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元宵节习俗有什么
莆田元宵节习俗有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很多地方的元宵节只有几天,年味散去,然后人们就都外出工作。可是在莆田,他们的元宵节才过了一半。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莆田元宵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莆田元宵节习俗:
最后一天集中“化龙”
莆田元宵节,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为热闹,称为“元宵心”。同时莆田还有“总元宵”和“妈祖元宵”习俗。总元宵实际就是文艺“出游”。“出游”队伍有马队、妆阁、彩旗队、十音八乐、舞龙戏狮等。从早上8时一直游到晚上12时后回宫庙。
妈祖元宵的风俗一般是在莆仙沿海岛屿上,特别是湄洲岛上,妈祖元宵的正日是在正月初十。妈祖庙的元宵还有点“烛山”的俗例。妈祖元宵要持续到正月廿九才结束,这是因为莆仙各地舞龙的龙灯必须火化。民间传说,龙灯不火化,龙将会成精变为“孽龙”伤害百姓。由于龙是古代皇帝象征,一般宫庙级别低,无法履行“化龙”职责,必须由龙女下凡的妈祖来担当此任。各乡镇元宵活动都结束后,就会把所有的龙灯集中起来,在正月廿九妈祖元宵时“化龙”。
村里闹元宵彻夜无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莆田,元宵节盛况赛过春节。近一个月时间里,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闹元宵,活动丰富多彩。某个村过元宵,就有宫社摆斋菜、设“宴桌”、叠糕果、搭橘塔,乡民们抬菩萨神像行傩。家家户户厅堂摆设香案,焚香放炮,化“贡银”,烧柴草,祈求来年日子更红火。入夜,游灯、摆棕桥、跳傩火、舞龙戏狮、演大戏,通宵无眠。
早在唐代,莆田就有闹元宵的习俗。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民俗专家林成彬说,莆田元宵节持续一个月,与倭寇侵犯有关。当年倭寇被打退后,逃亡的百姓才回城过元宵。还有部分村民为了腾出时间春耕劳作,早早过元宵。百姓们过节时间不一,便有了一个月之长。
不少元宵民俗被列入非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已有多项民间元宵特色民俗被列入非遗保护项目。仙游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游灯中有走马灯、猜谜灯、塔灯、六角灯、彩篮灯等。其中有一种用白萝卜制作的菜头灯,从宋代一直流传到现在,是最别具一格的花灯。
涵江延年宫在每年元宵期间叠5米高的蔗塔,蔚为壮观,该项技术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涵江崇圣宫元宵圈灯是山区特色文化民俗,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莆田元宵节介绍:
元宵节是莆田民间一个重大节日,盛况超过春节,且延续的时间相当长(原因是各村的时间不同,最早的初八,最迟的正月廿九日)。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宫社张灯结彩,摆“宴桌”、叠糕果,乡民们抬菩萨偶像行傩。行傩队伍绕境一周, 家家在厅堂摆设香案,当队伍经过时,燃烛焚香、放鞭炮、烧柴草、化“贡银”,祈求全年平安如意,俗称“接行傩”。
接完行傩,主妇们把余烬拿回家倒入灶膛,表示来年更红火。是夜,游灯、“摆棕轿”(跳傩火)、舞龙舞狮,直闹到天亮。有的村还“做大棚”(几班戏子合演大型连台历史剧)。有个别村过元宵节的方式极特殊,如城厢区城郊乡广甫 仔村的过节方式是在正月十三日清晨五至六时,家家把煮饭的锅,取出倒扣院子里“耙”几下,即算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