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特色习俗
中秋节特色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你知道中秋节特色习俗吗?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你中秋节特色习俗,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特色习俗
一:中秋祭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二:文人赏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三: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四:月光马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中秋节食俗
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
南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秋节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要吃老南瓜。中秋吃南瓜在江南这块比较盛行,中秋正值南瓜丰收之时,此时的南瓜不但个头最大,而且味道醇厚香甜。
桂花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广东中秋节习俗
说起广东人如何过中秋呢?我们先从广东比较普遍的习俗说起。
在现如今广东的很多地方,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孔明灯又叫“祈福灯”或“平安灯”。中秋节人们用放飞“孔明灯”的方式来祈福保平安。相传最初是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打仗时所发明,又有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笼外形很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而得名。
放飞孔明灯最初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来越传越广,人们就把在中秋之夜,放飞一盏寄托美好愿望的“孔明灯”,当成一大乐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另外,在广东的一些地方,中秋还有荡秋千的习俗。中秋将近之时,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各式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挂满绸花彩带绳子。月上中天之时,穿着节日盛 装的人们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照风俗习惯,女的只能观看不能荡秋千。小伙子们争相比赛荡秋千,看谁荡得高,转得快。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 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
不仅如此,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上一锅蒸熟的芋头。以此来纪念中秋节杀鞑子後,以其头 祭月的历史,并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了东莞等地,中秋夜晚 焚香燃烛拜月娘,是想以“月老为媒”,祈望月老给自己找一个好夫婿。
甚至有的地方还有中秋“照月”的习俗,一些久婚未孕的妇女也会在中秋月圆之时走出家 门,沐浴月光希望早得贵子。难怪有的地方把月亮叫做“月神”,只能说,月亮在古时人们的心中就是个神。做个月亮也不容易啊,什么都得会,什么都要管。
猜你喜欢:
1.中秋节习俗
2.中秋节的习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