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教育孩子判断对错是非的方法是什么

教育孩子判断对错是非的方法是什么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教育孩子判断对错是非的方法是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倘若人没有是非观念,肯定无益于家庭和社会,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家长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aaaaa,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判断对错是非的方法

  一、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常孩子会以家长的言行作为判断、衡量自己行为的依据,以家长的判断和态度作为评价是非的标准,然后孩子通过模仿、套用进行自己的判断衡量,于是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就形成了。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二、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标准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无比,家长描绘什么,孩子的头脑中就会留下什么。因此,家长要用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标准来要求孩子,教育孩子,从小培养孩子,让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好公民,教育孩子热爱祖国、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自尊自爱、注重仪表、友爱互助、诚实守信、孝敬师长、勤奋学习、勤劳俭朴、遵守公德等等。切忌家长不能因为怕孩子吃亏、受挫折而给其灌输贪图享受、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消极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孩子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衡量、评判自己和他人言行的标准。

  三、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孩子的正面引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孩子难免会因为认识不清而犯错误,家长一定不要因此责怪、打骂孩子。要知道孩子的认知水平并非一天两天形成,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能急躁,应耐心细致地为孩子分析、解释,要注意因势利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错误,学会辨别是非,这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四、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家长要想让孩子把握好是非界限,提高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就要先提高孩子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丰富其思想道德知识。例如,告诉孩子什么事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是不应该做的;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哪些人的行为举止是善意的,哪些人的是对自己有害的。教孩子识别一些谎言和欺骗,可以通过童话、寓言、故事,尤其是通过生活中的生动鲜活的例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进行分析,进而让其形成自己正确的判断。此外,家长还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实践,从而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学会明辨是非对孩子来说极为重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将来,会决定其有怎样的人生,因此,要想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成就辉煌的人生,家长就要早作打算,早早的教会他们辨别是非对错。

  孩子明白是非对错的六句话

  第一个问题是:“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父母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以自己的思维下判断:

  “一定是你不乖,才会遇到这种情况。”

  “一定是你先打小明,他才会打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但是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只是藉由自己的判断有可能会有盲点,也很有可能冤枉孩子, 这时候要让孩子有机会说话、说说事情的真实面貌, 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解释而更甘心认错,这时候也是在训练他的叙述能力,让他能清楚表达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是什么?”

  当孩子说出事情经过是事实,他也能藉由叙述去思考事情经过,在叙述的过程中也明白症结点在哪里,这时候问问第二个问题就能让孩子抒发情绪,因为他自己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已指出,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不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也表示着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其实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问题与给出正确的决定。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了解他的感觉,要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说出自己的委屈。

  第三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引导他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想各种点子,不管事合理的、不合理的、荒谬的、可笑的、无聊的、恶心的、幼稚的……

  其实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用、疯狂的想法,而且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当你们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可以问问他…

  第四个问题:“这些方法会有怎样的后果?”

  当脑力激荡告一段落,孩子的情绪平复、也疯狂地提出了想法,这时候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这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或是想法有偏差,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把他的想法矫正过来,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不要说教和急着给予判断,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然后问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五个问题:“那你决定怎么做?”

  撇开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可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这时候大人最重要的是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了他的决定,然后又告诉他的决定不能这么做,那孩子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而且,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难能可贵的教训。接着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六个问题:“结果怎样?事情是不是想你想的那样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也可以问他“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强迫他去思考下次遇到同样状况该如何因应,并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与行为,并做出正确决定,也学着放手让他承担责任与后果。这样练习了几次,以后遇到问题孩子会去思考前因后果,并想出正确的解决方式。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父母操心了。

  0-18岁是如何判断是非对错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婴儿期:顺从成人的要求和自我控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18个月之间,学步儿能够顺从成人的要求了,他们揣摩养育者的心愿和期望,并能遵守简单的要求和命令。

  不过,他们也会通过抵抗成人的指示来体现自己的自主性,但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对抗对抗行为远少于顺从行为,这表明儿童开始采纳成人的指示。

  听话使学步儿迅速的出现了最初的是非观,如,在跳上沙发之前对自己说“不行不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同时,母亲也要求婴儿遵循更多的规则,从安全、爱护物品、尊重他人到家庭常规。但是婴儿自控行为的能力依赖于父母不断的监督和提醒。如果要让一个1岁半的小女孩停止玩,与父母一起做一件事,那要提醒好多次“记住我们几分钟后就出发”,而且必须坚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怎样培养婴儿的顺从和自我控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婴儿做出温和而敏感的反应。原理:敏感和教养有方的父母,其孩子更听话,自我控制能力更强。

  婴儿必须停止有趣的活动时提前提醒。原理:让婴儿停止正在做的他喜欢的事比等着开始新的活动更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多催促提醒。原理:婴儿记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有限,需要成人不断的监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自控行为用语言和拥抱加以赞许。原理:表扬和拥抱能强化适当的行为,提高它再次发生的概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鼓励持久的注意力。原理:注意力的发展与自我控制有关,能把注意力从一个有诱惑力的刺激转移到一个吸引力不强的刺激上的儿童,能更好地控制冲动。

  重视语言发展,早期语言发展与自我控制密切相关。一岁以后,儿童开始用语言提醒自己,记住成人的期望,做到延迟满足。

  逐渐增加负符合婴儿能力的规则。原理:随着认知和语言发展,婴儿开始遵守有关安全、尊重他人、爱惜财物、生活常规和简单的规则。

  2 幼儿期的主题:听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两岁时,他们能使用“好”、“坏”等词语来评价行为,并对攻击行为或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产生紧张焦虑的反应。孩子变得懂事了,与此相应,父母开始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多责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3-4岁,儿童能说出许多规则,例如“妈妈不让拿就不能拿”,或者“要说真话”。他们还对公平性问题进行争论,“上次你坐在那,这次该我坐了”,“这不公平,他的更多”。

  父母经常使用威胁、命令或体罚时,他们的孩子更容易破坏规则,并较少感到内疚。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就收回对他们的爱——如,不搭理孩子或者说不喜欢孩子了,儿童通常就会产生强烈的自责,认为“我不是个好孩子”,或者“没人喜欢我”,结果为了使自己不至于过度内疚,这些儿童可能否认这些情绪,从而导致认为自己缺乏道德感。

  比惩罚更好的办法是引导,成人指出儿童不良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使儿童体会别人的情绪,以促进同理心的形成。比如一位妈妈说:“她感到很伤心,因为你还没有给她布娃娃”。只要父母温和地解释与儿童的理解能力相适应,而且坚持要求儿童听从并遵守,引导即使对两岁的孩子也是有效的。使用这种方法,幼儿会较少出现不当行为,在做错事后也会勇于坦白并弥补过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种方法还能促使儿童主动地服从道德标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引导让儿童知道该怎么做,在以后的情境中他们也能应用这些知识,通过指出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引导法可以激发儿童的共情和同情;

  其次给孩子解释这样做的原因,鼓励他们坚持这个原则;过分依靠惩罚、威胁或要收回对他们的爱等教育方式,会使儿童感到焦虑和害怕,从而想不清楚该怎么做,妨碍儿童把道德规则真正内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必须听话时,例如,三岁孩子要跑到大街上去,用严厉命令或强迫身体控制来限制儿童行为是正当的;

  当希望实现长期的教育目标时,例如,对人有礼貌、友好,就要靠更多的温情和说理;

  对待非常严重的行为,如撒谎和盗窃,需要把强制性说教和说理结合起来使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暂停,这种方法可以使儿童离开当时的情境,例如,让他们呆在自己的房间,直到他们愿意表现出适当的行为。当儿童行为失控时,几分钟的暂停足以改变行为,并且会给生气的父母提供一段冷静的时间;另一种方法是取消特权,比如看喜欢的动画片,和暂停一样,取消特权可以使父母避免使用严厉的体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父母决定使用惩罚时,可以借助以下三种方式,提高有效性。

  一致性。在某些场合允许孩子表现出不适当行为,但在另一些场合去谴责孩子的这种行为,会使孩子感到困惑,这种不被接受的行为就会持续发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温暖的亲子关系。受到父母关心疼爱的孩子,会对惩罚所伴随的与父母感情的中断感到非常难受,他们希望尽快重新获得父母的疼爱和支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释。解释轻微惩罚的原因,会帮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这种方法比单纯使用惩罚更有助于错误行为的减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积极的训练。跟孩子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教孩子该怎么做,对好行为给予表扬,这些积极的训练方式可以鼓励孩子的好行为。

  3 小学期的主题:公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了小学时期,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把行为规则加以内化,例如“乐于助人是一种好品质”,“拿走不属于你的东西是不对的”,这种变化使儿童更加独立和值得信赖,他们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从去超市购物到照看弟弟妹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儿童从充满关爱的成人那里,得到一致性的指导和榜样的时候,这些进步才会出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学时期的儿童并不只是模仿别人的行为,他们开始主动的思考对与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个阶段,儿童会经常遇到分配公平的问题:如何公平的分配物品。

  4岁的儿童就已经懂得分享了。但他们的出发点看起来是自私的,“我会分享,因为我不这样做,他就不和我玩了”或“我给他一些,因为我比他大,所以我要多留一些”。

  到了小学期,儿童对分配公平问题的观点更为成熟,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这个问题会经历三个阶段。

  5-6岁,绝对公平。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关注点,在于确保每个人得到一样多的资源,比如钱、游戏中的次序和受到的对待。

  6-7岁,论功行赏。这个时期的儿童认为应当给那些做事特别努力或在某件事情上表现特别突出的人额外的奖赏。

  8岁以后,平等、慷慨。这个年龄的儿童认为:应该给处于劣势的人特殊照顾。年长儿童还会调整调整他们的公平原则,以适应情境,比如:与陌生人交往时应平等为主,与朋友交往时则应该慷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8岁的儿童,不再认为说真话总是好的,撒谎总是坏的,他们会考虑行为对别人有利或不利的意图,他们对一些坦率的说法不以为然,比如直接告诉一个同学,说自己不喜欢他的画。

  随着公平观念的进步,儿童想到的因素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把道德规则与社会规范分开来。例如小学生能够区分目的明确的规范“不要在学校走廊里跑,以免受伤”与没有明确理由的规范“不要在操场上唱歌”。

  他们开始关注一个命令是否公平和人道,而不是出自何人之口,如,“不要打架”或“蛋糕要大家分享”,无论是家长、校长、老师还是同学他们都会认同,而在幼儿期他们更关注做出指示的人是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一时期,他们开始慢慢懂得某些选择,比如,发型、朋友和娱乐活动应当由自己来决定,随着这种看法不断增强,成人需要给儿童更多的尊重,听取他们的想法、和他们讨论,当观点不同时通过协商作出决定。

  4 青少年期:个人权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对于社会了解的越来越多,青少年开始思考一些新的问题:当人的需求与别人的期望相冲突时,应该怎么办?相应的他们在解决道德问题上越来越公正、平等、平衡。

  他们不再认为规则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灵活的,是人们商定的、必要时可以修改的。因此年长儿童和青少年,会采用理想互惠的公平标准,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幸福同样关心,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意识到,行为的结果和动机都是判断行为的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青少年的进步,还体现在他们对情境的推理上,这导致了伦理道德、社会常规和个人选择之间的矛盾。

  他们非常关心个人选择问题,这反映出他们的同一性探索和独立性的增强,他们比年幼儿童更坚定的认为穿着、发型、日记和择友都是个人的事情,而不是父母、老师该管的事。

  随着个人选择范围的扩大,他们更加在意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开始关心政治,尤其关注限制个人权利的法律、制度、规定,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婚姻、子女养育、结社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这些问题,青少年比小学生更敏感,比如问他们同伴群体能否以籍贯为由把一个儿童拒之门外,四年级的学生一般回答说,在任何情况下,这种排斥都是不公平的;但是对公平理解更深刻的高一学生却表示,在一定情况下,例如,这个群体是个好友圈,而不是兴趣群体,或者这个群体是以性别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籍贯为基础的,这时候是可以拒之门外的。

  随着青少年逐渐把个人权利与理想的互惠原则加以整合,他们越来越发现道德规则和社会成员之间的重叠,最后他们意识到严重违反常规行为也会伤害别人,如生吃过大蒜后去公共场所、在兴趣小组讨论会上破坏秩序,因为这些行为要么给别人带来烦恼,要么违反了平等相待的原则。

  随着年龄增长,年轻人对公平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意识到,社会常规不仅是权威人物的命令,对维护一个公正、和平的社会,也必不可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像儿童期一样。充满关怀的父母教育方式,以及对是非对错的讨论,有助于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如果父母仔细地倾听,让青少年子女对各种问题作出解释,给孩子机会进行高水平推理,就能帮助他们提高是非判断的能力;相反,如果父母经常说教、威胁、讽刺挖苦,青少年就会很难获得进步。

猜你喜欢:

1.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2.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3.七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4.教育孩子犯错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5.怎样教育孩子的演讲稿

380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