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新误区
教育孩子新误区
如今,家庭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但父母并未及时调整教子方略。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新误区,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庭教育中的6个新误区
误区一:没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些年来,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可悲的是,一个家庭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力力的妈妈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每次吃虾她都是把虾剥给儿子吃,自己从来不吃,当她有一次随意地把一个虾仁塞进自己嘴里时,没想到力力立刻翻了脸,又哭又闹,还逼着她吐出来!很显然,像力力这样自我中心的孩子将来是很难融入社会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误区二:没让孩子学会体验快乐
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甭提多幸福了。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据调查,在三种情况下孩子最不开心:一是父母吵架离婚时,孩子很惊恐,不知所措,又担心自己没人要。二是没人玩时。特别是乔迁新居后,父母给孩子很多限制,墙上不许画、地板上不能拍球、卫生间里不许玩水,更不能领着同伴来胡闹,到最后,很多孩子都想回老房去住。三是做不想做的事。被父母逼着哄着学画画、弹琴、上各种兴趣班。
安全、交往、自主都是孩子的合理需要,这些需要没有被满足,那么即使锦衣玉食、玩具丰富,孩子也不会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的童年是让孩子过孩子的生活。童年的主旋律应该是快乐无忧的,但孩子也会有孩子的小小烦恼。父母应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肯定、鼓励他表达情绪,帮助他调整情绪。
误区三:没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很多父母带养孩子偏重控制,衣服穿得多但恰恰先感冒,吃饭追着喂直到跑不动,结果是长大以后生存适应能力差,中学生父母铺床垫褥、大学生父母全职陪读大有人在。
父母的包办代替剥夺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实践机会。其实像穿脱衣服、洗脚洗脸、学具整理这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干,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从示范到手把手教到只动嘴不动手,逐步放开,只要你坚持一个月两个月,没有培养不出的生活能力。 在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识的“懒”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时候肯放手,长大了才放心。
误区四:没让孩子学会克制需求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拒绝会挫伤了他们的心灵。其实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我们把自己向往的东西列一张表,然后,在今后三年内可能满足的愿望上打勾,其中打勾的能占20%,我们多半就很满足了。而现实是多数孩子75%以上的愿望都能如愿以偿。许多父母善于克制自己的物欲,却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了了,这一点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 更糟糕的是,孩子从中学会的是不劳而获,高消费不是靠努力与牺牲得来,而是靠抱怨、要挟、强求得来。
误区五:没让孩子承担劳动的义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小时候都被家长安排着承担一定的家务,但轮到自己做父母时几乎没人指望孩子能帮家里做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调查显示,各国儿童平均每日劳动时间分别是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0.2小时,德国甚至将6岁以后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写进法律。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而家务活正是增强他们能力与自信的途径。比如3岁可以端板凳、递用具,4~5岁可以叠衣服、理床铺,6岁可以收拾桌子、整理房间,10岁的孩子就该固定地承担家里的某项劳动了,如收饭桌、倒垃圾。总之,孩子是家庭成员,就应该让他对家庭尽义务。
误区六:没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板凳绊倒了孩子,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对待方式,而不同的对待方式又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征:中国的家长是打板凳,安抚孩子,孩子学会的是推卸责任,抱怨他人;美国的家长是“没看见”,不去干预,孩子学会的是爬起来走,独立性强;日本的家长是批评指责,孩子学会的是承担责任,寻找原因。
孩子教育2大误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误区一:体罚孩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语有云:不打不成器。在我们小时候,或多或少都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挨打的经历。也许是由于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我们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不让自己打孩子,可有的时候我们也没办法控制住。
就像我儿子,有的时候真的是无理取闹,有一次我正在整理衣橱,好不容易把全部的衣服折叠好,本想说先放在床上,一会再把它放进橱柜。我事先告诉了儿子叫他不要玩床上的衣服,那是妈妈很辛苦才整理好的。儿子点了点头,谁知道我出去一会进来一看,而儿子正在把折叠好的衣服扔得满床都是,甚至是地上,那时的我气不打一处来,就打了自己的孩子,当然下手不重。
精明之道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打”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呢?当然我这里说的“打”不是指打在孩子的肉体上,而是他们的心理上。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大人应该很严肃很认真对孩子说:我对你刚刚的行为真的很失望,我现在心情很不好等话,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向孩子传递我们生气时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让孩子自己体会到我们家长此刻的心情,当孩子知道我们的心情不好后,他们就会想:妈妈怎么啦,是我刚刚让她不开心了吗?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自己进行反思,反而更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经验之谈
所以不要再打你的孩子了,打孩子并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反而孩子过后会觉得这样做会被挨打,他就会以更加巧妙的手段地去躲避,去掩饰自己的错误,他只是在暗示以后要小心,而不是在自责和反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误区二:为孩子包办一切
在我们家长的眼里,孩子都是我们的心头肉,都是我们的心肝宝贝,我们对他们的照顾无微不至,为他们坐着一切能够为他们做的事情。总是着急地替孩子成长,这是我们父母的通病。当然我也不例外,比如替儿子背书包,替儿子拌面,替儿子洗脸,其实这都是些儿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却还把他当作是婴儿,什么都替他做了,以至于在无形中扼杀了他成长的机会。
精明之道
世界万物,无论是什么都需要自己成长,我们作为家长,要学会一点点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直到他们能够独立。但凡是孩子能够做的事情,我们要尽量让他们自己做,虽然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们可以在旁边充当他们的引导者,给予他们引导。孩子的成长,是一条漫长又艰苦的路,需要值得信任的人在一旁陪着。
经验之谈
很多小孩子喜欢对新事物看看,摸摸,甚至拆开,打破,那往往正是他接触到新事物,运用自己的感官和身体去作出认知的过程。而父母们的一次次包办,让他们减少了认知的机会,推迟了孩子们感知世界,发展自己的进程,而且习惯性的包办,会让他们对父母形成依赖,缺乏独立能力。
猜你感兴趣:
3.家长教育孩子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