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暑科普小知识,古代人的避暑攻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大暑科普小知识,古代人的避暑攻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瓷枕
瓷枕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开始作为陪葬的冥器,之后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对瓷枕的使用在宋朝形成高峰,明朝后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瓷枕表面有层冰凉的釉,在炎热的夏季,枕起来既凉爽又舒适,正所谓是“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
蚊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蚊帐出现在春秋时期,一般还会在蚊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飘四溢,不仅安全无害,还有很好的催眠功效。
凉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唐朝时的“凉屋”通常傍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送入屋中。或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降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有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历经康、雍、乾三朝,耗时89年建成,集江南塞北之风光,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的场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汉朝,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横空出世。《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做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一个人运动,满屋人凉快,这又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大约在3000年前的商代,冷饮也开始随着出现。富贵人家就已经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发展到唐朝时,开始出现“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了宋代,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
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300年后,被法国人高价买走,此后不知怎么的又传到了英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在大暑时节,中国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比方在下面这些地区,在夏天吃的东西上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样吃的原因都是从古代传下来的,究竟有哪些呢?
北京:面
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别在意三伏天的吃食——“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吃碗热汤面,身上发汗,可以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
湖南和江西:鸭
湖南和江西人偏爱“头伏吃鸡二伏鸭”,认为“头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在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需适当补充营养。在南昌民间,就有“头伏吃鸡,二伏吃鸭”的传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四季之中,鸭肉十分适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鸭肉,喝鸭汤,可清热滋阴。
杭州:鸡、茄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老杭州人都知道,旧时一到三伏,富贵人家要“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而手头紧张的穷人却是“头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气温高,人体易出汗,体力消耗也大,吃些鸡肉、蹄髈,能够补充体力,挺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相关文章: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