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时间:
德豪21由 分享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高考在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高等院校选拔了大批具有学习潜力的人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对于先秦时期的人而言,神拥有极大的权威,而人则对其心怀敬畏。《国语•楚语下》便记述楚国大夫观射父之言:“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战兢兢以事百神!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
在很多情况下,先秦典籍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幸运的是,《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在《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周惠王便就此询问内史过。内史过回顾了王朝兴衰之时的诸神:“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亡也,杜伯射王于鄗……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梼杌、夷羊、鸑鷟、杜伯以及此次降于莘的丹朱之神。诸神都是何方神圣?依照韦昭的注解,融即是祝融,《郑语》中称其是黎,也即是《左传》所说的颛顼氏之子;回禄本名吴回,是火神,又有说其名黎,与祝融为同一人;梼杌是鲧,即禹的父亲;夷羊是神兽名;鸑鷟则是凤之别名;杜伯是周宣王大臣,被其冤杀;丹朱则是尧之子。
由此可知,至少在这段叙述中,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即使人死之后同样可以被称为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如《周语下》记载东周王城边的谷、洛两条河交汇在一起,周太子晋称之为“二川之神”,可见神也包括河神之属。因此,《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在《国语》中,诸神很多都拥有某种形象,并以其形象降临人间。有神兽、神鸟状貌的,还有杜伯为人形而“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而鲧则在另一处《晋语八》的相关记述中化为黄熊的形象。内史过所说的丹朱凭依王后之身而生穆王,与历史上众多的感神迹而生的故事大体类似,而从“夫神壹,不远徙迁”,以及之后派丹朱之后狸姓往祭来看,对丹朱的祭祀也符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规则,因此丹朱大致属于宗神之列。依据殷商至周的宗祖神观念,他们死后都是在帝左右的,《国语》也多有这类叙事,如《晋语二》记载作为天之刑神的蓐收是少皞氏之子该,开口即是“帝命曰”。在虢公梦中,蓐收的形象是“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之下”。而之所以知道此神是蓐收,主要是因为史嚚据虢公梦中形象占卜所得。既然可以通过形象而知道神名,这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某一神的形象已经有了 大致的了解。其实,《晋语八》鲧化为黄熊的事例也是如此,晋平公生病而梦到黄熊,郑国大夫子产根据黄熊的形象而知此神应为鲧,并建议其祭祀夏郊。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需要通过多识多闻之人的介绍才能知晓神名,这同时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诸神形象还没有形成普及性的知识。
(摘编自张永路《<国语>中的诸神形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人们对待神灵“战战兢兢”“齐肃恭敬”,由此可知先秦时期神在人们心中具有极高的权威。
B.先秦典籍,除了《国语》中的一段记载让人们掌握了神之具体情况,大多数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C.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禹的父亲梼杌,尧之子丹朱,周宣王大臣杜伯,神兽夷羊,神鸟鸑鷟等。
D.依据殷商至周的宗祖神观念,他们死后都是在帝左右的,如《晋语二》记载天之刑神的蓐收是少皞氏之子该,开口即是“帝命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据《周语上》记载,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河神等。
B.在《国语》中,诸神很多拥有某种形象,并 以其形象降临人间。如:梼杌化为黄熊;杜伯被周宣王杀害后,化为人形乘坐白马素车,穿着红衣,手持红弓箭。
C.内史过所说的丹朱凭依王后之身而生穆王,而且从“夫神壹,不远徙迁”以及派丹朱之后对其祭祀符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来看,丹朱应该是属于宗神之列。
D.晋平公生病梦到黄熊,子产根据黄熊的形象知此神应为鲧,可见当时人们对于某一神的形象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因为夏商周兴亡之时皆有神灵降临,所以此次降于莘地的神为丹朱。
B.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并非所有的神灵都可以均等地享受民众的祭拜。
C.在先秦时人的眼中,神与人可以相互交通。人可以通过祭祀、祈祷而获得神的降福,而神不仅可以降福于人,还可以降祸。
D.先秦时期,人们对于诸神形象还没有形成普及性的知识,需要通过多识多闻之人的介绍才能知晓神名。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2分)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 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超过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严耕望做学问“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这说明严耕望在做学问研究时,自我要求很高,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E.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如何理解严耕望“ 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14分)
蒲公英的歌唱
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 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要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事情。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
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
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执行判决居然是无罪释放,差点没跳起来。他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
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老师们都很忙,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了。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就在他不知道该向谁说说委曲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它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酒瓶。
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它并唱起歌,那歌是老周从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地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但大至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几天后,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但最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
没有伴奏,音乐家为他们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所代替。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
演出那天,一个跑野的的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地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收到通知来的。”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发错了,这是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这不是乱弹琴吗?”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还是别人犯的错误,他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这歌真好听啊!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教育局来信了”开篇,看似突兀,实则颇具匠心:不仅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还起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B.借老周找老师碰壁的遭遇,作者批评了艺术馆老师的冷漠,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
C.因为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所以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D.“一拍脑门”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科长在认真检查通知单发现自己工作的疏忽与失误后的尴尬与歉疚。
E.小说有多处精彩的比喻,如“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等。
8.小说标题有何意蕴?请简要概括。(3分)
9.有人说小说的结局设计得很成功,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 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 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日:“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日:“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C.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D.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 ,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沔敢于直谏。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是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孙沔因此被贬谪,但议论的人喜欢他的严正率直。
B.孙沔不趁人之危。西夏国君元昊死去,这本是攻打西夏的良机,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假公济私。孙沔在杭州任职时,为拿到许明收藏的郭虔晖画作《鹰图》,以僭越称王的罪名逮捕了许明;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取私利。
D.孙沔性情残暴。孙沔命人在公堂之上摆放大棒,暴怒时就用它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曾经对盗贼使用酷刑,弄断了盗贼的脚后筋。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2)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4-15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君子 。
(2)《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之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②获得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③鲁迅著作的很多封面设计都选择了“素封面”: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外,不着一墨。这样的留白大巧若拙,意味无穷。
④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而中国的肥胖现状更是严霜烈日。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现有近9000万肥胖者,这一数字已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
⑤越发成熟的他,不屑于浪费时间向别人证明自己,而喜欢好整以暇地在旁边观察事物的发展,等待适合出击的机会。
⑥1917年,时任北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设计北徽,可谓是慧眼识珠。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设计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沿用至今。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立体化作战的望远镜集群,不但能提升我国在天文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还能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测。
B.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说:“每年‘双11’成功的标志就是创新,我们每年都会去想很多新主意,来做今年‘双11’的创新。”
C.近日,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主题展览,以历史追溯者的目光重温历史。
D.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自从完工以后,美丽绵阳又多了一个公共旅游景点、一张城市宣传名片。
19.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端使用人数将大幅上升,会成为新互联网用户的主力, ① ,在带宽速度和硬件设备的不断革新之下,利用移动设备就 ② 完成几乎所有今日在电脑上才可以完成的任务。 ③ ,腾讯已将集团的发展重点从QQ转移到微信,这 ④ 标志着移动端将会是未来用户的主要活跃点, ⑤ 在更多传感器和物联网的支持下,移动端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总结实践经验以便于传授,是谚语的一个主要性能, ① ,谚语还有一个性能,就是传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一种判断,如“众人是圣人”“同行是冤家”; ② ,如“巧言不如直道,能说不如能行”“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 ③ ,如“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七十二行,种田为王”;有的是嘲讽或揭露,如“财主门前孝子多”“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级”,等等。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习金字塔”所反映的两条规律,并据此为老师的教学提出一条建议。(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日前,有学者撰文称:四大名著不太适合高中生阅读,因为《水浒传》讲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阴谋诡计,《西游记》宣扬虚无主义,《红楼梦》大讲色空幻灭。这个观点引起了激烈讨论,有人撰文反驳:学者所指的负面内容并非四大名著的主旨,在整体上,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
请你选择其中一本,联系你的阅读体会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35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B(偷换概念,“掌握了神之具体情况”不当,第二自然段,《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
2.A(张冠李戴,第三自然段,“自然神如河神等”是《周语下》记载的内容。)
3.A(因果失当,由“其丹朱之神乎”可见,降于莘地的神为丹朱只是内史过的推测。而且,夏商周兴亡之时皆有神灵降临,并不能得出“降于莘地的神为丹朱”的结论。)
(二)(12分)
4.(4分)AD(每项2分)
(B“他的著作问世都要超过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以偏概全,文章只是说了两本著作是如此,不能确定是否所有著作都是用了超过二十年的时间。C“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错,“假借”在此句是“宽容”的意思;E借“此”评价“成就和精神”有误,引用苏轼之语是为评价严耕望尽展其才,引用陆氏之语是为说明严耕望所走治学之路为“朴实”。)
5.(4分)“以道家自处”是指他的性格柔退谦逊(或澹泊自甘,或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从不争浮名和权位,1分)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极低(1分)、寂寞自守(1分)(任意答出两点, 即得2分)
“以儒家待人”是指他待人宽厚(或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1分),重情意、懂得感恩(或对人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1分),坚守原则(或在大原则上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得2分)
6.(4分)①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②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③治学严谨,决不稍有假借(或著作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或研究有周密的通盘计划,从计划到执行付出了长时期的持续努力);④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纳新观点;⑤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每点1分,答对4点得满分)
(三)(14分)
7.(5分)A3分,C2分,B1分。(B“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有夸大之嫌;D“表现出科长的尴尬与歉疚”,错误;E“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不是比喻。)
8.(3分)蒲公英是外来民工孩子们所唱的歌曲里主要的意象(1分),是外来民工孩子们的象征(或蒲公英的歌唱是指民工子弟们的歌唱,1分),民工子弟们的歌唱表达了外来民工子弟在城市落地生根,实现生命价值的渴望(或诉求)。(1分)
9.(6分)同意。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的结尾“蒲公英的歌唱”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②从写作技巧上看,不知情的孩子们和已定的结局形成了巨大反差,具有悲剧美;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小说以歌声结束,孩子们歌声越美越动听,越是牵动读者的心,孩子们的命运值得关注,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④从主题上看,小说以悲剧结局,旨在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极具警醒意义。(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不同意。可从小说的结局太过残酷,缺少积极的正能量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成理即可。
二、(35分)
(一)(19分)
10.(3分)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不能拆分;“断一臂自讼”,不宜拆分。)
11.(3分)A(“古代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及笄而字。)
12.(3分)A(“孙沔也因此被贬谪”错,皇上并没有治孙沔的罪。)
13.(10分)(1)(吕夷简)把姑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防人毁谤当作明智(的行为),即使用完南山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5分,得分点:以……为、智、尽、不足、书各1分)
(2)奏章送达后,(朝廷)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也因为疏于督察获罪,全部被贬。(5分,得分点:奏、徙、坐、绌、补充省略成分各1分)
【参考译文】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考中进士,补任赵州司理参军。性格放纵不拘,不遵守士节礼义,但是才能勇武超过一般人。
当时宰相吕夷简上书请求解除官职,仁宗下诏褒奖,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孙沔上书说:“自从吕夷简主持国事,摒弃忠言,废止正道,等到他凭借使相的身份镇守许昌时,就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担任宰相)。(王随、陈尧叟)才干平庸(却)担负重任,(他们的)谋划不合,在政事堂上忿怒相争,被百官取笑,导致政务被搁置荒废。(吕夷简)又用张士逊担任宰相,士逊原本就缺乏远见,以致懈怠国事。吕夷简不推举贤才来为国家做长远的谋划,只推荐不如自己的人来作为巩固自身地位的计策,(是因为他)想让陛下知道宰相的位置非自己不可,希望(陛下)再次想到自己而任用他。陛下果真召令吕夷简回京,自他(吕夷简曾在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入京执掌朝政,到现在已经三年,没有改变一件事。(吕夷简)把姑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防人毁谤当作明智(的行为),即使用完南山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奏章上报后,皇帝没有加罪于他,议论的人喜欢他的严正率直。
(孙沔)主管庆州(政务)。元昊去世,将领们想利用这个机会,大举消灭元昊的国家。孙沔说:“乘人之危 攻打有丧事的国家,有违中原的体统。” (孙沔)调任秦州,当时侬智高反叛,孙沔入朝觐见,皇帝用秦州的事务鼓励他。孙沔回答说:“我虽然年纪大了,然而秦州的事不用烦扰陛下,陛下应当把岭南事务当作忧虑的事情。我观察到岭南贼寇的势力正嚣张,官军早晚会有打败仗的消息(上奏)。”第二天,听闻(奏报)蒋偕战死,皇帝对执政大臣说:“岭南的事确实如孙沔预料的那样。”又升任(孙沔)为观文殿学士、执掌并州。但是谏官吴及、御史沈起上奏孙沔恣意放纵不加检点,主管杭州与并州时所做的事不符合法度,于是将(孙沔)调至寿州。
皇帝下诏审查孙沔的行迹,使者上奏:“在杭州任职期间,孙沔喜爱许明收藏的郭虔晖画作《鹰图》,许明不愿意呈献(给他)。当初,许明的父亲在水仙大王庙祈祷才生下许明,因此(许明)小时候叫‘大王儿’。孙沔立即以许明僭越称王的罪名抓捕他,拿走他(收藏)的画作《鹰图》,并将许明刺字发配到边远地方。等到孙沔被免职离开,许明造访提点刑狱司,砍断一条胳膊为自己打官司,才得以释放。在并州任职期间,孙沔私自差遣官吏,来往青州、麟州买卖纱、绢、药物(来牟取私利)。孙沔(命人)在公堂之上摆放大棒,有时因为大怒就痛殴前来陈述事情的 人,曾经剔取盗贼的脚后筋,将其弄断。”奏章送达后,(朝廷)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也因为疏于督察获罪,全部被贬。
(二)(11分)
14.(5分)CE 解析:C项“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E项“比兴”,错(对一个2分,全对5分)
15.(6分)情感:①心忧国事,以国事为重:诗人穿着破皮袄,骑着瘦马,半夜三更赶赴幕府,不仅暗合上句描述的紧急事态,而且体现了诗人对当前时局的忧心;②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颔联中一方面自嘲未能免俗应召做官,另一方面抒写自己并非不想家,而是由于官府征召有期限,不得不加紧赶路,内心的矛盾冲突流露无疑;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尾联提及诗人此生只想终老田园,谁叫礼官识得自己的姓名,直接抒发了安居乡间的渴望(颈联:十里池塘中一群鸭子拍水嬉戏,平原之上满是桑树和柘树,炊烟缓缓升起,描绘了闲适恬淡的乡间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侧面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意)。(6分,情感+诗句分析各1分)
16.(5分)(1)善假于物也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20分)
17.(3分)B(①长此以往:指长久这样下去,会有不好的结果。不符合“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的语境。②安之若素:表示(遇到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不符合“面对鲜花和掌声”的语境。③大巧若拙,指真正灵巧的人看起来很简单。也指一种艺术境界,类似于写意,几笔就能为妙传神。④严霜烈日: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与此句语境不合。⑤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起初用于形容军队,后也可以用于个人。⑥慧眼识珠: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人眼力敏锐,善于识别人才)
18.(3分)C(A成分残缺,可在“深空探测”后加上“等众多领域”;B逻辑不当,“每年”与“今年”矛盾,可以改为“我们每年都会去想很多新主意,来做当年‘双11’的创新”;D中途易辙,可改为“自从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完工以后”。)
19.(3分)C(①处上下语境没有因果关系,可排除A、B;②处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个问题可以被解决;B项的“会”不合适;③处根据语境看“日前”明显不对,可排除D项;④处应该是表示根据腾讯的行为标志着移动终端的被重视程度加深,应填“更”;⑤处表示递进关系,应填“而”。)
20.(5分)①但并不是它唯一的性能;②也可以是一种比较(选择);③有的是赞扬或歌颂(写对一处给1分,写对两处给2分,写对三处给5分)
21. (6分)规律:①采用听讲、阅读等被动的学习方法,平均学习保持率较低(或学习者参与度越低,主动性越差,平均学习保持率越低);(2分)(②采用小组讨论、实际演练等主动学习方法,平均学习保持率较高(或学习者参与度越高,主动性越强,平均学习保持率越高)。(2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4分)
建议:老师在教学中不宜采用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要多给学生讨论、演练、实践的机会。(2分)
22. (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对于先秦时期的人而言,神拥有极大的权威,而人则对其心怀敬畏。《国语•楚语下》便记述楚国大夫观射父之言:“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战兢兢以事百神!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
在很多情况下,先秦典籍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幸运的是,《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在《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周惠王便就此询问内史过。内史过回顾了王朝兴衰之时的诸神:“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亡也,杜伯射王于鄗……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梼杌、夷羊、鸑鷟、杜伯以及此次降于莘的丹朱之神。诸神都是何方神圣?依照韦昭的注解,融即是祝融,《郑语》中称其是黎,也即是《左传》所说的颛顼氏之子;回禄本名吴回,是火神,又有说其名黎,与祝融为同一人;梼杌是鲧,即禹的父亲;夷羊是神兽名;鸑鷟则是凤之别名;杜伯是周宣王大臣,被其冤杀;丹朱则是尧之子。
由此可知,至少在这段叙述中,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即使人死之后同样可以被称为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如《周语下》记载东周王城边的谷、洛两条河交汇在一起,周太子晋称之为“二川之神”,可见神也包括河神之属。因此,《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在《国语》中,诸神很多都拥有某种形象,并以其形象降临人间。有神兽、神鸟状貌的,还有杜伯为人形而“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而鲧则在另一处《晋语八》的相关记述中化为黄熊的形象。内史过所说的丹朱凭依王后之身而生穆王,与历史上众多的感神迹而生的故事大体类似,而从“夫神壹,不远徙迁”,以及之后派丹朱之后狸姓往祭来看,对丹朱的祭祀也符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规则,因此丹朱大致属于宗神之列。依据殷商至周的宗祖神观念,他们死后都是在帝左右的,《国语》也多有这类叙事,如《晋语二》记载作为天之刑神的蓐收是少皞氏之子该,开口即是“帝命曰”。在虢公梦中,蓐收的形象是“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之下”。而之所以知道此神是蓐收,主要是因为史嚚据虢公梦中形象占卜所得。既然可以通过形象而知道神名,这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某一神的形象已经有了 大致的了解。其实,《晋语八》鲧化为黄熊的事例也是如此,晋平公生病而梦到黄熊,郑国大夫子产根据黄熊的形象而知此神应为鲧,并建议其祭祀夏郊。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需要通过多识多闻之人的介绍才能知晓神名,这同时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诸神形象还没有形成普及性的知识。
(摘编自张永路《<国语>中的诸神形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人们对待神灵“战战兢兢”“齐肃恭敬”,由此可知先秦时期神在人们心中具有极高的权威。
B.先秦典籍,除了《国语》中的一段记载让人们掌握了神之具体情况,大多数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C.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禹的父亲梼杌,尧之子丹朱,周宣王大臣杜伯,神兽夷羊,神鸟鸑鷟等。
D.依据殷商至周的宗祖神观念,他们死后都是在帝左右的,如《晋语二》记载天之刑神的蓐收是少皞氏之子该,开口即是“帝命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据《周语上》记载,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河神等。
B.在《国语》中,诸神很多拥有某种形象,并 以其形象降临人间。如:梼杌化为黄熊;杜伯被周宣王杀害后,化为人形乘坐白马素车,穿着红衣,手持红弓箭。
C.内史过所说的丹朱凭依王后之身而生穆王,而且从“夫神壹,不远徙迁”以及派丹朱之后对其祭祀符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来看,丹朱应该是属于宗神之列。
D.晋平公生病梦到黄熊,子产根据黄熊的形象知此神应为鲧,可见当时人们对于某一神的形象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因为夏商周兴亡之时皆有神灵降临,所以此次降于莘地的神为丹朱。
B.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并非所有的神灵都可以均等地享受民众的祭拜。
C.在先秦时人的眼中,神与人可以相互交通。人可以通过祭祀、祈祷而获得神的降福,而神不仅可以降福于人,还可以降祸。
D.先秦时期,人们对于诸神形象还没有形成普及性的知识,需要通过多识多闻之人的介绍才能知晓神名。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2分)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 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超过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严耕望做学问“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这说明严耕望在做学问研究时,自我要求很高,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E.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如何理解严耕望“ 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14分)
蒲公英的歌唱
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 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要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事情。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
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
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执行判决居然是无罪释放,差点没跳起来。他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
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老师们都很忙,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了。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就在他不知道该向谁说说委曲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它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酒瓶。
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它并唱起歌,那歌是老周从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地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但大至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几天后,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但最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
没有伴奏,音乐家为他们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所代替。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
演出那天,一个跑野的的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地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收到通知来的。”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发错了,这是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这不是乱弹琴吗?”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还是别人犯的错误,他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这歌真好听啊!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教育局来信了”开篇,看似突兀,实则颇具匠心:不仅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还起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B.借老周找老师碰壁的遭遇,作者批评了艺术馆老师的冷漠,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
C.因为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所以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D.“一拍脑门”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科长在认真检查通知单发现自己工作的疏忽与失误后的尴尬与歉疚。
E.小说有多处精彩的比喻,如“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等。
8.小说标题有何意蕴?请简要概括。(3分)
9.有人说小说的结局设计得很成功,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 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 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日:“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日:“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C.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D.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 ,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沔敢于直谏。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是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孙沔因此被贬谪,但议论的人喜欢他的严正率直。
B.孙沔不趁人之危。西夏国君元昊死去,这本是攻打西夏的良机,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假公济私。孙沔在杭州任职时,为拿到许明收藏的郭虔晖画作《鹰图》,以僭越称王的罪名逮捕了许明;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取私利。
D.孙沔性情残暴。孙沔命人在公堂之上摆放大棒,暴怒时就用它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曾经对盗贼使用酷刑,弄断了盗贼的脚后筋。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2)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4-15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君子 。
(2)《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之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②获得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③鲁迅著作的很多封面设计都选择了“素封面”: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外,不着一墨。这样的留白大巧若拙,意味无穷。
④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而中国的肥胖现状更是严霜烈日。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现有近9000万肥胖者,这一数字已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
⑤越发成熟的他,不屑于浪费时间向别人证明自己,而喜欢好整以暇地在旁边观察事物的发展,等待适合出击的机会。
⑥1917年,时任北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设计北徽,可谓是慧眼识珠。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设计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沿用至今。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立体化作战的望远镜集群,不但能提升我国在天文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还能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测。
B.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说:“每年‘双11’成功的标志就是创新,我们每年都会去想很多新主意,来做今年‘双11’的创新。”
C.近日,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主题展览,以历史追溯者的目光重温历史。
D.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自从完工以后,美丽绵阳又多了一个公共旅游景点、一张城市宣传名片。
19.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端使用人数将大幅上升,会成为新互联网用户的主力, ① ,在带宽速度和硬件设备的不断革新之下,利用移动设备就 ② 完成几乎所有今日在电脑上才可以完成的任务。 ③ ,腾讯已将集团的发展重点从QQ转移到微信,这 ④ 标志着移动端将会是未来用户的主要活跃点, ⑤ 在更多传感器和物联网的支持下,移动端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A | 所以 | 能 | 当前 | / | 然而 |
B | 因此 | 会 | 现在 | 就 | 当然 |
C | 同时 | 可以 | 目前 | 更 | 而 |
D | / | 能够 | 日前 | 也 | 于是 |
总结实践经验以便于传授,是谚语的一个主要性能, ① ,谚语还有一个性能,就是传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一种判断,如“众人是圣人”“同行是冤家”; ② ,如“巧言不如直道,能说不如能行”“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 ③ ,如“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七十二行,种田为王”;有的是嘲讽或揭露,如“财主门前孝子多”“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级”,等等。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习金字塔”所反映的两条规律,并据此为老师的教学提出一条建议。(6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日前,有学者撰文称:四大名著不太适合高中生阅读,因为《水浒传》讲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阴谋诡计,《西游记》宣扬虚无主义,《红楼梦》大讲色空幻灭。这个观点引起了激烈讨论,有人撰文反驳:学者所指的负面内容并非四大名著的主旨,在整体上,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
请你选择其中一本,联系你的阅读体会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35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B(偷换概念,“掌握了神之具体情况”不当,第二自然段,《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
2.A(张冠李戴,第三自然段,“自然神如河神等”是《周语下》记载的内容。)
3.A(因果失当,由“其丹朱之神乎”可见,降于莘地的神为丹朱只是内史过的推测。而且,夏商周兴亡之时皆有神灵降临,并不能得出“降于莘地的神为丹朱”的结论。)
(二)(12分)
4.(4分)AD(每项2分)
(B“他的著作问世都要超过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以偏概全,文章只是说了两本著作是如此,不能确定是否所有著作都是用了超过二十年的时间。C“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错,“假借”在此句是“宽容”的意思;E借“此”评价“成就和精神”有误,引用苏轼之语是为评价严耕望尽展其才,引用陆氏之语是为说明严耕望所走治学之路为“朴实”。)
5.(4分)“以道家自处”是指他的性格柔退谦逊(或澹泊自甘,或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从不争浮名和权位,1分)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极低(1分)、寂寞自守(1分)(任意答出两点, 即得2分)
“以儒家待人”是指他待人宽厚(或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1分),重情意、懂得感恩(或对人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1分),坚守原则(或在大原则上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得2分)
6.(4分)①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②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③治学严谨,决不稍有假借(或著作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或研究有周密的通盘计划,从计划到执行付出了长时期的持续努力);④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纳新观点;⑤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每点1分,答对4点得满分)
(三)(14分)
7.(5分)A3分,C2分,B1分。(B“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有夸大之嫌;D“表现出科长的尴尬与歉疚”,错误;E“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不是比喻。)
8.(3分)蒲公英是外来民工孩子们所唱的歌曲里主要的意象(1分),是外来民工孩子们的象征(或蒲公英的歌唱是指民工子弟们的歌唱,1分),民工子弟们的歌唱表达了外来民工子弟在城市落地生根,实现生命价值的渴望(或诉求)。(1分)
9.(6分)同意。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的结尾“蒲公英的歌唱”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②从写作技巧上看,不知情的孩子们和已定的结局形成了巨大反差,具有悲剧美;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小说以歌声结束,孩子们歌声越美越动听,越是牵动读者的心,孩子们的命运值得关注,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④从主题上看,小说以悲剧结局,旨在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极具警醒意义。(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不同意。可从小说的结局太过残酷,缺少积极的正能量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成理即可。
二、(35分)
(一)(19分)
10.(3分)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不能拆分;“断一臂自讼”,不宜拆分。)
11.(3分)A(“古代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及笄而字。)
12.(3分)A(“孙沔也因此被贬谪”错,皇上并没有治孙沔的罪。)
13.(10分)(1)(吕夷简)把姑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防人毁谤当作明智(的行为),即使用完南山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5分,得分点:以……为、智、尽、不足、书各1分)
(2)奏章送达后,(朝廷)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也因为疏于督察获罪,全部被贬。(5分,得分点:奏、徙、坐、绌、补充省略成分各1分)
【参考译文】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考中进士,补任赵州司理参军。性格放纵不拘,不遵守士节礼义,但是才能勇武超过一般人。
当时宰相吕夷简上书请求解除官职,仁宗下诏褒奖,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孙沔上书说:“自从吕夷简主持国事,摒弃忠言,废止正道,等到他凭借使相的身份镇守许昌时,就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担任宰相)。(王随、陈尧叟)才干平庸(却)担负重任,(他们的)谋划不合,在政事堂上忿怒相争,被百官取笑,导致政务被搁置荒废。(吕夷简)又用张士逊担任宰相,士逊原本就缺乏远见,以致懈怠国事。吕夷简不推举贤才来为国家做长远的谋划,只推荐不如自己的人来作为巩固自身地位的计策,(是因为他)想让陛下知道宰相的位置非自己不可,希望(陛下)再次想到自己而任用他。陛下果真召令吕夷简回京,自他(吕夷简曾在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入京执掌朝政,到现在已经三年,没有改变一件事。(吕夷简)把姑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防人毁谤当作明智(的行为),即使用完南山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奏章上报后,皇帝没有加罪于他,议论的人喜欢他的严正率直。
(孙沔)主管庆州(政务)。元昊去世,将领们想利用这个机会,大举消灭元昊的国家。孙沔说:“乘人之危 攻打有丧事的国家,有违中原的体统。” (孙沔)调任秦州,当时侬智高反叛,孙沔入朝觐见,皇帝用秦州的事务鼓励他。孙沔回答说:“我虽然年纪大了,然而秦州的事不用烦扰陛下,陛下应当把岭南事务当作忧虑的事情。我观察到岭南贼寇的势力正嚣张,官军早晚会有打败仗的消息(上奏)。”第二天,听闻(奏报)蒋偕战死,皇帝对执政大臣说:“岭南的事确实如孙沔预料的那样。”又升任(孙沔)为观文殿学士、执掌并州。但是谏官吴及、御史沈起上奏孙沔恣意放纵不加检点,主管杭州与并州时所做的事不符合法度,于是将(孙沔)调至寿州。
皇帝下诏审查孙沔的行迹,使者上奏:“在杭州任职期间,孙沔喜爱许明收藏的郭虔晖画作《鹰图》,许明不愿意呈献(给他)。当初,许明的父亲在水仙大王庙祈祷才生下许明,因此(许明)小时候叫‘大王儿’。孙沔立即以许明僭越称王的罪名抓捕他,拿走他(收藏)的画作《鹰图》,并将许明刺字发配到边远地方。等到孙沔被免职离开,许明造访提点刑狱司,砍断一条胳膊为自己打官司,才得以释放。在并州任职期间,孙沔私自差遣官吏,来往青州、麟州买卖纱、绢、药物(来牟取私利)。孙沔(命人)在公堂之上摆放大棒,有时因为大怒就痛殴前来陈述事情的 人,曾经剔取盗贼的脚后筋,将其弄断。”奏章送达后,(朝廷)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也因为疏于督察获罪,全部被贬。
(二)(11分)
14.(5分)CE 解析:C项“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E项“比兴”,错(对一个2分,全对5分)
15.(6分)情感:①心忧国事,以国事为重:诗人穿着破皮袄,骑着瘦马,半夜三更赶赴幕府,不仅暗合上句描述的紧急事态,而且体现了诗人对当前时局的忧心;②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颔联中一方面自嘲未能免俗应召做官,另一方面抒写自己并非不想家,而是由于官府征召有期限,不得不加紧赶路,内心的矛盾冲突流露无疑;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尾联提及诗人此生只想终老田园,谁叫礼官识得自己的姓名,直接抒发了安居乡间的渴望(颈联:十里池塘中一群鸭子拍水嬉戏,平原之上满是桑树和柘树,炊烟缓缓升起,描绘了闲适恬淡的乡间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侧面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意)。(6分,情感+诗句分析各1分)
16.(5分)(1)善假于物也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20分)
17.(3分)B(①长此以往:指长久这样下去,会有不好的结果。不符合“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的语境。②安之若素:表示(遇到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不符合“面对鲜花和掌声”的语境。③大巧若拙,指真正灵巧的人看起来很简单。也指一种艺术境界,类似于写意,几笔就能为妙传神。④严霜烈日: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与此句语境不合。⑤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起初用于形容军队,后也可以用于个人。⑥慧眼识珠: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人眼力敏锐,善于识别人才)
18.(3分)C(A成分残缺,可在“深空探测”后加上“等众多领域”;B逻辑不当,“每年”与“今年”矛盾,可以改为“我们每年都会去想很多新主意,来做当年‘双11’的创新”;D中途易辙,可改为“自从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完工以后”。)
19.(3分)C(①处上下语境没有因果关系,可排除A、B;②处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个问题可以被解决;B项的“会”不合适;③处根据语境看“日前”明显不对,可排除D项;④处应该是表示根据腾讯的行为标志着移动终端的被重视程度加深,应填“更”;⑤处表示递进关系,应填“而”。)
20.(5分)①但并不是它唯一的性能;②也可以是一种比较(选择);③有的是赞扬或歌颂(写对一处给1分,写对两处给2分,写对三处给5分)
21. (6分)规律:①采用听讲、阅读等被动的学习方法,平均学习保持率较低(或学习者参与度越低,主动性越差,平均学习保持率越低);(2分)(②采用小组讨论、实际演练等主动学习方法,平均学习保持率较高(或学习者参与度越高,主动性越强,平均学习保持率越高)。(2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4分)
建议:老师在教学中不宜采用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要多给学生讨论、演练、实践的机会。(2分)
22. (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高考在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高等院校选拔了大批具有学习潜力的人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
下一篇:2017年广东语文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