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古诗赏析
关于清明古诗赏析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就来鉴赏一下这些古诗!
【诗词鉴赏】清明
清明
唐·杜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明时节雨纷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路上行人欲断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赏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欣赏】清明古代美诗10首,诵读正当时!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明日狸渡道中 南宋·范大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 宋·程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宋·黄庭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相关文章:
1.清明节要干什么
2.清明节儿童画作品
4.
5.清明节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