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河南对口高考语文试卷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不要说高考题目不会,那只是因为你还没学会。在高考前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吧,到高考的时候就都会了。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河南对口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河南对口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年说马

  古往今来,有关马的成语在国人心中世代传诵,马的精神气质早与人们的心灵融为一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传说中的骏马,是仁马。最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说法是“龙马负图”。传说有一天中华始祖伏羲在卦台山上凝思瞭望,忽见对面云雾滚滚,一龙马翻腾而出,伏羲根据其身上的斑纹河图创制了八卦。“龙马”由此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认为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这就是文王在《周易•乾卦》中总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最响亮的名言的由来。这匹由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龙马,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

  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骑着它们巡游天下。其实,周穆王的八骏比喻他的人才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更清楚无误的以马喻示人才的事迹,是《战国策》里著名的燕昭王“千金买骨”的典故。燕昭王“死马且买之五百金”,“于是,不满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这则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求贤若渴的道理。正因为马象征着人才,所以善相马的人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像秦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人才的埋没或缺乏表现的沉闷局面就被叫作“万马齐喑”。清朝的龚自珍有一首诗就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数千年来对马的赞美中,中国人还赋予了马许多人性化的特征。马的勤劳是有目共睹的。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尽职尽责是马的处世哲学。古往今来,马往往被用于战斗。马的勇敢令人赞叹。战马可以一天连续奔跑五六个小时,日行千里。马在奔跑中从来不偷懒,只要人不命令它停下来,它便马不停蹄,直到累倒气绝而死为止。马用生命诠释它的勤劳、无畏、上进、奉献。

  人们之所以把这些精神赋予马,缘于中国人本身对这些精神的推崇。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早已融入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当中,早已体现在了中国人的精神当中,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直至今日。

  1.下列关于“龙马”的象征和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马是仁马,是祥瑞的象征,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龙马在祖先们的世界观里是纯阳的乾,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代名词。

  C.自文王在《周易•乾卦》总结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后,龙马才具有了象征意义。

  D.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的龙马是中华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2.下列关于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有关马的成语几乎都有美好寓意,在国人心中世代传诵,马的各种精神气质早已深入人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俗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说的是人品当如吕布,选马当如赤兔。

  C.周穆王有八匹骏马,个个本领非凡,各自有特殊的能力,因而周穆王常常骑着它们巡游天下。

  D.中国以马喻人才由来已久,战国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崇尚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因而龙马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B.“千里马”是古人心目中最形象的人才比喻,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马无论是被民用还是军用,都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用生命诠释它的勤劳、无畏、上进、奉献。

  D.马身上体现的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等,早已成为中国人推崇的精神,并一直影响着人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 按:追究,查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 遣:发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不肯偿所逋 逋:拖欠

  D.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 挠:阻止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5分)

  译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新少年游

  柳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④。

  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②楚宫腰:以楚腰说柳。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8、请指出上阕后三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9、结合本首词的下阕来分析词人“肠断”的因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亦余心之所善兮, 。 ,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乙 选考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寂寞中的叩门声

  冯骥才

  唐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的皮椅子上,抽着烟斗。他显得疲惫不堪,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这儿。

  他的眸子黯淡无神,嘴角下那一对喜悦的旋涡不见了。天才入秋,他就套上两件厚毛衣,当下还像怕冷似的缩着脖子。屋里静得很,家具上蒙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好几天没有擦抹过,没有客人。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还是那个曾请他刻烟斗的艺术处处长定的。那位处长本挺喜欢他的画,但为了迎合上边某种荒谬的理论,为了自己在权力的台阶上再登一级,亲手搞掉他。一下子,他又失去了一切……喧闹的人声从屋内消失,好似午夜后关了门的小饭铺,静得出奇。而玻璃书柜的第一层上还摆着几只名人和要人请他雕刻的烟斗。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取……

  这时,他听到有人轻轻叩门。已经许久没听过这声音了。他撂下烟斗,趿拖着鞋去开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打开门,不禁惊奇地扬起眉毛。原有一个人抱着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因花枝太长,抱花盆的人努力耸着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脸,但枝梢还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农——老范!不用说,肯定是他了。他总是在这种时候出现;而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悄悄避开了。并且总是不声不响地用一片真心诚意对待自己。唐先生感到一阵浓郁的花香,混着一股淳厚的人情扑在身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乱糟糟的感触。嘴里忙乱地说:

  “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这花儿开得多好!好大的一盆,重极了吧!”

  人把花儿放在地上,直起腰。他看了不由得一怔,人竟不是老范。他不认得。是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夹袄,装束和气质都像个农民。手挺大,宽下巴,一双吊着的小眼睛,皮肤黑而粗糙;鞋帮上沾着黄土。

  “你?”

  “俺是您认得的那老范的儿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唐先生听了,忽觉得他脸上某些地方确实挺像老范。忙请他坐,并给他斟了杯热茶。“你爹还好吧!这两天,我还正想去看他呢!”唐先生这话真切不假,毫无客套的意思。

  不料这青年说:“俺爹今年夏天叫雨淋着,得了肺炎,过世了。”他的声音低沉。但好像事情已过了多日,没有显出强烈的悲痛与难过。

  “什么?他?!”唐先生怔住了。

  “俺爹病在炕上时,总对俺念叨说,唐先生最爱瞧凤尾菊。这盆是他特意给您栽的。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给您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唐先生听呆了。他想不到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于他的人……他心里一阵凄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他下意识地习惯地从茶几上拿起烟斗,可是划火柴时,手颤抖着,怎么也划不着。那青年一见到烟斗,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刻的烟斗吗?您曾经送给过他一只烟斗吧!他临终时对俺说:‘你记着,俺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穿得像样不像样都不要紧,千万别忘了把唐先生那只烟斗给俺插在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其实他都听见了。

  那青年又说了一遍。他的脑袋嗡嗡响,却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他后悔,当初老花农向他要烟斗时,他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送给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节选自《雕花烟斗》,有删节)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当唐先生听到老范的儿子说老范因肺炎去世时,惊呆了,是由于这消息对于他说,太过突然了,从感情上有些不能接受。

  B.“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在画家得意时,画家老唐并不喜欢老范,但是在他失意以后,名人们都不理他了,就开始喜欢老范了。

  C.“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写出了画家到最后才明白,真正理解他、懂他的,是这个真正追求艺术的老花农。

  D.“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给您送。”这句话既从正面写出了老范对友谊的执著,又反映了老范儿子像老范一样质朴、自然。

  E.小说借“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取”这句话,揭示了唐先生失意之后的社会处境,如精美的烟斗一样乏人问津。

  (2)纵观全文,开头三个自然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小说中的老花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本文写了雕花烟斗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4)题

  “太笨”的吴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年轻时的钱钟书在评价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时,有这样的言词;“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 “笨”的含义当然很多,“固守自己观念,不知变通”应是其中之一。就此而言,吴宓是真“笨”。

  首先是他对毛彦文不屈不挠的追求。追求不说,还把自己这不知变通的“死打硬缠”写成诗昭告天下:“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杨绛在《吴宓先生与钱钟书》一文中,对吴宓的这种“笨”如此描绘:“我对吴宓先生崇敬的同时,觉得他是一位最可欺的老师。当时吴先生刚出版了他的《诗集》,同班同学借口研究典故,追问每一首诗的本事。他像个不设防城市,一攻就倒,问什么,说什么,连他意中人的小名儿都说出来。”

  吴宓这种对意中人执迷不悟的“笨”不仅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还洋溢到了艺术世界。在吴宓的《论<红楼梦>》中,他对林妹妹推崇备至。因此,他总是将自己深爱的女子统统比做林妹妹。凡有人动了吴宓的林妹妹或说了什么有损林妹妹的话,那就等着他对你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抗战期间,昆明文林街上有个湖南人开了家牛肉馆。老板虽是卖牛肉的,可一样追求高雅,把牛肉馆取名为“潇湘馆”。这也不能说没一点理由:人家是湖南人,自然跟“潇湘”二字有关。可因为“潇湘馆”是林黛玉的香巢,吴宓为此勃然大怒。他找上门去,用手杖将馆里的锅碗盆瓢一阵猛砸,停手之后,还恨犹未释地叫老板将“潇湘馆”的招牌取下,岂知老板也是牛脾气,双方争执不下,后来有人出面调解,将“潇湘馆”改作“潇湘”才了事。

  吴宓先生作为大名鼎鼎的教授,他口袋里的钱虽然比学生多几文,但仍然清苦。吴宓常常带着心爱的研究生去打牙祭,在小馆子里坐下来,他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了,估量口袋里的钱真的够用,他这才交给跑堂的。既然是请客,还要如此锱铢必较,不了解他的人,真会觉得他小气。可这就是真实的吴宓。

  性格即命运,这话八九不离十。细看吴宓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性格确实起到了决定作用。他把自己的一生浓缩为四个字——“殉情殉道”,可情归于空,道亦归于空,可谓“敌笑亲讥无一可,情亏志折事全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他坚持“中西融合”的治学原则。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人们对传统文化极尽声讨的时代,吴宓却不忍于新文化运动中民族文化价值的被忽略,与柳诒征、梅光迪、胡先驌、汤用彤、缪风林、王国维、林宰平等一大批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创办了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的《学衡》杂志。他们在《简章》中声称:“本杂志于国学则立以切实之工夫,为精确之研究,然后整理而条析之,明其源流,着其旨要,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今天看来,这种当年被冠以“文化保守主义”的主张,已经分明表现出了它的前瞻性及现实价值。但在当年,《学衡》被认为是一本以极鲜明的态度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受到来自新文化阵营和亲友的压力,《学衡》历时十余年,一直没有政治和经济上的依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他率性直言,不知避讳。在三年困难时期、人人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他上课为学生讲解“……犹……况……”文言结构,脱口举例“三两犹不够,况二两乎”,被指控为疯狂反对社会主义。

  他感情真挚,不怕非议。尤其让人悲叹的是,他去世21年后,有人在台北拜访年逾百岁的毛彦文,问及吴宓对她的爱恋,毛彦文竟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了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这冰冷的回答,更体现了吴宓那“一但认定、绝不动摇”的品性。

  衡者,秤杆也、准则也。他毕生追求的,是做人的准则、做学问的准则。当他试图去给治学、去给做人建立一个原则的时候,这些原则却反过来重重地伤了他。不过,他倒下了,一个纯正文人的标杆却树起来了。这,也许就是“衡”的所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根据相关文字整理)

  (1)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A.吴宓先生担任过清华大学外文系的教授,因为他固守自己的观念,不知变通,因而年轻的钱钟书评价他“太笨”。

  B.吴宓先生为文林街一家牛肉馆取名为“潇湘馆”而勃然大怒,因为他对林妹妹推崇备至,而“潇湘馆”是林黛玉的香巢,以此为名是有损“林妹妹”的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吴宓一生的遭际为这句话做了恰如其分的注脚,在他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中,性格确实起到了决定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正因为吴宓先生情感真挚,不怕非议,大胆执着追求喜爱的女性,成就了他特立独行的文化人格,具有标杆意义;但同时他也落得了一个“敌笑亲讥无一可”的下场,具有悲剧色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E.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将一个带有书呆子气、认真较劲、率性幽默的吴宓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物刻画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2)文中一再提及的“笨”的内涵是什么?结合本文,他的“笨”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6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为何说吴宓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在二十世纪初,反对新文化运动,恰如唐·吉诃德和风车搏斗。但吴宓负隅顽抗,坚决不投降。”从文章内容看,你如何评价吴宓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为?请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2017河南对口高考语文试卷

不要说高考题目不会,那只是因为你还没学会。在高考前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吧,到高考的时候就都会了。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河南对口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河南对口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河北语文高考试卷_河北省语文模拟卷
    2017河北语文高考试卷_河北省语文模拟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历年的高考所考知识点都是相差无几,知识稍微转变了一下考法。那么2017年河北的语文高考题目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河北语文高考

  • 2017河北省语文高考题_河北省高考语文预测卷
    2017河北省语文高考题_河北省高考语文预测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稳中有变历年是高考试题命题时的一个准则。今年河北的高考语文试卷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河北省语文高考题,仅供大家参考

  • 2017河北省高考语文试卷_河北省2017高考语文练习题
    2017河北省高考语文试卷_河北省2017高考语文练习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随着2017年高考的结束,此前倍受人们关注的高考业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河北的高考语文究竟考什么、怎么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河北省高考

  • 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017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高考语文试卷一如既往地备受关注。一起来看看河北的高考语文都考了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题,

2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