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七夕情人节 > 七夕在古代是什么节日

七夕在古代是什么节日

时间: 芷若1077 分享

七夕在古代是什么节日

  七夕节日自汉末魏晋开始形成,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才逐渐消退。你知道古代七夕节吗?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你古代七夕节,一起看看吧!

  古代七夕节介绍

  乞巧节

  纵观七夕民俗活动,多与七夕民俗的两大主题:“乞巧”、“婚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七夕民俗都是从这两大主题发展出的习俗。同时又因为这两大主题与女人关系密切,所以七夕民俗纪念活动的主体是年轻的女性,七夕也就因此被称作“女儿节”,或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清代《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大家闺秀一年12个月的贵族生活。其中一幅名为《桐荫乞巧》的,正是对京中“七夕”风俗的描绘。全画细致地展示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场面:七夕之夜,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这就是清代七夕节盛行的“投针乞巧”,也叫“丢巧针”。与针线有关的“乞巧”活动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主要有“蛛丝乞巧”、“穿针乞巧”、“投针乞巧”、“兰夜斗巧”等。

  蜘蛛乞巧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指一种小蜘蛛。唐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也写过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宋代《东京梦华录》:“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穿针乞巧

  周处《风土记》云:“七月七日,其夜洒扫庭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即牵牛也)织女。”唐诗人祖咏《七夕乞巧》诗云:“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穿针乞巧者,或穿七孔针,或穿九孔针,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为巧。《醉翁谈录》:“其实此针不可用也,针褊而孔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穿针乞巧”,是较早的出现的乞巧方式之一,即首先制作不同类型的多孔针,有双眼、五孔、七孔、九孔等不同的乞巧针,然后由年轻女性在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谁先穿过就是“得巧”。关于乞巧穿针的民俗最早始于汉,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最早记载了穿针乞巧的民俗:“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荆楚岁时记》中也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的记载。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则记载得更为详细,不仅记有七夕彩楼,还有祭祀摆设,更包括了穿针乞巧的竞赛规则:“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作为后续发展,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中则有:“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后世的穿针乞巧民俗基本以此为准绳。

  古代七夕节食俗

  1.品尝瓜果

  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七巧,还有七子、七寿、七美和七爱情的。

  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七巧游戏,七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2.吃酥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3.吃巧巧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我国山东,这一天要吃巧巧饭,七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七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她们还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古代七夕节故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在丫头的陪伴下,一起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途中遇见了同样前往越州读书的书生梁山伯及其书僮。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义结金兰,一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儿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次二人同游镜湖,祝英台借景抒情,向梁山伯暗暗表达自己的情谊。可梁山伯不晓其意,甚至笑祝英台以女子自比。最终祝英台和盘托出,梁山伯方恍然大悟。友人马文才也得知了此事,此人素来心术不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别前祝英台留信一封,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可梁山伯却以为要等三十天,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成疾。写信向祝英台寻要世上没有的药方,以示绝望之情,并期望祝英台前来探望。祝英台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但求来世。梁山伯最终病逝。

  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要求迎亲队伍须从南山经过,准其下轿祭拜梁山伯。当日,祝英台下轿拜墓,刹那间风雨大作,梁山伯的坟墓竟然断裂而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了进去,而后墓穴复归原状。不久,一双彩蝶飘然而出,相伴相随,飞向天空……

猜你喜欢:

1.七夕节日图片大全

2.关于七夕节的古诗有哪些

3.

4.七夕节的诗词

5.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369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