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去湿方法
中医的去湿方法
湿热症见胸闷腹胀、胃纳不受、头痛身重、午后身热、口苦或咽喉痛、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中医称,去湿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中医的去湿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的去湿方法
勤运动。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大,造成湿留体内。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试试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健身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也可去湿。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如南方人随身携有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兰、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也可消毒杀菌。避免潮湿的环境。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水分摄取要适量等。
去湿的相关知识
1、化湿和中的食物
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2、冬天排除湿气的食物
姜。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待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对于畏寒痛经的人尤其有好处。值得提醒的是,仅在做菜中放入生姜调味,是无法起到化湿作用的;辣椒虽然也能开胃助消化,但在祛湿方面却功效一般。赤小豆。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在西方营养学里,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冬天排除湿气的食谱之红豆莲藕汤
食材:莲藕1节、红豆100g、清水适量。
做法:准备好食材;将红豆洗净,用清水浸四十分钟;莲藕洗净,去皮洗净切块;将莲藕、红豆放入煮锅中,一次性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滚;整锅倒入预先预热好的电炖锅内;大火炖2小时,喜欢咸的可以下盐调味,吃淡的无须下盐。
去湿的施治要点
外湿由外界湿邪入侵,内湿为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远化精微而生,即“脾虚生湿”。故治疗湿阻病处方立法时,应考虑“脾虚”与“湿阻”的主次,权衡轻重用药。初起,湿困中焦,脾虚不是主要矛盾,应以除湿为主,可选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之品以引邪外出,此时即使有脾虚之象,办当取健脾与化湿之剂合用。脾胃湿热证易伤胃阴,治疗宜选用清热化湿而不伤阴、生津养阴而不助湿的药物,如沙参、鲜石斛、鲜荷叶、芦根、滑石、藿香、苡仁、西瓜翠衣等。
湿热蕴结之臌胀病,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挟杂,其临床表现是,腹部胀大,腹壁绷急,甚则胀痛难忍,尿少便秘,此时以标实为主,因病程较短,正气末衰,饮食未减,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缓解胀势,需用攻下逐水法、以泻水湿,缩短疗程,采用此法必须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当腹水泻出一部分后即当停药,然后根据病人的体质及邪势的缓急,辨证用药。
看过“中医的去湿方法”的人还看了:
1.中医去湿气方法
2.祛湿热中药方
4.夏季防湿祛湿方法
5.艾灸祛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