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的食物有什么
寒露节气不知不觉就来到我们身边,那么寒露节气的食物有什么?有什么寒露节气的食物可以吃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露节气的食物有什么,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寒露节气的食物有什么?
1、螃蟹
寒露节气的时候,很多人会吃螃蟹,这也是传统习俗之一。此时的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非常鲜美,加上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很多人爱吃的食物之一。
此外,祖国医学认为,其性寒具有滋阴通脉、生精益髓、清热散结等功效,适当吃一些有助保养身体。其中,选择清蒸的方法烹饪,营养价值最高。一般来说,一天吃一只为最佳,吃多了容易诱发肠胃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螃蟹营养价值虽高,并非人人都能吃,请体寒的人、孕妇,处于经期、产后的女人们不要吃。因为螃蟹性寒,吃了会加重女人们的体寒问题,致使女人们出现痛经、流产等问题。
2、花糕
寒露节气到了以后,天气会变得更冷,花草树木也会慢慢出现凋零的情况。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吃一些花糕,糕点中含有夹杂着核桃仁、小枣、青果、苹果脯、桃脯等等。
3、花生
花生属于寒露节气前后的应季食物,很适合秋季食用。其中,秋季保健的关键所在是养阴防燥,而花生有滋阴润肺的功效,而且还具有抵抗肠道病毒的效果,所以说,寒露节气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用花生炖汤食用,通过食疗养生。比如说花生猪蹄汤、花生猪骨汤、花生红枣赤小豆汤等等。
4、柑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寒露最佳养生食物有哪些呢?柑橘就是其中之一,其一般在秋季上市,是目前的应季食物。多吃应季食物,才能顺应天时滋补身体。柑橘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而且口味酸甜,水分多,吃了以后能够解渴生津。所以说,寒露节气到了,爱吃水果的人,选购水果的时候,千万忘了买几个柑橘吃一吃。
寒露节气由来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寒露节气的习俗
1、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2、观红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3、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4、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源于“避祸”。
5、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6、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