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重阳节 > 九九重阳节的诗

九九重阳节的诗

时间: 芷若1077 分享

九九重阳节的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农历的九月初九就是我们非常的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你知道九九重阳节的诗吗?下面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了九九重阳节的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九九重阳节的诗1:九月十日即事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九九重阳节的诗2: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注释

  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他乡:异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那:为何。

  九九重阳节的诗3:九日齐山登高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 同:沾)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猜你喜欢:

1.九九重阳节的古诗

2.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

3.九九重阳节古诗词

4.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

35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