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习俗桃符是什么
春节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过年,很多人都会出来逛花市,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春节传统习俗桃符,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传统习俗桃符的介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即阴历新年用红纸写成贴在门上的联语。源出于古代桃符。桃符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相传在上古之时,有神荼和郁垒两兄弟善于捉鬼,故在神荼和郁垒之后,人们在除夕之夜为避邪、御鬼,就用桃木雕成神荼与郁垒的形象挂在门口,所以用桃木是因为传说中桃木是仙木,同样有驱鬼之功效。高承《事物纪原》:“《玉烛宝典》:元日施桃板著户上,谓之仙木,以郁垒山桃百鬼畏之故也。”《淮南子·诠言训》:“羿死于桃棒。”许慎注说:“棒,大杖;以桃为之,以击杀羿。”因为这,鬼都害怕桃木。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桃木雕人,渐渐被人们用在长二、三尺,宽四、五寸的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下面写左郁垒,右神荼所代替,这便是桃符。桃符在除夕晚上挂在门口,下一年除夕再用新桃符换下。
北宋王安石《元旦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是。五代时桃符有了重大变化,人们开始在桃符上题写一些有意义的祝辞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有史记载的最早题辞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题辞:“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孟昶喜欢在每年除夕召集大学士在他的寝宫门旁桃符上题辞,因不满意大学士所题,才自编写了这首春联。
这便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春联。但是作为文字形式的对偶而言,却早已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了。如《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即是比较工整的对偶句,此种表达形式在魏晋、唐时得到发展和完善,到孟昶时,已有非常成熟的对偶句了。
明清时,由于统治者的积极倡导,春联更是得到普及和提高,据清陈尚古《簪玉楼杂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特别重视春联,倡导也最卖力。他是个农民出身,没读几本书,却很喜欢做对联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曾在除夕传旨令:“公卿士大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首”。
并常在除夕微服出官观赏各家门上对联。据传,一次出宫,至一家门口见没有春联,即入室找来主人询问。主人说太忙,并且也不识字,不会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朱元璋即问主人职业,主人答“屠户”,朱元璋让取纸笔,一挥而就:“两手推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明周晖《金陵琐事》和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都曾记载过他亲笔御书对联赏赐给大臣的事。赏给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对联便是: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尽管五代时已有了春联,但是春联并未从桃符中独立出来,宋代春联尚未取代桃符。由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可知。至南宋才逐渐有了独立于桃符的“春联”、“春帖”。吴自牧《梦粱录》有除夕“钉桃符、贴春牌”记载。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十月杭人竞售锦装新历,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缕、彩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茂。”明清时,春联盛行,古代钉桃符的风习慢慢消失,但此时 “春联”之说尚不通行,故常以“桃符”代替。
当时,二者可以互相代替,基本属同一概念。陈康祺《郎潜纪闻》云:“京宦家每岁易桃符,多书‘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十字。内城满洲宅子,尤比户皆然”。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旧时,新年春联人们很重视,不独春联内容要吉祥、喜庆,同时也很注重形式。纸要大红,墨要黑亮,更重要的还在字,字要写得好。
因此,腊终年近之时,即有人提纸拿墨让字工者写春联。至今流传的王羲之贴对联传说可见一斑。传王羲之因字写得好,所以每年他的对联一贴出来,便会被人揭走,年年如此。有一年王羲之在他的门上贴了一联:“祸不单行,福无双至”,此联自然无人去揭。
但是,第二天早晨大家起来看时,才知道上了当。原来对联已变为“祸不单行昨夜行,福无双至今朝至”。原来的对联未揭,只是在下补贴三字。这自然是不可信的,但亦可看出时人对写春联的重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年对联,不单大门口要贴,而且二门、角门、屋门、灶神、土地神等等都要贴。届时,门旗、春联,处处新红;烛光闪灼处,一团喜庆。
古代小说中亦有此记述。《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联对”即“对联”。这里既写了“对联”,又写“桃符”,似乎矛盾,其实不然。“联对”是红纸写的,桃符则指木制联对,也叫“抱柱”。《红楼梦》时代,豪贵之家正房廊柱上的对联不少都是木制雕刻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或作瓦楞形,或平板,平时亦挂,到年节时,讲究的人家便要重新油漆,故云“新油了桃符”。
过年时为什么要贴春联?
年关将至,贴春联就是过年习俗之一。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