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时代变迁
春晚陪伴全球华人走过了30多个个年春秋,虽然饱受争议,但春晚的影响力和潜在的巨大功能并未受到很大冲击。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时代变迁吧,欢迎大家阅读。
春晚的时代变迁
1983年 第一届春晚成功举办。标志着“春晚”这个新生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事物的诞生。从此,中国老百姓有了看春晚这个“新民俗”。
1985年 春晚搬到北京工人体育场。由于技术所限,晚会最终失败。央视还在后来的新闻联播中特别道歉。
1986年 央视春晚进入成熟期。各种表演形式基本已经定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1990年 凭借小品《相亲》,赵本山第一次在春晚亮相。从此奠定了“小品王”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赵本山已经成为了春晚的“标志人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96年 首次实现三地同时直播(在西安、上海、北京设立分会场)。
1998年 春晚正式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直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0年 春晚舞台开始大改造,采用圆形舞台。
2001年 舞台在2000年的基础上修改。
2002年 春晚舞台采用长方形舞台。并且第二次使用分会场。(另外2个会场设在上海、深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3年 在2002年基础上修改。增加了两块大屏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4年 继续使用圆形舞台。
2005年 春晚迈出了改革步伐。“开门办春晚”初见成效。另外,春晚舞台有所简化,主体使用LED大屏幕。
2006年 大屏幕的面积增大,呈长方形。舞台进一步简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7年 采用高清晰LED大屏幕。
2008年 舞台进一步简化。大屏幕旁边的8个立柱上面也铺设了LED屏幕。 在央视大楼外部也呈现特殊动画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9年 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改革开放30周年、金融危机等大事,都体现在2009春晚中。另外,春晚舞台借鉴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高科技“卷轴”,为观众呈现震撼性的视觉感受。
春晚节目变更
春晚的受众是全球所有华人,29年来,随着创作环境和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创作者从未停止过对春晚的探索与创新。春晚走过了文艺节目汇演、文化时尚追踪和新民俗传播这样几个阶段,在探寻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歌舞类节目数量日趋增多,表演形式愈加丰富
(二)语言类节目数量基本稳定,内容不断探索、追求创新
(三)戏曲及其他类节目初期鼎盛,而后日渐衰落,努力寻求突破
春晚的时代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