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时间: 刘惠25 分享

  挑战人生是无悔的选取,决胜高考是不懈的追求。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中(zhōng)肯 骠(piào)勇 锁钥(yuè) 徇(xùn)私舞弊

  B.模(mú)具 纰(pī)缪 血(xuè)压 怙恶不悛(jùn)

  C.付梓(zǐ) 木讷(nè) 摒(bìn)弃 扛(gāng)鼎之作

  D.祓(fú)除 功勋(xūn) 岑(cén)寂 解(jiě)甲归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影碟 掉书袋 叠床架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亲睐 势利眼 分庭抗礼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坐镇 座右铭 赔理道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宣泄 泊来品 厝火积薪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还没到下班时间,他就_______离开了工作岗位。他的行为受到了督察组的通报批评。

  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_______。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一个________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径直 瑰宝 熏陶 循序渐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径自 珍宝 熏染 循序渐进

  C.径自 瑰宝 熏陶 潜移默化

  D.径直 珍宝 熏染 潜移默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指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共同战略利益。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停止售台武器,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B.作为国家水资源配置整合的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对于湖北而言,这既是一次奉献,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专家指出,最新数据显示,我省肺癌发病率达千分之一,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肺癌已成湖北人所患癌症中的“头号杀手”,男女患者死亡均最高。

  D.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明君唐太宗胸怀宽阔,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就是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大臣,也能坦诚相对,信任并重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被后人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阿Q正传》中阿Q在刑前画押时,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这个行为细节,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阿Q的性格特点――至死都精神麻木、愚昧、不觉醒,至死都仍恪守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知道杀父仇人是新王克劳狄斯后,决定复仇。当他正和母亲谈话时,发现波洛涅斯在帷幕后偷听,他一时失去理智,将其刺死。这导致了奥菲利娅的自杀和与雷欧提斯的决斗。

  D.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纯真善良,活泼天真,充满热情,但是又多愁善感,盲目执拗,易冲动,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能力,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华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包容力

  阮炜

  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众所周知,现代之前的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而这背后的原因又在于其强大的文化吸引力。问题是,中华文明为何具有这种能力?

  只要同其他文明作一个简单比较,便不难发现,中华文明发展出这种的能力,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文明享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这么一个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相比之下,埃及和西亚文明虽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享有如此巨大的一个陆地板块。西欧虽也适合农耕,却明显更寒冷,在古代条件下农业生产率较低,而各主要河流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海洋阻隔,便被天然地划为法、德、意、西、英等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很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印度虽同样是一个大型陆地板块,且降雨量和气温都适合农耕,却因雨季时河水流量太大也太湍急,十分不利于地区间交往乃至共同体整合。这就解释了印度为何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

  因此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它不光拥有黄河流域,紧贴着黄河流域还有淮河和海河流域;往南,更有巨大的长江流域和规模可观的珠江流域。更重要的是,没有什么巨大山脉把几个大河流域隔开。往北一直到东北,往西北一直到嘉峪关一带,都天然地连成一片,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且或多或少都适合农耕。在这种情况下,一地与另一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历史上的中国为何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同化力。秦汉唐和元明清时期中国在向南、北、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时,对周边民族产生巨大的文化吸引力。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将其纳入中华文明轨道,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或东亚“汉字文化圈”。

  从中华文明内部来看,中原文化在扩散的过程中对于周边民族来说也一直是一种强势文化,或者说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主要是后者接受前者的文化。但既然是互动,中原文明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模仿游牧民族,搞“胡服骑射”,大大提升了赵国军力。游牧民族文化为何对汉民族有吸引力呢?因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军事技术发达。爱屋及乌,汉人既对军事技术感兴趣,对游牧文化的其他方面也会感兴趣。元清时期,汉族接受游牧民族文化的规模就更大了,且远不限于军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总的说来,主要是游牧民族不断吸引汉族文化,最后融合到中华文明大家庭中来。从一些姓氏也可以看到这点。例如“完颜”本来是一个少数民族姓氏,为了显得与其他汉人的姓没有区别,就简化为“颜”。百家姓里的“石”姓主要也源自鲜卑。这个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从中亚到东北亚很大一片区域都是从前阿尔泰语民族游牧居住之地;很多阿尔泰语民族已大体消亡,如契丹、鲜卑等)。现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古代契丹人、鲜卑人都是阿尔泰语民族。满族、鲜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很多人汉化,当然汉族中也不乏被游牧民族同化之人。

  尤其应注意的是,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从而为其他少数民族融入中华大家庭树立了好榜样。但如果中国文明没有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选自《深圳特区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下列关于“地缘因素”与“政治—文化整合”关系的论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中华文明享有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B.埃及和西亚没有一个如此巨大的陆地板块,所以虽然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利于文明的整合和文明规模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西欧适合农耕,但气候更寒冷,主要河流流向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上海洋阻隔,便被天然地划分为多个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D.印度政治-文化的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这就导致了印度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也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因此使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

  B.造成中华文明地缘优势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拥有像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几大河流流域,有利于农业灌溉,非常适合农耕。

  C.据考古发现,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这些都得益于地缘优势,使各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

  D.中国在向外拓展时,由于地缘因素这个主要原因,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吸引力,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原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但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如“胡服骑射”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从姓氏上来看,“颜”“石”这些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

  C.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但现在满族、鲜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汉化现象。

  D.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与中国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密不可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名实

  (北朝)颜推之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宓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①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②,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燕③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④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⑤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①苫块:古人父母居丧之时,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②童竖:童仆。③燕:通“宴”,宴席。④造次:匆忙、急促。⑤触涂:处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伯石让卿 让:推让、谦让。

  B.雅自矜持 雅:平素、向来。

  C.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 笃:甚、十分。

  D.辞人满席 辞:辞别。

  10.下列句子,全都属于“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 ②伯石让卿,王莽辞政

  ③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④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⑤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⑥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1.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就像在山崖边走路,因为脚旁没有余地,往往会从山崖上摔下去。

  B.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如近世某富贵之人,守丧尽孝,超过常礼,闹出笑话。

  C.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他的一些诗文,恐怕并非他自己创作,于是设宴叙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D.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加以体恤,当他升官以后,他的本性暴露出来,不愿再继续把体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于是功绩被毁。

  12.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3分)

  (2)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3分)

  (3)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①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螬:cáo,蛀虫。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都门秋思①(选一)

  黄景仁

  五剧②车声隐若雷,北邙③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注】①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②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

  此指北京繁华喧闹的街道。③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5个小题作答)(5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5)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第二部分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

  王晓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

  ③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这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

  ⑤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⑥一棵树。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

  ⑦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⑧这样旁逸斜出的人,我却总是看得心领神会。很久以后,关于这场电影,我脑子里什么也留不下了,却依然能回忆起他们。 就好像在翻阅一堆历史书籍之后,我能记住的,往往是类似于野史、花絮的部分——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⑨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永不知名,总是存在。他们有着和主流人群不一样的心事、不一样的心路,他们很容易就透露出接近于生命本质的部分,不掩饰、不修剪,因而不做作。门卫、修鞋子的人、路边摆摊卖廉价发饰的母女……他们是世界这棵大树上旁逸斜出的部分。如果世界要唾弃谁,他们必是最先被唾弃;如果世界要剪伐谁,他们必最先被剪伐。但是在被唾弃之前不能自弃,在被剪灭之前不能自灭。他们的力量来源于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⑩关于“旁逸斜出”,种过苹果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让人很受鼓舞的故事:在苹果树的树根,常常会突然蹿出一种叫“徒长枝”的枝子。它以惊人的速度爆发,长势凶猛。当它的势头盖过主干时,有经验的果农会毫不犹豫地把已遭虫蛀、遭风雨侵蚀、多年不长的老干剪去。 事物的新陈代谢并不只有一种方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⑪的确,过了几天,我再看单位门口的那些树木,还是在被修剪的部位,树身又长出了新芽,它们所朝向的,依然是那个旁逸斜出的方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⑫那些旁逸斜出的树。那些旁逸斜出的人。且让我们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选自《散文》2014年第5期,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在被修剪前,“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树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茂盛繁密、生机勃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第③段描写落在地上的残枝断叶,作者却用到了“色彩斑斓”“柔韧而温暖”等词语,暗含了作者对它们遭受剪伐的惋惜和痛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第⑦段作者笔锋一转,把思路从对树的命运的感慨转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D.作者叙写苹果树上“徒长枝”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旁逸斜出”的枝干也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们都能成为主流,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E.本文语言犀利,措辞华美,充满激情,对底层人、边缘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与悲悯,挖掘出了人性的深度。

  17.为什么作者认为“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4分)

  1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

  19.怎样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8分)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挑战人生是无悔的选取,决胜高考是不懈的追求。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参考答案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参考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十年磨刀霍霍,只为今朝一搏。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 一、语言

  •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发奋的苦读,就为这一刻啰!把你的实力全部发挥,所有关爱着你的人,都会为你祝福祈祷,坚信你会考出满意的成绩,榜上有名喔!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

  • 安徽高考语文2017试卷
    安徽高考语文2017试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年寒窗今破壁,锦绣前程自此辟。挥毫烟云落笔疾,马到成功身名立!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安徽高考语文2017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安徽

  • 安徽2017高考语文试卷
    安徽2017高考语文试卷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人只有上坡路才是最难走的,坚信自我能成功,自我就必须能成功。发奋吧,期望会属于你的。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

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