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及答案
会一题做一题,一题决定命运。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仅供大家参考!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连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用斜线“/”给上面文青文中的面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作为地名,文中“东京”即今天的 ▲ (限填城市名)(1分)
22.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3分)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宋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3.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f5分)
A.《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大骂徐庶不识刘备之伪,“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骂完自缢而死,其行动具有鲜明的拥曹反刘的倾向。
B..茅盾《子夜》丰要描写光怪陆离、大开大阖的都市生活场景,仅第四章写到双桥镇的农民暴动,所以此章游离了整部小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边城》由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写起,回溯之前的两个端午节,因而整部小说都洋溢着赛龙舟、捉鸭子的狂欢气氛。
D.《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E.泰戈尔《飞鸟集》歌颂了自然、生命与爱情,诗句如格言般短小精致,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隽永的哲理性,语言清新,意象美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6分)
(2)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不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冢。前有粱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6.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4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7.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8.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参考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20.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
2l.洛阳 22..C 23.时代诗风、家庭影响、创作时间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A C
25.(1)“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关系:后者否定前者。心态:自己感到虚无、迷茫、寂寞,但不愿将它们传递给读者。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6.愚能胜智,弱能胜强。
27.“不讲”是指:正面表达见解,不是小说主要目的。“讲”是指:随着情节推进,金庸小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某些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
28.作者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保留态度;对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是肯定的;对他以佛学史学人小说,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是推许的。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 :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 的点睛之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匠心 别树一帜 饱满
C.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及答案





上一篇: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
下一篇: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