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
六、写作(60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时候跟随父亲上山挖一种叫做桔梗的药材,上山不久就找到了一片,于是父亲带着我挖。挖了一会儿,父亲看看还剩下五六裸没挖,就告诉我不要再挖了。我不解,问父亲为什么不把那几裸挖掉。父亲说:“要留下一点,让它们结出种子。如果全挖光了,明年再来就一裸也挖不到了。”
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
1.[答案] D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两者和朱熹的贡献密切相关”错,“不同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祭祖的权利”的原因是“当时受科举制度推行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士庶阶层的界限被打破”。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因果关系不恰当,“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并不能成为“宗庙设置体现了周天子和同姓诸侯之间的宗法关系”的原因。
3.[答案]D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庶民不能进行祭祖”错,原文是说“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
二、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和结构判断。“不可许上/意向之”断句有误,“上”指“皇上”,作“意向之”的主语,“上”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 D项;“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断句有误,“诸刺史”作“召见”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令房晓以课事”承前省略了主语“上”,据此排除A项,正确答案为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论语》不属于“五经”之一,《春秋》为“五经”之一。
6.[答案]C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请求自任郡守”错,石显等人建议皇上让京房担任魏郡太守。
7.[答案](1)京房多次上奏折,预言这个现象将要出现,说的情况屡次相合。天子对他十分赏识,多次召见他。(“数”“疏”“说”各1分,语意准确连贯2分)
(2)像这样,任用贤人社会一定治理得好,任用没有才能的人社会一定混乱,这是必然的道理。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不觉醒而另外寻求贤才呢?(“治”“不肖”“更”各1分,语意准确连贯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要紧扣重要的采分点,如重点实词等。
【参考译文】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研究《易》,侍奉梁人焦延寿。焦延寿常说:“能够学到我的思想学说又因此亡身的人,一定是京生啊。”焦延寿擅长预测自然灾异变化,用风雨寒温来占卜:每次占卜都能应验。京房也格外精通。初元四年京房被举荐为孝廉而做了郎官。永光年间,西羌反叛,出现日蚀,太阳长时昏暗无光。京房多次上奏折,预言这个现象将要出现,说的情况屡次相合。天子对他十分赏识,多次召见他。京房回答说:“古代帝王按功选贤任能,则万物变化顺当,吉祥的征兆显著。现在应当命令百官考核自己的政绩,灾异就可以停止。”皇上下诏命令京房主持考核,京房于是进献考察功绩、考核官吏的法规。皇上命令公卿朝臣同京房开会讨论,公卿朝臣都认为京房说的法规繁琐,要上下级互相监督,不能同意。可是皇上倾向京房,当时各州刺史到京师奏事,皇上召见剌史们,让京房把考核的事情讲给他们听,刺史们也认为不可行。这个时候,中书令石显专权。京房曾经在闲暇时进见皇上,问皇上:“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危亡?任用的又是什么人?”皇上回答说:“国君不贤明,而任用的人又花言巧语巴结奉承。”京房说:“知道他们是那样而又任用他们,莫非认为是贤才?”皇上说:“就是认为他们是贤才。”京房又问:“但是现在根据什么知道他们不是贤才呢?”皇上说:“根据那个时代的混乱和国君的危亡而知道的。”京房又问:“像这样,任用贤人社会一定治理得好,任用没有才能的人社会一定混乱,这是必然的道理。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不觉醒而另外寻求贤才呢?”皇上说:“面临危亡的国君自己都以为自己的臣子就是贤臣,假如都能觉醒,天下怎么会有危亡的国君呢?”京房于是脱帽叩头,说:“现在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倒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草木春凋秋荣,陨霜不败。《春秋》所记灾异全有。陛下看今天的政治是清明还是混乱呢?”皇上说:“也混乱到极点了!今日作乱的是谁呀?”京房回答说:“明君应当自己知道是谁。”京房指的是石显,皇上也知道,对京房说:“已经明白了。”京房结束进见出来,后来皇上命令京房推举通晓考察功绩、考核官员的弟子,打算试用他们。京房推荐中郎任良、姚平,说:“希望用他们担任刺史,试行考功法。”石显憎恶京房,想使他远离朝廷,建议皇上应该用京房担任郡守试行考功法。汉元帝于是用京房做魏郡太守,俸禄八百石,试用考功法治理郡事。京房知道自己屡次议论时的意见被大臣们反对,又与石显有怨恨,不想远离京城,等到外出做太守,内心忧惧。京房离开京城一个多月,石显在皇上面前说考功课吏法的缺点,京房竟被征召回京城关进监狱,后被处死示众,年仅四十一岁。
8.[答案]①比喻。把“云峰”比喻为“尤物”,写出了云峰的奇特可爱。(3分)② 夸张。放眼望去,秋水和天粘连在一起,写出了水天浑然一体的浩荡之势。(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9.[答案]①都抒发了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两首词写景壮阔,赞美之情溢于言表。②都抒发了岁月日增、功业无成的感慨。叶词中,作者写了自己“空有千茎雪”的感叹;苏词中,作者也有“早生华发”之叹。③都抒发了虽处逆境而又豁达乐观的豪迈之情。叶词中,作者虽然“空有千茎雪”,但依然希望能够直捣敌方老巢;苏词中,作者虽然贬谪黄州,但依然能够“一尊还酹江月”。(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1)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1)[答案]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E给1分;选A、C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涉及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等多方面。A.“贪婪”错,“黄先生在黄老太太生病时就急于赎回金簪”是对金簪很珍视,并不是贪婪;C.“固执、不知变通”错,应该说明了“我”恪守信用;E.“欢快、闲适”不完全正确,这个描写更多体现了黄老太太此时和儿子关系的缓和。
(2)[答案]①可以增强小说的真实性:“我”是黄老太太的邻居,是黄老太太故事的见证者,这样安排可以使小说更加真实。②以“我”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没有“我”劝导黄先生,就没有结尾母子重归于好等情节。③使小说叙事更加简洁,不枝不蔓:黄老太太重视金簪的原因、黄先生及妻子和黄老太太不和的原因都是通过“我”和他们的对话交待出来的,这样使叙述更加简洁。(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等。
(3)[答案]①坚守传统:极力反对儿子黄先生和太太谈恋爱;儿媳不孝顺,就坚决不把金簪传给她;②任劳任怨:婆婆很苛刻,但她没有怨言,终于感动了婆婆。③通晓情理:最终宽容了儿媳,和儿子重归于好。(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写到“宽容善良”“持家有方”等酌情给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答案] ①富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孝顺长辈、持家有方的文化传统。 ②是全文的线索:全文的情节围绕金簪而展开。③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道具:黄老太太的许多性格通过金簪而展现出来。④暗示小说的主题:金簪是祖传的,而黄老太太最终又把金簪赎回传给下一代,暗示着文化传统的代代相传。(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四、
12.(1)[答案]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E给1分;选A、C不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涉及到概括中心意思、理解重要内容等。A.“他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显然没有在法学、外交方面那么卓著”错,原文没有这方面的比较;C.“和作为法学家与外交大家的王宠惠制订的法律密不可分,是他为人们提供了两岸统一的法理依据”错,两岸统一的国际法基础是《开罗宣言》;E.“他所起草或参与编订的法律实施效果均很显著,是范例之作”不全对,原文说“《中华民国民法》……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
(2)[答案]①以时间为序,叙述了王宠惠从出生到逝世的完整一生。②详略处理得当。重点叙述了王宠惠在外交、法学方面的成就,而对其他方面则略写。③语言朴实客观,突出了人物传记真实性的特点。(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3)[答案]①巴黎和会时,给顾维钧、施肇基秘授机宜,拒签卖国和约。②出席华盛顿会议时,迫使日本在山东问题上作出退让,并于次年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③开罗开会时,巧妙利用大国之间微妙的国际关系,为维护中国领土之权益以及奠定战后远东之格局发挥了关键作用。(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4)[答案]①法学素养深厚。不管是在国内求学还是后来出国留学都成绩优异,为日后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目光远大。进行外交谈判或制订法律时能够“走一步,看三步”。③善于吸收借鉴。对传统文化能弃其糟粕,对现代及西方先进思想能加以吸收。④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处处时时维护国家权益,在关键选择时能选道德而弃技术。(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和攻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在句中对象错。C.“不刊之论”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使用恰当。D.“滴水穿石”指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用在句中感情色彩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4.[答案]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B.句子成分赘余,“长期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表意重复,“夙愿”就是“长久以来的愿望”; C.“股票市场……是……一年”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应改为“这不仅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更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5.[答案]B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A.假设关系和前文不能衔接;C.和后文不能衔接;D.偏离语段话题。
16.[答案示例]这微笑干净、清澈,就像一阵清风吹过了炎热喧扰的中午,吹过了我烦燥的内心,让周围的空气逐渐降温,让我如同淋浴在夏日早晨的清凉中。(比喻恰当2分,符合特定情境2分,上下文连贯1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等考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7.[答案示例] ①翱翔始于学步,登高起于足下。②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足下始。③一步登天终成空,脚踏实地才是真。(每则格言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漫画讽刺的是不切合实际制定目标以及妄图一步登天的人,所拟格言要吻合这一寓意,否则不给分。
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8.[写作提示]至少有以下几种角度:①把握尺度。生活中,我们无论对己、待人、处事,都要把握好尺度。把握好了尺度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②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当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果断地放弃是必要的选择。“留一点”的道理告诉人们,获得眼前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长远利益,这样才能避免涸泽而渔。③未雨绸缪。人生路上,处处有预料不到的情况。为应付这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应学会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材料中的父亲为了明年有桔梗挖,今年就做好了准备。④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有时候放弃是为了获得更多。
猜你喜欢:
3.
4.高考卷语文真题
5.高考语文考卷真题
6.
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
上一篇:2017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
下一篇: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