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有哪些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有哪些

  每一位做家长的,都期盼着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想要好好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么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有哪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

  健康成长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每一位做家长的,都期盼着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并且能够好好读书、上学。 然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或那样的“烦恼”。对此,我们要引导孩子解决成长的问题,化解成长的“烦恼”,用心呵护他的成长。

  1.培养孩子的孝心,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引导孩子尊师重道,对老师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3.鼓励孩子去交益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引导孩子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一个展示架,让他展示作品

  6.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但也不要有问必答,引导他思考

  7.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正确看待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但不可以一味表扬

  9.倾听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与他一起面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感觉“我能行”

  学习认知篇

  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天生就具备超强的学习认知能力,随时随地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我们也要想办法引导他感觉学习认知依旧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从而让他爱上学习。如此,孩子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学习认知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与孩子一起读书学习,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2.不要逼迫孩子上去他不感兴趣的兴趣班

  3.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而呵斥、打骂他

  5.千万不要拿孩子的成绩跟别人的孩子比

  6.教孩子好读书,读好书,让他懂得读书好

  7.孩子如果学习偏科,怎样帮他做好应对

  8.纠正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如走神,粗心马虎,拖沓磨蹭

  9.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教孩子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11.学习离不开思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习

  亲子沟通篇

  沟通是构建人与人关系的桥梁,把话说开去,就会了解彼此的内心,可以解开误会,可以解答问题,还可以加深感情。 我们和孩子之间,最需要的也是沟通,不要妄自猜测更不要武断处理,只有沟通,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也才能让孩子知晓我们的想法。

  1.耐心跟孩子交流,但也要注意树立真正的权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倾听孩子,不打断他,也不敷衍他

  3.定期拿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

  4.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允许他提意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对孩子慎用夸奖和表扬,不当的夸与赞会害了孩子

  6.有效地批评孩子,不涉及他的人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大人说话孩子不应随意插嘴,但之前要立好规矩

  8.控制住好情绪,不对孩子大吼大叫

  9.掌握对孩子说“不”的学问,学会拒绝

  10.使用非语言方式跟孩子交流,如拥抱、握手等

  生活娱乐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孩子的生活不全是由学习构成的,除了必要的书本课业学习,他的生活中还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孩子的生活理应是缤纷多彩的,该怎样保证孩子在做学习以外的事情时也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并能将其他事情也做好,就需要我们好好努力一下了。

  1.在周末或节假日,抽时间与孩子一起去郊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给孩子布置一个供他玩耍的空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每天早上与孩子互相问候,开启全新的一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分享孩子的快乐,与孩子分享你的快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晚上回家,记得问孩子一句:今天开心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晚饭后,经常与孩子一起到户外去散步

  7.鼓励孩子积极与同龄的孩子交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教孩子学会骑自行车和游泳,这是基本技能

  9.夫妻之间尽可能和睦相处,意见要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如果夫妻不能避免吵架,那也要避开孩子

  11.不包办代替,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培养孩子的做人、做事、生存、交往的好习惯

  13.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知道

  14.对孩子合理的要求,也可以对他适度延迟满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一定不要“阴晴不定”

  16.与孩子一起下棋,让他知道“落子无悔”

  17.适当让孩子看一些益智类、教育类的节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8.控制孩子的不良嗜好,如网瘾、电视瘾

  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误区一:孩子主观不努力

  其实刚才讲到的那个孩子不是视力问题,而是学习能力发展失衡。为什么一堂课下来,有的孩子能够原原本本复述讲课内容,而有的孩子却一点记不住?这就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不一致。听知觉和视知觉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活动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听知觉和视知觉,听知觉直接决定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而阅读和写作业离不开视知觉的发展,如果孩子视知觉的发展水平不足,即使有健全的视觉器官,做到专心致志,面对学习任务,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听得见,看得见,听知觉和视知觉肯定没有问题,其实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比如前面说到的那个孩子,经过测试,其视知觉能力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表现在视觉集中度差,容易出现加字、减字或跳行现象;视觉分辨发展不足,容易出现读错字;视觉记忆和理解不佳,造成阅读不畅;视觉动作不良,写作业就慢。因此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家长们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更多地要从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查找原因。

  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具体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心理机能的缺乏或发展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而无法掌握学校的学习环节,出现听、说、读、写、算以及更高层次上思维上的困难,随着问题的聚集和年龄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发展。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研究组所作的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表现率为15.6%,其中有8.75%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的问题,照此推算,全国14岁以下的存在各种学习问题的少年儿童约有6290万。因此对于一部分似乎是粗心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冤枉的,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没达到。把粗心的毛病归于孩子主观上的不努力,是部分家长在教育中的第一个误区。

  误区二: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有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妈妈说打算要求孩子做点家务事,晚饭后安排了小女孩洗碗,可还没有等小女孩动手,爸爸就抢先把碗洗了;睡觉前,不等小女孩开口,奶奶就把洗脚水打好了;早上起床,爷爷急着帮孩子穿衣服。还有一个三年级的小男生,放学后回家做作业时,把语文、数学、外语作业全部拿出来,语文作业写了一半就停下来去做数学,数学把式子列起,做不来了,又放下数学去做英语,半个小时过去了,三门功课一门都没有做完,而书桌上堆满了课本、作业、文具,一片狼藉。

  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那些丢三落四、缺乏条理、缺乏坚持到底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单一地看待粗心的问题,是部分家长在教育中的第二个误区。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学会先后次序的安排,把握节奏,变得有条理,学会自主。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自然会成为一种习惯。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移到学习中去。我们想象不出做事心不在焉的孩子,会把学习安排得很有条理。因此,我们千万别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和机会。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奇效。

  误区三:过度单调的重复,引起心理疲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是说家长们用错误的方法来调整孩子的粗心。

  有个一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时会抄错字,妈妈为纠正他的错误,规定,抄错一个字,罚20遍。孩子有次错了5个字,被罚写100个字。孩子本来写字就慢,再加上写错了擦掉重新写,结果本子也被擦烂了,这是妈妈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一阵疾风暴雨式的数落,孩子为了保护脆弱的自尊心,也顶起嘴来,结果让妈妈更生气。

  还有个五年级的男孩子,感觉学习像爬山一样的累人,尤其是数学,由于基础差,口算题的速度只及同龄人的一半,错误率也高。他的妈妈心急如焚,眼看孩子只有一年就要升初中了,时间不等人。为了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妈妈规定孩子每天做50到口算题,全部过关才能睡觉。一个月下来,结果事与愿违,不但速度没有提高,错误率没有下降,反而让孩子一看到数学题就头皮发麻,产生了恐惧心理,干脆连题都不愿做了。

  孩子不是机器,布置作业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像这个五年级的男孩子,在注意力、视知觉能力上有欠缺,要减少粗心首先是要提高能力,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只会事半功倍。

  孩子反感父母教育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高期望”型:

  父母要求不现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次中考没考进前五,又被老妈K了一通。”一位身穿校服的初三学生脸色忧郁地告诉记者。

  其实这位名叫萧萧的女孩成绩一直不错,不过一心想把她培养成“哈佛女孩”的父母并不满意她现在的成绩,而是要求她一定考进市重点高中,将来进入北大深造。

  一说起父母,萧萧一脸的不满:“整天唠叨个不停,没完没了的。懒得搭理他们!”

  诊断:过高期望造“失败者”

  今天父母对孩子的学历期待和学习成绩的要求与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日前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55%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

  如此高的期望和要求,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可实现的。很多孩子因此成为“失败者”,丧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有劳无获”型:

  父母帮忙不得法

  某中学初二学生王君在班级成绩中等,属于不太被老师关注的“边缘人群”,而且还因喜爱音乐被家长视为“不务正业”。面对孩子这种状况,他的妈妈急在心头,使了不少招数帮助王君提高学习成绩:不仅买了大堆的辅导资料,而且还请来名校大学生家教帮他补习数学和外语,最近又在四处打探“签约辅导”的事儿……

  “让他们去折腾吧。”王君说,他越来越觉得上学没意思,每天回家看到父母的脸色便觉得很烦。

  诊断:帮助孩子要讲方法

  心理咨询专家分析,面对孩子成长过程遭遇的挫折,不少家长往往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寻找各种自认为“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但往往适得其反。

  3“蛋白质”型:

  父母观念太老土

  正在念高二的女孩晓蕾越来越看不惯父母的做法:父母至今仍然用信纸写信,不仅不会上网、使用QQ,而且看不懂“海选”、“PK”,甚至接受不了聚餐AA制……

  “他们太老土了,我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压根儿就听不懂。”晓蕾觉得自己父母特别符合青少年间流行的“蛋白质”类型——“傻蛋+白痴+神经质”。
猜你喜欢:

1.教育孩子家长感悟800字

2.历史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例子

3.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4.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5.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373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