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

研究生心理健康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研究生教育承载着培养高素质、高文化、高智力、高追求的尖端创新人才的重任,其中的心理健康是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文章篇一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高学历的人是社会的佼佼者,必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而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缺乏必要的关怀。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变迁,尤其是高校扩招的推进,研究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因心理困扰而引发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影响到研究生的健康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女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生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其心理压力与健康问题更加突出,而目前,女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因而,十分有必要切实了解女硕士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准确把握她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解决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她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一、女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与成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学业压力造成的焦虑感

  女硕士研究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特有的敏感、细腻特质使其面对学习压力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焦虑感。这种焦虑感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1)考研动机与专业学习兴趣的矛盾。部分女硕士研究生考研的原因是因为在社会中无法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迫于现实的压力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考上研后更多地是为了获得硕士文凭增加就业竞争力因而对所要学习的研究生课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尽管硕士研究生课程数量不多,但难度较大,需要创造性地学习,部分女硕士研究生由于对其专业兴趣不大,创造性地学习也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无形中会形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产生紧张、无所适从的现象。论文检测,对策。(2)学习要求与自身能力的冲突。硕士生在学期间除了要完成相关的课程外,一般要求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及撰写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才能顺利毕业,而论文的撰写通常是学生的劣势,特别是有很大部分女硕士生是跨专业报考,不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而所读年限又很短,往往会存在自身能力达不到学习上的要求,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甚至厌倦感。

  2.就业压力造成的忧郁感

  大部分女性选择读研都是为了能在硕士毕业以后找打一份好的工作,可是现实社会的状况却并非如此,这不能不让女硕士研究生产生一种对前途的忧郁感。这种忧郁感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社会的性别歧视。尽管现在是一个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但是社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尽管没有明文上说不招女性,但是当拥有同样学历的女硕士研究生和男硕士研究生进行应聘时往往都会考虑男硕士研究生,无形中使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处于一种不利的境地,必然造成女硕士生对自己的前途的担忧,长此发展非常有害于女硕士生的身心健康。(2)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近些年来,国家为了提高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研究生也越来越普遍,使得研究生就业形势已经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论文检测,对策。女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一般都希望能找到一份舒适、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这不得不让女硕士研究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极易产生抑郁症状,影响其心理健康。从近年来女硕士研究生自杀或患神经疾病的事件中就可窥见一斑。

  3.人际交往不和谐造成的孤独感

  女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最主要的交往对象是导师和同学,与导师和同学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有助于提升生活的愉悦度。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与导师和同学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孤独感的女硕士研究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主要是:(1)在导师方面,往往只管学生的学业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引导学生。在导师眼中,学术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他们大多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术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所以在与学生交往时关心学生学术较多而其他方面较少甚至没有,这很容易让导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同时,高校的导师大多数是男性,性别的差异使女硕士研究生在遇到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时较少向男导师寻求帮助,自己又无力解决,这样就会使问题郁积在心中,产生一种无处诉说的孤独感,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2)从同学方面看,人际交往面的狭窄往往导致心理宣泄渠道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缺乏。女硕士研究生交往对象最多的是本专业、同宿舍以及宿舍邻近的硕士研究生,交往人数十分有限,而且研究生的专业性很强,大部分时间需要自主学习。除公共课一起学习的人数多一点外,主要是与同一师门的同学交往,而一个导师通常带1~3个研究生,交往的时空不大,加上女硕士生群体成分较为复杂,因个性、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交往产生隔膜或问题,这样极易产生个体的不安全感和寂寞、孤独感。

  4.婚恋压力造成的困扰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婚恋问题是女硕士研究生一个非常敏感又值得关注的问题。按正常入学年龄计算,本科毕业后直接考取硕士研究生时的年龄在23~25岁左右,正是女硕士生考虑个人婚恋问题的关键年龄,但是由于处于学习阶段,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个人婚恋造成问题,形成压力,产生困扰。女硕士研究生因婚恋问题造成的困扰感主要来自于:(1)潜心于学习和交际面过窄。正如前所述,女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学习压力是很大的,部分女硕士生面对这种压力就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异性进行交往,恋爱婚姻问题也就无法解决。同时多数的女硕士生交际圈只限于自己大学校园里的生活圈,交际面窄,特别是文科的女生接触男生的机会更少,这就造成女硕士生交友难的局面。论文检测,对策。(2)自我期望过高。大部分未婚的女硕士研究生把入学后恋爱找对象作为研究生在学期间的首要任务,心情比较迫切,同时期望值也较高,总希望找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性,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甚至被喻为“剩女”,找不到合意的对象,形成心理落差,产生无助的困惑感,有的女硕士生甚至产生性压抑或想入非非,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文章篇二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最难毕业季”,因为学历高、自我期望值大,所以不少研究生面对激烈的竞争,往往“压力山大”,导致心理健康状况发生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吉林大学研究生心理测评系统统计,在吉林大学2011级研究生中,有11.99%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重点关注。

  “‘重点关注’并不是说学生的心理出问题了,它只是一个有效的预警,提示我们应该针对这些学生深入排查、积极备案、提供咨询、加强干预。”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闫国栋说,“其实,吉林大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算是比较好的。”

  为什么学历越高,学生的心理问题会越严重?不少高校教师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强度远远大于本科生,课题研究成果、论文发表数量都是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其次,随着年龄的增加,研究生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面临更多现实问题。但最突出的问题还是来自就业的压力。

  与就业难相随的,还有日益升温的考研热所造成的“学历泡沫”。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理由是“读研可以逃避就业压力”。这种鸵鸟心态让研究生文凭含金量缩水,“学历缩水”致使研究生也面临就业难的困扰。

  此外,很多研究生出现了心理波动后,不愿意去心理咨询,使得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纾解。

  “尽管现在很多高校对本科生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体系比较健全,然而它对研究生来讲并没有‘普适性’。”闫国栋表示,以前研究生人数少,就业压力几乎不存在,所以高校只会把他们的心理问题归到大学生群体中去一并看待、评价。“现在,这样的情况需要改变了。”

  闫国栋向记者介绍说,即使是一个专业的研究生,他们也会在具体的研究方向、本科经历和导师选择上有很大不同,所以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普及难度要比本科生大不少。他建议说,下一步,应该在研究生的心理干预工作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有效联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过也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生导师向记者介绍说,刚开始当导师时,因为学生人数少,所以他甚至可以把学生当做子女来看待,而现在,虽然限制导师所带学生数量的文件已经落实,但学生仍不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时候我感到羞愧,因为现在我的学生很多名字我有时都叫不上来。”他说,“导师可以帮助研究生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困惑,但这个作用是有限的,在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预防机制里,指望导师发挥过大的作用,这其实并不现实。”

  心理辅导老师建议,由于研究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高校在对研究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过程中,应积极组织他们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让研究生们在接触、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增强其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文章篇三

  研究生教育承载着培养高素质、高文化、高智力、高追求的尖端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素质教育体现着社会、历史、人类等诸方面发展的紧迫性,而作为研究生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健康全面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身体健康是人的健康之本,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之魂。没有健康的心理,人的发展无从谈起。对于研究生培养来说,亦是如此。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心培养的研究生,是具有高素质、高文化、高智力、高追求的优秀人才,承担着国家、社会乃至人类发展的重要使命。拥有丰厚的知识构成、创新的思维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新时期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同时是研究生培养的奋斗目标。没有健康的心理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文章,没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态度,难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相对薄弱。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生年龄比本科生大,心理素质相对较好。而且研究生已是成人,性格发展、心理控制等已经发展定型,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其实不然,年龄与心理健康并不是成正比例的关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近年来,小学、中学、本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较成熟的发展模式。研究生已经经过了小学、中学、本科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生阶段,要将精力转向学术研究以及学术素养的养成,不用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问题会随时出现在每个年龄阶段,心理教育也不是免疫性教育,不同的年龄阶段与发展时期,要面临不同的问题与压力,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许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并未出现任何异常,而在研究生阶段才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常抓不懈。

  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多角度地分析了解研究生心理状况,全方位地研究解决研究生心理问题,选择适合研究生理论背景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首先,要明确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不仅是专职从事研究生心理教育的教师,包括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本人都要充分意识到,研究生是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心培养的创造型人才,除了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优秀的智力发展水平,同时还必须具有坚韧的性格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的全面素质。

  其次,要明确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功能。一要使心理健康重要性的理念深入学生内心。要使心理健康的基础理论知识被学生真正掌握,认真研究,并作为基本理念在他们的头脑中储备起来,在他们的人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二要使研究生更好地调试心理。在研究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理念、内涵,有了真正地了解、理解和掌握之后,研究生就能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客观地审视和理性地分析。对自身心理、情绪乃至心情都能客观而理性地面对,从而进行自我心理调试,克服消极思维,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三要使研究生不断突破自己创新发展。要使研究生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体会成功与挫折失败的逻辑关系。即使研究生明白事物的发展创新过程,都是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都要经历挫折与失败,并对挫折和失败进行超越,才能获得成功。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克服急躁畏难情绪,保持平稳冷静心态,正视挫折困难,从而不断地突破自己,创新发展。

  再次,要明确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原则。一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原则。研究生群体与本科生群体不同,具有较成熟的智力与思维,单纯地说教与家长式的管理都不适合。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发挥研究生主观能动性为原则,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们以主体性的姿态来进行自身的管理。主体意识的增强能够帮助研究生正确认识自我,只有对自我有了正确地认识,才能调整好自我。遇到挫折与困难,能够很好地克制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内因的作用,也避免了学生在自我调试、自我管理过程中的被动性。二要以贴合研究生学习生活实际为原则。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采取适合研究生群体知识水平、学习特点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采取研究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方式来开展。三要以全方位多元化系统性地教育引导为原则。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严格不变的分工,导师、家长、主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学生干部、同学以及每个学生自身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多元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过“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大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6篇

2.大学生心理健康学年论文范文

3.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4.学习心理健康心得3篇

5.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论文

1528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