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你知道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吗?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你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一起看看吧!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重阳节习俗1:赏菊
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全城的人都会出动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重阳节习俗2:饮菊花酒
我国古人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可祛灾祈福,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都盛行在九月九饮菊花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重阳节习俗3: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重阳节习俗5: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阳节食俗
1.菊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饮酒赏菊可是古人在重阳节的保留项目,请注意,“就菊花”可不光是看,古人还将菊花泡酒畅饮。要说做这个菊花酒也不难,用菊花加糯米、酒曲,按一般的酿制方法就可以制得一坛清新的菊花酒了。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去痿痹、延缓衰老等功效。
2.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撑腰糕”、“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老人吃了重阳糕就不会腰酸背痛了,所以每年要给老人吃重阳糕,让老人腰杆硬朗精神好。在重阳习俗中,吃重阳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糕”与“高”谐音,寓义生活水平步步升高,象征合家欢乐吉祥如意。
3.大枣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冬季的补养佳品。
4.核桃
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够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5.板栗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冬季节,每天吃几颗栗子,有利于补养元气,强壮肾精。
重阳节登高的来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重阳登高的由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各地流传着许多关于重阳的风俗,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重阳登高。
我们的先人将重阳看作是吉祥、长寿的节日。由于“九”是从“一”开始的个数最高数,古人将“九”看作是吉祥、长久的“至数”、“阳数”,称农历九月为“阳月”,九日为“阳日”。九月九日恰是“至数”相遇,两阳重叠,故而得名“重阳”。
重阳节登高,一般认为始于东汉。据《续齐谐记》记载,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将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听师言而得幸免。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重阳节前夕,靠近山岭的人家为免遭天祸,便纷纷登山避邪。而居住在平原的百姓,由于无山可登,就在重阳这天,在自制的米粉糕上插上一面彩色三角旗,用“吃糕”代替“登高”,用三角旗代替“茱萸”,以示登高避邪之意。久而久之,重阳登高的习俗便沿袭下来。
猜你喜欢:
1.重阳节意义
4.重阳节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