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其它节日 > 广西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节日

广西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节日

时间: 书荣1192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广西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节日

  节日一直在我们生活里出现,每个地方也有不同的节日文化。那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节日有哪些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广西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节日

  壮族三月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壮族的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村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盛况空前。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从2014年开始“三月三”成为广西人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壮族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方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壮族吃立节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壮族农具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花婆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壮族的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 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没有生育的妇女,这一天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牛王节

  壮族、侗族、仫佬族、仡佬族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是日,农家给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村老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饭,用枇杷叶包裹喂牛。有的地方还在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边走边唱,以赞颂和酬谢牛的功德。这一天,各家各户先把牛喂饱,然后全家人才吃节饭。70年代以来,牛王节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渐淡薄,但敬牛护牛之风犹存。

  药王节

  药王节亦称药师节。壮族传统节日。传说药王是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还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治病的知识。昔时壮族地区各较大村寨都立有药王庙,每年五月端午节祭祀药王并进行采药防病活动。如桂北一带的壮族此日上山采回乌桕、田基黄、葫芦茶、元宝草等草药煮水洗澡。以为此举可使皮肤光洁,不生疥疮。靖西县的壮族则在这天开设药市,专卖各种草药,买者踊跃。传说此日之药有特效。此外,各家各户还包三角粽,在屋里熬醋液,烧柚子皮,在门边插艾草,以示驱邪逐疫。

  吃新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尝新节,俗称“吃新节”,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时举行。一般各家各户单独过,也有请邻近亲友一起聚会的。是日,家家户户都用新米煮饭,并杀鸡宰鸭备猪肉,祭祀祖宗及各路神灵,酬谢其护佑丰收。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回绿稻叶供在神龛上,并供上饭菜果品,然后烧香、点亮油灯。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狗唤到神龛前,舀一大勺新米饭,加上各样菜肴喂狗。待狗吃饱后,全家人才围坐聚餐。传说最早的谷种是狗带来的,为了感谢狗的功劳,尝新节必让它先吃。

  壮年

  壮族新年,时间比春节早一个月。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壮族村寨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从十二月初一开始,村寨之间便进行规模盛大的集体互访,会亲饮宴,对歌作乐;青年男女则开展社交活动,小伙子们成群结队走村串寨“闹姑娘”,对歌择偶。这些活动延续至十二月初七前后结束。关于壮年的来历,相传社王原系孤儿,自幼在壮乡乞讨长大,力大无穷,能除邪降魔。后来妖魔作祟,壮乡遭难,人们四处逃散。社王不忘壮人养育之恩,驱魔消灾,护田守寨,使壮人重返家园安居乐业。当人们欢庆丰收之日,社王才在寨边大树下依棚栖息不,时值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社王,便把十二月初一定为开年旦日,就地修社王棚祭以祈佑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侗族“多耶”节

  侗族“多耶”节历史悠久,“多耶”侗语的意思是“踏歌起舞”,“多耶”是侗语音译,是侗族的集体歌舞,参加者需手拉手围成一圈,跟着领唱的节奏边唱边舞。人们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没有语言隔阂,没有授受不亲,人人忘我而唱,忘我而舞。“坐夜”是侗族一种独特的社交娱乐方式,侗族男女青年“行歌坐夜”是一种传统恋爱习俗。听侗族大歌、喝香浓油茶、吃百家宴席、踩新桥祈福,侗族多耶节庆祝形式多样。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是桂湘黔交界地区和广西乃至全国最成功、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庆品牌之一。

  侗族织布节

  农历正月初八,侗族群众都会庆祝一年一度的传统织布节,进行民俗风情展示、芦笙踩堂、跳多耶、传统敬萨、吃百家宴等精彩活动。侗族妇女还会向中外游客现场展示“侗布”制作工艺全流程。

  侗族服饰由侗布缝制而成,传统织侗布的手工技艺已在侗族地区流传了上千年。“侗布”是用自家织好的棉布经蓝靛、白酒、牛皮胶等混合成的染液反覆浸染、蒸晒、槌打而成。侗布制作包括碾棉、纱棉、盘灭、米水泡纱、备络筒、捡篙、梳打、编织成布等流程。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侗布”非常珍贵,侗族人民除了自己使用外,还作为婚嫁馈赠的最佳礼品。

  苗族跳坡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农历正月初九,是苗族群众庆祝传统节日——跳坡节的日子。苗族跳坡节民俗活动之一——闹坡爬坡杆,吸引五湖四海游客体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闹坡是整个跳坡节活动最隆重的场面,其丰富内容也集中体现在闹坡中。主要有祭坡杆、立坡杆、开坡、爬坡杆、芦笙坡脚舞、月琴弹唱、谢坡等环节。

  祭坡杆是由寨老带领苗家最有胆识、最强壮的小伙子手捧酒碗向坡杆敬酒,祈求坡杆耸立不倒,见证苗山雄鹰的诞生,指引苗山的男子都能成为顶天立地、建设家园的男子汉。祭坡杆结束后,由青年壮男把数米长的坡杆立起来,就犹如守护苗山的天神。

  开坡则由寨老诵念开坡词,带领苗家儿女向坡之父、坡之母敬酒。酒毕,千名苗族同胞吹起芦笙,跳起坡脚舞,共同欢度快乐时光。

  爬坡杆是闹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苗族小伙子力量和技巧的较量。杆上展示的是小伙子的拿手绝活,杆下是万众的欢呼呐喊。当天,数名小伙子在众人瞩目下,轮番上阵,以身子不贴坡杆,用双手和脚掌夹住坡杆,以最快速度爬到杆顶,能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并取下坡杆的腊肉、米酒就是苗族青年男子的精英,也是众多苗族姑娘们青睐和爱慕的英雄。这位英雄可在坡场上任意挑选一位中意的苗族姑娘并取下其头巾带回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苗族“打同年”

  “打同年”是融水苗族村寨的一种民俗,即友好村寨之间的拜年联欢活动,每年的正月初五举行。双方约定,一方向对方发出邀请,另一方则每家派出代表组成“打同年”队伍,由族老带队,吹着芦笙到主方村寨拜年。后来逐渐演化为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村寨之间联欢的活动,当地俗称“打老庚”,意为交朋友、结兄弟。现在已发展成为多民族的集体交流活动。活动内容有芦笙踩堂、山歌对唱、少数民族风情舞蹈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侗族“抬官人

  “抬官人”侗语为“掂宁蒙”,村民们化成黑色的花脸,手舞足蹈的在村中巡游,夸张再现过去的社会现象和传说,具有浓重的喜剧色彩。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位于黔桂交界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石碑村举办古老民俗活动“抬官人”,该村群众以抬官人、踩歌堂、侗族耶歌等特色节目喜闹新春。

  侗族春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侗族春节期间的“月也”(也称“也哼年”)最为盛大和隆重,“也哼年”一般由歌队、芦笙队、侗戏班组成。芦笙队在走村串寨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吹奏不同的曲目,包括过寨曲、通报曲、进寨曲、拦路歌、开路歌、祝福歌、告别曲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梅林村举行的月也活动,各寨群众身着盛装欢聚一堂,以侗族大歌、抬官人、放木排、百家宴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交流、传承侗族精品文化。

  壮族蚂拐节

  壮族蚂拐节源于原始社会的农业生产,特别是在种植水稻的南方原始人,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蛙(蚂拐)的鸣叫和活动情况与天气的晴、雨有很大关系。于是人们出于旱时祈雨,涝时求晴的愿望,开始崇拜青蛙(蚂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了解,“蚂拐”是壮族群众对青蛙的俗称,是壮族崇拜的图腾。壮族“蚂拐节”主要流行于河池市红水河流域的南丹、天峨、东兰等县,每年春季,这一带的壮族群众都举行“蚂拐节”活动,其基本过程为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节日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跳蚂拐舞,唱蚂拐歌,吃蚂拐饭,以此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据悉,壮族“蚂拐节”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瑶族达努节

  达努节是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达努,瑶语意为老慈母。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该日为祝寿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祝著节”是生活在广西桂西北红水河流域群山之中的瑶族传统节日。每年节日,布努瑶同胞穿着节日盛装,通过瑶歌对唱、斗鸟、斗鸡、赛陀螺、射弩、拔河、笑酒歌等文体活动庆祝第五届布努瑶“祝著节”,缅怀布努瑶的先祖密洛陀。

  富川“上灯炸龙”

  富川的“上灯炸龙”活动已有上百年历史,具体起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究,直至今日,人们还沿袭着这一传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根据习俗,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街道内头一年有小孩出生的人家都要到神楼举行隆重的上灯祭祀仪式。人们以此祈求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上灯期间,新添丁的户主会连续几天宴请好友和整条街道的男女老少,街坊邻里则敲锣打鼓和舞龙舞狮以示庆贺。意义在于敬拜先贤和庆贺本街内又添丁添财了。每天晚上,每条街的游龙都会先祭拜县城的古明灯楼(古明城有四座城门,分别为东南西北四座城楼,城内目前主要有五条街道,均是用鹅卵石砌成,每条街各建有一座或多座神楼,神楼也叫灯楼,是公共祭祀的地方),最后汇聚在县城中心的大转盘广场,接受鞭炮的洗礼,预示一年四季红红火火。

  苗族古龙坡

  古龙坡正月十六坡会,与安太十三坡、安陲十七坡等春节期间举行的坡会,称为“苗族系列坡会群”,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六。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举行一年一度的“古龙坡会”,八方乡亲和四海宾朋,亲聚坡会闹春,呈现一幅壮观绚丽的民俗文化集锦图。此次古龙坡会,与往年不同的是,作为坡会的一项新内容,在古龙寨——古龙坡苗族坡会传承保护点韦兰亭故居举办原生态的民族簸箕宴,即为将各种制作好的菜肴摆放在簸箕内,簸箕上先铺上青叶的蔬菜作为菜肴的衬底,式样生态新颖。

  瑶族迓圣节

  迓圣节,以迎春祭祀为主题,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每年度都举办祭祀活动,当天,镇上各家各户拿出供品,摆在迓圣台上,庆贺雷母、罗汉同一天生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庭幸福。

  花炮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崇左市江州区左州镇金山花炮节源于明朝成化十四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延续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这一天,当地壮族人民举行舞龙、舞狮、舞麒麟等民俗文化巡演,举行唱戏、对歌、抛绣球、板鞋竞速,并在金山设坛祈求平安,举办抢花炮活动,节目丰富多彩。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这一天,邕宁区当地都要举行抢花炮活动。活动覆盖邕宁区的中和、百济、那楼、新江、蒲庙等乡镇,其中以中和乡的抢花炮活动规模最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外,广西其他地区也举行抢花炮活动。

  在三都县有什么少数民族节日

  端节:

  又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卯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又称"歌节"、“东方情人节”,水族重要的民间节日。每年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择一卯日举行。当天,青年男女打着伞,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游玩。晚上,人们汇集村寨广场,击铜鼓、敲皮鼓、吹唢呐、演出传统的花灯剧等。还邀请客人饮宴。

  吃新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吃新节,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如苗、侗、仡佬、基诺等民族)地区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福来年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大多在农历六月至九月间农作物成熟或农作物即将丰收期间举行。节日期间将会举办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活动,如游方、祭祀、斗牛等活动。

  六月六: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 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 会来吃庄稼。而在苗族,"六月六"则是祭祀祖先的节日。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3968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