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们最亲切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原因在哪里呢?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觉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吗?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社会、人生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③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但是,苏轼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摆脱的出世的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轼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6.“苏轼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6分)

  18.请结合文章,阐释“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的内涵。(6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C(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含褒义。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窥视:窥探。窥,暗中察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崭露头角:指刚刚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2. D(A比喻不当。“脉搏”可以跳动不能流动,“小河”可以流动不能跳动,两者没有相似点,构不成比喻。B拟人不当,与人物心情不协调。C比喻不合语境,应改称“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

  3. A(B语序不当,应改为“统计排查、评估损失”;C偷换主语,中途易辙;D“抓住”缺宾语,可在“走俏”后加“的机遇”)

  4. A

  5. B(对亡妻的悼念。ACD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 C(趣,通“促”,催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 C(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

  8.廉洁自律,公正严明,果敢善断,体恤百姓(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9.(1)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每句1分。“使”“张”都译对得1分;“保”1分;“且……况”1分)

  (2)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每句1分。定语后置句1分;“属”1分;“靡”1分)

  (3)(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每句1分。“辞”1分;“顾”1分;“乐”1分;最后一句意思对即可。)

  10.(1)第一句用典,“偶求欢”的“欢”指代酒;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又点出了冬天的天气。(每点1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第一句用典,写出了独饮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第二句实写夜饮,进一步烘托孤独凄婉之情;第三句跳开一笔,从叙事转向写景、从室内转向室外,境界大开,情绪得到进一步宣泄;结尾用问句,既与前面叙述相呼应,也从现实进入想象,思维跳荡起伏。(也可以从情感的起伏变化、叙事与描写的转换、写作空间的转移以及虚实变化等角度回答,答出一点给1分。学生答题时角度如有交叉可酌情给分。)

  (3)仕途失意的悲愤;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漂泊无依的愁苦;疾病缠身的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11.(1)虽九死其犹未悔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赢得生前身后名

  (6)月出于东山之上

  (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岂因祸福避趋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 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没有神采)、稀少。(可结合“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分析)(每点1分)

  13. ①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化静为动,使用叠词、拟声词(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②“叮叮当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动,诗意盎然;(1分)③“哗啦哗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1分)④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之情。(1分)(手法共1分,特点2分,情感1分。)

  14. 内容:①凸显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2分)②写出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结构:③统领全文,引出城市和乡村的月光的对比。(2分)

  15. ①“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②“山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③再次点题,将读者带进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暗指“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自然亲近”这一主旨。④景语作结,富有诗意而又耐人寻味。(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得满分)

  16.①苏轼最早在诗文中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感和厌倦感。②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的美,他发现陶渊明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以后备受关注,广为流传。③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浪漫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每点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7.①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更深刻的人生空漠之感;②接着进一步阐述苏东坡的人生空漠之感比任何前人都要更深刻、更沉重的原因;③最后得出结论: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将人生空漠之感充分透露出来。(每点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8.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②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③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每点2分)

  19.作文

  附:参考译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林公名孝泽,字世传,是莆田人。年轻时喜欢词章,卓越不凡,一时间同辈人没有不推崇举荐的。宣和六年,考中进士。

  建炎初,调任南剑州顺昌县尉。恰巧有人报告某贼想要侵犯城邑,林公不跟同僚商讨,不发檄文请求援助,独自谋划认为可以(在贼人)为发动袭击之前就先擒住敌人,他带领士兵趁夜出发,黎明到达贼人所在的地方,贼人正杀牛斟酒,聚集在神祠中,于是林公等人突然袭击他们,没有一人幸免。没过多久,遭遇他母亲的丧事,应当论定功劳,却有个郡僚阻止此事,通判吴建说:“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这不能不奖赏!”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服丧期满,林公被授予左承事郎,监管建阳县麻沙镇税务。任期届满,调任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重他处事周详完备,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人们心里很佩服他。

  担任漳州知州,林公年龄越大,决断越精明。北边有战事,林公在漳州征兵来守边。前太守税收匮乏,按照旧例戍边的人出发后,家里人可以补贴些餐钱,但州郡却不能按时给予。那些守边的人聚集在庭下不肯离开,有狂怒神色,林公不为所动,缓缓地说:你们想要造反,就先杀了我。餐钱肯定寥寥无几,唯独不能以强硬方式取得。林公大声呵斥他们回到军营,将其中一、二个闹事最凶的人按军法处置,令他们按月赔偿,众人都很佩服他从容(处置突发事件)。

  有一年发生大的疫情,林公准备了稀粥、药物,在各地区救济百姓。已经死亡不能掩埋的,官府提供棺材收殓。督察人员上报考核林运使为最优,提拔林公为提点广南东路刑狱,林公竭力推辞不上任。天子重视他,改任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说:守法循理的官吏是我所看重的,知道满足的人是我所尊敬的,秘阁重臣的正直是我所爱惜的。朝廷正推行综合考核管理的政策,对贪官污吏切齿痛恨。有人对丞相说:林公虽然年纪大了,在乡部为官,扫除障碍,难道不可以么?丞相认为他说得很对,向皇帝报告,让林公担任本路转运副使。诏令下达,八郡惊恐说:这是真正的监司啊。林公就以乡里避嫌请求退避,有圣旨催促林公入朝向朝廷禀告,林公对了解内情的人说:(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奏章两次呈上 ,朝廷知道不能用强力使他上任,又使他担任祠禄,这一年是乾道六年。第二年正月十八日生病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林公本性淡然,没有别的嗜好。和人交往,坦诚无私;一旦有事务要处理,就凛然不可侵犯。南康、临漳每年倚靠山泽收入来增加官费,林公将它全部捐献来帮助百姓。遇到经过此地的公差,林公用酒食款待他们,既节俭又恭敬,宾客们也很高兴满意。林公为官自律,清廉节俭,一天晚上办理公务结束,有人举着蜡烛送林公到大门口,林公说:这是公家的蜡烛,让他赶紧拿走。


猜你喜欢:

1.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2.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3.

4.高考卷语文真题

5.高考语文考卷真题

6.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2)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全国卷1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7全国卷1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学习与坐禅相似,须有一颗恒心。四分学识智,三心细耐恒,二成应试法,一片平常心。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全国卷1语文高考真

  • 2017全国卷1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2017全国卷1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提升自我,父辈添光,高考在即,切莫慌张,调整心态,斗志高昂,祝福伴你,扬帆起航,信心满满,创造辉煌!祝高考顺利!下面是

  • 2017全国卷1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全国卷1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芬芳袭人花枝俏,喜气盈门捷报到。心花怒放看通知,梦想实现今日事。喜笑颜开忆往昔,勤学苦读最美丽。继续扬鞭再向前,前途无量正灿烂。愿你前途

  • 2017全国高考真题超详解语文答案
    2017全国高考真题超详解语文答案

    即将就要高考,出门还得趁早。付出就有回报,赶紧睡个好觉。毕竟熬过十年,参加就可骄傲。别想分数高低,放松最为重要。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

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