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的传统食物及注意事项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寒的传统食物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大寒吃什么传统食物
1、八宝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所谓八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饭源自于江浙一带,经由江南师傅进京做御厨才传到北方。如今宁波、嵊州、嘉兴也都保留着过年吃八宝饭的习俗。
2、年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3、鸡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炖汤不宜使用高压锅,因为营养物质在小火慢炖的过程中才能慢慢释放出来。使用高压锅尽管可以缩短煮熟肉的时间,却达不到煲汤的效果。因此,熬制鸡汤时应该选用砂锅,先开大火烧煮10分钟,后调小火慢炖。此外,在熬汤时,尽量不要揭锅盖,不然容易跑气影响鸡汤的滋味。
4、糯米饭
古语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加之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糯米味甘,性温,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莲子、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点白糖,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大寒节气如何养生
1、喝粥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八宝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2、御寒保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出行要注意防寒保暖,由于天气寒冷,预防寒冷侵袭是非常必要的。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手套、帽子、围巾。
3、早睡晚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要“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提神醒脑。室内取暖时可以放一盆水,或使用空气加湿器,以保持室内湿度。
4、温补养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中医认为,羊肉、狗肉、桂圆、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温阳益气的作用,适量多吃可提高御寒能力。
冬季是补肾养生的好时节,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还有黑色的食物也可养肾补肾,如:黑芝麻、黑米、黑豆等。此外,食用阿胶也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
5、补水、饮食清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大寒进补也要多喝水,冬季天气干燥,要补充体内水分,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饮食清淡,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饮烈酒。
6、睡前泡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大寒是冬季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睡前泡脚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很好的改善睡眠质量,也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大寒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大寒大寒,防风御寒”
注意“冬藏”,保护人体的阳气,做到早睡晚起。同时,注意保暖,防风御寒。特别注意手脚的保暖。
“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
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冬季的运动对养生保健有特殊的意义,但应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宜在太阳升起后进行运动,且运动强度不要太大。
“冬季暖阳,多晒太阳”
冬天的太阳暖和又不刺激皮肤,适量的紫外线能促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避免因身体缺乏钙质而引起骨质疏松等疾病,利用冬日暖阳加强“补钙”。
“完膳皆药,药补不如食补”
饮食应该以固护精气、滋养阳气为原则,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功能。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核桃、栗子、榛子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雪梨、百合、木耳等。
大寒的传统食物及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