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二十四节气作文:文化遗产,历久弥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有关二十四节气作文:文化遗产,历久弥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有关二十四节气作文: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更多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有关二十四节气作文:文化遗产,历久弥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已陪伴着一代代人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推进,它却渐渐地不被人们需要,可是在我看来,它集诗歌之美、古人之智、文化之韵于一身,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传承,历久弥新。
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排斥,其实也折射了如今国民浮躁的生活心态。熙来攘往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疲于奔波,更注重物质的实用价值和性价比,更追求高效“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意的是屏幕上的“年月日”,自然也就无心流连于节气的更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再者,我们的文化自信显然不够,不被国民珍视的“二十四节气”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无疑是对我们一些人的一种嘲讽。文化自信的缺失,让人们把外来文化奉如圭臬,而将本土文化弃若敝履,这才闹出了从外国购买马桶盖、举家移民的笑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实,但凡停下匆忙的脚步,对本土文化怀揣着一点儿敬畏之心,“二十四节气”也不至被“嫌弃”至此。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民族魅力。在落后的农耕时代,仅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时间体系,这难道不是人类发展的一部著作?固然它已不被沿用,但却象征着先辈的智慧,是不可摒弃的文化瑰宝。
当春与秋没了界限,当四时的律令不再明晰,我们便失去了对生活的思考,失去了对文化的那份坚守。我们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如同一首饱满圆润的诗歌,为春雨渲染出迷蒙凄美的江南春景,为芒夏织出明媚的炎炎夏日,为露秋蒙上扑朔迷离的面纱,为冬雪画下纯洁宁静的图景。“二十四节气”如细针密缕,细腻地缝纫着四时的变化,我们这些穿梭于城市车水马龙间的人们,仿佛也能在这一针一线的连缀中获得片刻的宁静与安详,仿佛也听到了繁花盛放的热闹,也嗅到了扑鼻而来的芳香。
倘若我们卧在信息发展的前沿,却丢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灵魂可怎么是好?
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时光流转,“二十四节气”洗尽铅华,款款而来。它以四时的兴替低吟浅唱着农耕文明的智慧,向忙于“城市化”的我们诉说着千年来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诗意栖居的愿景。中华民族之所以耸立于世界之巅而不倒,无所畏惧,其中一点就是靠古时文化的依托。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更需要保护如“二十四节气”这样的精神遗产,铭记古人旧时劳动成果,不要让现代科技的洪流冲去我们内心一点一滴的文化基因,而成为现代科技的忠实奴隶。所以二十四节气,它宛若横亘在过去与未来的竖笛传出的余响,传得很远,嘹亮而清晰。
徐金华老师点评:
今年的省质检作文,有点难写。一是要对二十四节气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制定时间、根据什么制定、制定出来有什么作用以及申遗情况等等;二是对二十四节气的看法,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三是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这就要求知识面广,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化遗产,历久弥新》这篇文章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立意高远,习作者能从文化自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谈文化遗产,使文章立意高远,因而很有品位,很有价值。二是结构谨严,文章开头提出文化遗产,历久弥新的观点,结尾再次照应,首尾呼应,结构非常严谨。三是语言流畅,论证有力,对二十四节气为什么会排斥,为什么要传承,文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先破后立,破立结合,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通畅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