以下穴位可以祛湿: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其实艾灸的作用还很多,除了能够去湿气之外,还能够调节我们的经络。经络学是中医学里面的重要理论,认为我们的整个身体都是由经络相互运行连接,并且调节各个脏腑之间的功能。进行艾灸能够疏通经络,让身体顺畅运行,从而起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很多人去看中医,都会被告知“湿重”,那么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气?一起来看看。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气
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1、看头发:正常的头发是光泽、干爽的。体内湿起太重,头发就爱出油。
2、脸出油:有没有觉得脸上油油的,无论冬天还是夏天脸上都喜欢出油,摸上去能感觉到腻腻的,那就是体内有湿气。
3、睡觉流口水:为什么说睡觉喜欢流口水是有湿气呢,因为人在睡觉的时候处于一个排泄的放松阶段,而体内湿气太饱和,口水就会自行流出了。
4、起床时头昏: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头特别昏,打不起精神来,人也懒得动,感觉自己身上湿湿的。这也是体内有湿的表现。
5、看大便:如厕丸之后,使用手纸,擦三五张纸感觉也擦不净,那你体内也有湿气,一般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早上刷牙恶心:起床后刷牙喜欢呕吐下才舒服、感觉嗓子里边总是有东西似的。丝丝拉拉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点,吐不出来。
艾灸的神奇作用介绍
1、延年益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2、身心舒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打击力强,这也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
3、解暑祛湿
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4、根除疾病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5、修心养性
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
艾灸去湿气注意事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万能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
3、施灸顺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