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而今,与心理有关的心身疾病,心因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等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使人类的疾病观、死亡观、健康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现代医学心理学是如何看待疾病、健康与心理呢?本文就此发表个人看法。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一、健康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于健康的认识已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在人类的早期,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认为没有病、能吃、能睡就是健康。直到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或完全安宁,并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道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肌体的健康可以用五快来衡量(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心理健康可用“三良”来衡量(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理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也有人认为健康和疾病是一个由量到质相互转换的不间断的连续的过程。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二、 疾病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死亡谱的变化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据,社会不断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生活习惯(过度吸烟,饮酒)的改变。与心理、社会和行为方式有关的疾病在迅速上升。

  中国部分地区前十位死亡原因

  1957年,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外伤及中毒;其他结核病。

  2007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统疾病; 损伤及中毒;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障碍。

  中国部分城市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谱(一)

  <二>疾病谱的变化

  现代医学心理学把人体疾病引起原因不同而分为三大类。

  三、 引起健康谱、死亡谱、疾病谱变化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社会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生活中意外事件的影响

  “人生长恨水长东”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不遇到挫折。正如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遭受挫折,打击越多的人,越易患病。其中最易引起心身疾病和心因性疾病的有:配偶的死亡、离婚、坐牢、失业、退休……等。国外有人调查了1400对双方均患疾病的夫妻,证明其中一方因患疾病而引起的悲伤可致另一方患上疾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拥挤、噪音对人心理的影响

  经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度的拥挤和噪音会使人烦躁不安、情绪沮丧、神经衰弱、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心身疾病。

  3.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早已为医学人类学家所注视。也最能说明心理致病的宏观背景作用。如爱斯基摩人难以自控的“吃人症”,肯尼亚沿海的“萨卡病”,马里的“拉塔尔病”等等、都与雪地的特殊文化紧密相关。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分娩的体验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痛苦。然而人类学家发现,在某些特殊文化环境中妇女分娩不表现为痛苦。

  <二>心理因素

  1. 情绪因素

  祖国医学里素认为心理因素之所以能影响躯体、内脏器官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情绪活动作为媒介来实现的。认为致病有三因。外因是“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外感”内因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内伤”;此外还有饥饱、劳倦、跌仆虫兽等等,称为“不内外因”。认为情绪的过度变化,可引起脏腑的功能失调,气机混乱。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如果情绪特别强烈就会明害人的内腑,即所谓“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如果情绪反应过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便会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对机体器官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最后导致疾病。

  2. 性格因素

  所谓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对人、对自己、对事物)稳定的状态,以及本人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

  1959年美国弗里德曼(Fried man )等把病人分为A、B两型。认为A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性格易患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并与1977年特别得到国际心肺血液病学的公认。确认A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A型性格的标准有1.过分的抱负和雄心壮志;2.过分的竞争性和好胜性;3.情绪易波动;4.有闯劲,表现好斗,敏捷,有进取心;5.常有时间紧迫感和忽忙感;6.言语和动作的节奏快。

  3、气质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气质与疾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抑郁质的人易患癔病。精神分裂症或肺结核等。胆汁质的人易患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4、 认知因素

  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世界观、人生观、知识、经验等等各种因素。

  <三>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述,疾病是与生物、心理、社会三者均有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以艾滋病(AIDS)为例,其正式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这是一种病毒传染的疾病。病毒是它的生物基础,但流行模式主要为同性恋或兼有两性恋之男性(在美国占发病之65.5%,在加拿大为84.1%)之所以在同性恋者中流行,追索其源与人们精神颓废,寻求精神刺激的心理因素分不开,而社会制度,性开放,道德规范,又是社会因素。


看过“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人还看了:

1.关于心理健康的演讲稿3篇

2.心理健康读书心得3篇

3.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3篇

4.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3篇

5.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147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