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私语录读后感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现在请欣赏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的张爱玲私语录读后感。
张爱玲私语录读后感01
雨声潺潺,像是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团圆》
胡兰成却不死心,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纸条。没有人知道他在纸条上写了什么,就像没有人知道上海滩最负盛名的韶华才女,为什么会爱上已有过两次婚姻的汪伪汉奸。
后来胡兰成向张爱玲索要照片,她在反
面题了词,“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哪怕她写尽了这世间的痴男怨女,哪怕她知道,“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爱情来时,也还是这样义无反顾。
1944年8月,刚刚离婚的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上海结婚,没有媒娉,没有婚宴,没有仪式,只有一纸婚书,与证婚人好友炎樱。“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愿望简单而又奢侈。
可惜,天不遂人愿。1944年11月,因即将抗战胜利而更加落魄的胡兰成南下湖北避难还不忘又结新欢。张爱玲千里寻夫,换来的却是心灰意懒,她知道,“我将只是萎谢了”!只有当共执手的人情已成伤,才会懂得“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来是一首最悲哀的诗。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不知道她后来是否在三十年的晚年孤寂中感受到了快乐,只是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些凄凉。就像朵云轩信笺的一滴泪珠,只一个红黄的湿晕,陈旧而迷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她甘愿同时承受繁华到极致的喧嚣华丽和与世隔绝的孤寂,她要的就是没有一朵花一滴泪送她的退场,和一个世纪都不能风流云散的寓言。哀婉隽永的文字,生动老道的笔调,苍凉刻骨的文风,不管是旧上海还是如今,无数人不知到底是为她传奇的经历折服,还是为她传奇的文字所折服。
张爱玲私语录读后感02
果不其然,在《异乡记》《雷峰塔》《易经》之后,宋以朗又从古董堆里倒腾出了一本书,《张爱玲私语录》,零零碎碎的书信往来,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10万字左右,每本售价近30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毫不犹豫地去“卓越”买来,封面上赫然写道:一本了解张爱玲下半生的最重要著作,解开张学研究谜团的第一手资料。明知是书商的噱头,但仍按捺不住好奇,末了,是当头一棒的失望——一代才女孤绝傲然的姿态就这样崩塌了,像海边的石膏像,经风历雨,冷不丁风化成灰。唯一庆幸的是,书籍的封面有手撕的独一无二的书信一角,张的字迹依稀可辨,清冽而不拖沓,还有一种和世道不妥协的倔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写字的人,不论喜欢或讨厌张爱玲,一直是拿她当传奇看的——正如她自己曾说,外头的人都当我是宋朝的文物……无论为人为文,她给大众留下的印象是一抹暗紫色,像当年《传奇》的封面。她的家世、妙语、爱情、电影剧本、小说,直到今天,在这个没有根基没有信仰的娱乐时代里,仍然被不同的人反复引用、争论、戏谑。且不管我们这些新世界的人抱着怎样的心态,细究来,到底还是折服于她的才情的,因而,大众读她,其实是仰视。
曾经,我们心甘情愿地仰视着她,奉为偶像还嫌不够,从真实情感及作品世界里去找寻一种透彻的生命真相,她一径清醒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彻骨的苍凉。从此,“苍凉”这两个字眼再不敢乱用,看见别人用也觉得浅薄。阅读的小径上,我们跌跌爬爬看了不少闲花野草,而真正能让人反复读的书乏善可陈,可是,那些篇目就像箱底沾满樟脑味的绸缎,叫人心生惦念与渴慕:墨绿的《金锁记》,绛紫的《倾城之恋》,泛金的《鸿鸾禧》……一匹匹,在三十年前的月光下,情意款款地铺陈开来,一瞬间,那个时代一下子活了过来,旧上海的市声醒了过来,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纠缠像藤萝慢慢爬满心房……
像一口古井,每一次的造访,从她这里,我总能读到爱的千回百转与清醒的苍凉。一双爱看的眼,一颗剔透的玻璃心,一支凌厉的笔,写尽人世情缘,写到永恒的灵魂内核。二十三四的年纪,红遍上海滩,还有流光溢彩的爱情,潮水般兜头袭来,人生的墟落上盛开的繁花那么炫目,叫人恍惚。人生随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转眼又是另一片黯然天地:隐居美国,为生计劳累,背负盛名之累,写出的文字迟迟得不到认可,躲跳蚤,贫病不断,直至客死异乡——正是这本私语录贯穿的年月,一直以来,在大众心目中,她是早已将人生看穿,她心甘情愿选择一种深居简出的生活,远离过往,一刀两断,极有尊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可是,可是,在这本以妙语与书信拼凑起来的私语录中,我们一厢情愿的臆想被一点点击碎,鲜血淋漓。她的琐碎,她的牢骚,她的欢喜与忧虑,在这些长短不一的书信与卡片中,让人看得心惊不已。时值傍晚,空气干热,不见天日,云层压得很低,雷声轰轰,可雨点就是掉不下来,整个人从里到外都充满无法解释的惊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朋友老宋在电话里气愤地说,张爱玲这辈子从来没有看对人,胡兰成是,赖雅是,到最终,遗嘱执行人还是拐了弯地挖她的残稿与是非。的确,网上有多少张迷都在声讨宋以朗这个老头的多事与讨人嫌,原因简洁明白——日常真相是传奇的天敌,而要论人生,谁也经不起深究,因此,我们不需要真相。
想起从前在大学课堂上,讨论一个小说的结尾,老师问是让主人公继续活着还是让他利索地死去,究竟哪一种更加悲哀?原本,人生在世,要决然地拿起一把刀,斩断千丝万缕的关系,清楚明白地为心灵活一回,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更多时候,我们压根自己做不了住。也许,终其一生,我们都逃不过流言的包围与关于真相的拷问。于是,这甚嚣尘上的时代,没有传奇,只有唏嘘。
看了“张爱玲私语录读后感”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