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南京老习俗是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端午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古人把端午看成是“毒日”、“恶日”,因此很重视在这天驱邪、解毒、求平安,习俗中有些也蕴含一定科学道理,而且从早到晚各不同,讲究分时段进行。那么,端午南京老习俗是什么?下面学习啦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端午南京老习俗1、清早:大门插艾驱邪
端午节天一亮,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要插两棵艾草和两棵草蒲。艾草能避各种邪气,“蒲剑”是“斩妖剑”。传说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唐代的魏征梦中斩蛟龙,用的就是草蒲剑。从此以后,各种瘟神恶鬼妖魔邪怪,见了草蒲就害怕。
端午南京老习俗2、上午:挂“艾虎”戴荷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南京们要在房门特别是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虎”,据说能辟邪。就是用一个独头蒜系以彩色线,下挂一串用彩纸剪成的“五毒”形象,叫“蒜艾虎”;或用刚收割的新麦秸编成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缕彩穗,叫“麦秸艾虎”。
孩子挂端午香荷包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以各种彩色布做成大椒、茄子、葫芦等各种造型,内装香草,用彩色线穿成串系在荷包下,统称“香荷包”。端午节把香荷包挂在孩子胸前,能辟邪驱瘴气。也有用彩色绳网袋装一个大蒜和咸鸭蛋,缝在孩子的上肩衣上,一可避邪,二可避秽。
端午南京老习俗3、正午:吃烧大蒜晒端午
老南京吃粽子颇讲究,要吃“粽子煮鸡蛋”。煮粽子的锅里煮上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白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熟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
按老南京规矩,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头的大蒜放在锅膛里烧熟给孩子吃,一个孩子独吃一头,因“独”谐音“毒”。孩子吃了烧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内不长虫。家家必吃苋菜,据说夏天可免腹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端午正午,老南京讲究“晒端午”,特别是体弱多病的人要在太阳下晒一会,据说能把身上的邪气晒跑,病晒好。
端午南京老习俗4、傍晚:喝雄黄酒看龙舟赛
做完各项免灾事宜后,全家在一起喝雄黄酒。这一天还要用银鱼、韭菜、茭白等在锅里炒黑食之,谓之“炒五毒”;或拿黄豆和雄黄同炒,谓之“雄黄豆”,目的在于灭害防病。饭后全家同往秦淮河看龙舟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