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语文高考题型全国一卷及语文复习检测试卷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考是比知识、比能力、比心理、比信心、比体力的一场综合考试。祝高考成功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语文高考题型全国一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语文高考题型全国一卷

  一、现代文阅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烽火,古代用于边防报警的烟火,也称烽燧,白昼放烟为“烽”,夜间举火为“燧”。《墨子•号令》:“出侯无过十里,居高便所树表,表三人守之,比至城者三表,与城上烽燧相望,昼则举烽,夜则举火”。 烽燧也可以指施放烟火的地方,即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候、烽墩、墩台,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今天我们见到的古丝绸之路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是始建于西汉宣帝年间的克孜尔尕哈峰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它是汉唐丝绸之路标志性的古代军事通讯建筑设施,是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军政系统和丝路繁荣的见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烽火台的设置,不是孤设一台,而是台台相连相望,遇到紧急的军事情况一台燃起烽燧,台台相继点燃,可以从边境一直传到内地直至京城。烽火台上通常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燃放,因为燃料中通常会有狼粪,故又称烽烟为“狼烟”。宋人陆佃《埤雅•释兽•狼》记:“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烽火一起,常有战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故又常以烽火(包括烽燧)比喻战乱。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历史上看,各个王朝都重视烽燧的营建戍守,以保证边疆通讯的畅通和国家的安全,特别是边患严重的王朝或南北对峙的时代。如陆游《过大孤山小孤山》中所记“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营建戍守烽燧的历史悠久,早在周王朝就已经开始。汉王朝是历史上大力经营烽燧的王朝之一,汉王朝的边患主要来自匈奴,最紧急的时候,“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史记•匈奴列传》).桓宽《盐铁论•本议》有载“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烽火关乎重要军事边防信息的传递和国家的安危,所以从设置到燃放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依照《史记•封禅书》记载,烽火最早称为“权火”:“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通权火,拜于咸阳之旁。”这里说的权火,实际上是祭祀时所举的火把、火炬。烽火,大约是由权火发展演变而来,其形状如从井中取水的“桔皋”。“桔皋”即“桔槔”,一种汲水工具,以绳悬横木上,一端系水桶,一端系重物,使其交替上下,以节省汲引之力。不过,烽火台用的桔槔一端系的不是水桶,而是“兜零”,“兜零”即笼子,里面置放的是蕲草。《通典•兵•守拒法》中,对当时的烽火台有着比前代更为详细的记载:“烽台,于高山四顾险绝处置之,无山亦于孤迥平地置。每晨至夜,平安举一火;闻警,固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晨及夜,平安火不来,即烽子为贼所捉。一烽六人,五人为烽子,递如更刻,观视动静,一人烽率,知文书、符牒、转牒。”

  关于烽火的设置,《唐六典•尚书•兵部》亦有相关的记载。烽火设置能进入《六典》,上升到了国家制度规章层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编自高建新《烽火及其设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白昼放烟为“烽”,夜间举火为“燧”,这是古老而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B.烽火台又称烽燧、烽墩,为便于传递军情,朝廷在设置上采取了台台相连相望的形式,从边境至京师沿途列置。

  C.克孜尔尕哈峰燧是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它见证了汉王朝的强盛和丝绸之路的繁荣。

  D.烽烟又称“狼烟”,狼烟一词源于烽火燃料中的狼粪,狼粪点燃时其烟风吹不斜,直上而聚,预警效果良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烽火和战事联系紧密,于是古人在作诗写文时常以烽火喻战乱,如杜甫、辛弃疾等都有此类佳句流传于世。

  B.我国营建戍守烽燧的历史始于周王朝,边患严重的王朝或南北对峙的时代对烽燧的修建更为重视。

  C.匈奴严重威胁着汉王朝的边境安全,为防止匈奴的骚扰和入侵,汉历代君主都大力经营烽燧,修障屯戍。

  D.烽火最早称权火,大约由祭祀时所举的火把发展演变而来,其状如桔槔,一端系柴笼,里面放置柴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设置烽燧要考虑地形因素,通常将其置于险绝的高山上,设于平地时要远离他物,为的是视线开阔,便于观察。

  B.守烽士兵职责明确,烽火燃放规定严格,所以烽燧在军事信息的传递和国家安全的保障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C.烽燧不仅预警,还兼有报平安的功能,如果一天之中平安火没有燃放,这就意味着烽火台被敌人占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关于烽火,《墨子》《史记》《通典》《唐六典》等均有相关记载,这些都可作为研究我国相关历史的资料。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解答】(1)C、“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错误,原文第一段表述为“今天我们见到的古丝绸之路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是始建于西汉宣帝年间的克孜尔尕哈峰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C.

  (2)C、“汉历代君主都大力经营烽燧”原文无依据,文中第三段只是表明“汉王朝是历史上大力经营烽燧的王朝之一,汉王朝的边患主要来自匈奴,最紧急的时候”.故选C.

  (3)B、“决定性意义”扩大影响,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上升到了国家制度规章层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故选B.

  答案:

  (1)C

  (2)C

  (3)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痴思长绳系日

  ﹣﹣齐白石的惜时如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齐白石有一方印章“痴思长绳系日”,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时光的挽留与珍惜,他痴痴地想着找根长绳把太阳系住,不让它跑得太快。读此印章,一个天真可爱、童趣盎然、满脑袋奇思妙想的老顽童形象呼之欲出。他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轻时曾做过雕花木匠,最早却成为诗书画印皆工的全能型艺术大师,为世界艺术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齐白石八岁入外祖父办的蒙馆,念了不到一年,便因家贫辍学。除了干些挑水、种菜、扫地的杂活,其主要任务是上山牧牛砍柴捡粪,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偶有闲时,便拿出书来读,把外祖父教的那几本书反复温习,还临摹字帖,背着人画画。有一回上山牧牛只顾读书,误了砍柴捡粪,吃完晚饭后又取笔写字,被祖母数落一通:“俗语说得好:‘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天要是没有了米吃,阿芝,你看能怎么办呢?”此番话语齐白石谨记在心,此后再上山去,虽也带了书,却总把书挂在牛犄角上,等捡足了粪、砍够了柴之后,再取下书来读。他老年时有一首诗《忆儿时事》:“桃花灼灼草青青,乐事如今忆佩铃。牛角挂书牛背睡,八哥不欲唤侬醒。”忆的就是砍柴牧牛不误读书的旧事。

  齐白石27岁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作诗文绘画。胡沁园教他学习工笔花鸟草虫,还把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指点给他看,教他仔细临摹,并鼓励他学作诗文,“光学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自此齐白石学作诗文便成为自觉,其用功之勤非常人所及。他白天忙于卖画养家糊口,读书学习的事便都捱到晚上,又因家境贫寒,点不起油灯,常借松油柴火照明苦读。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读书的环境,却有读书的嗜好,穷人家的孩子读点书,就是这么不容易。正是他这样的勤勉苦读、持之以恒,为日后的诗文创作奠定了基础。齐白石在70岁时曾作诗回忆当年用功读书的情景:“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往事示儿辈》)

  随着交游渐广,齐白石得以见识临摹友人所藏的前人真迹,画艺渐进,名气渐增,卖画刻印所得足以让一家人过上好一些的日子,于是在离家不远的莲花寨下租得梅花祠的房屋,取名百梅书屋,在里面读书、学诗、作诗,一年内作诗竟达几百首,可见用功之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及至五出五归,饱览名山大川,视野胸襟为之开阔,在家乡一带画名大增,齐白石并不就此满足,而是每天读些古文诗词,想从根基方面下点苦功。他有诗道:“结茅岩上北堂居,林木萧疏秋气殊。蚁鼠不来尘不到,借侬补读少年书。”此时他的读书完全是自我砥砺,旨在更为高远的境界了。

  齐白石刻有“一息尚存书要读”的印章,这何尝不是他一生勤勉读书的真实写照!他的画有意境,有味道,耐品味,其实远不只是笔墨功夫精到,其诗书画印的浑然合一更使画面增添了味外之旨,体现了全方位的艺术修养。以其幼年不到一年的书底子,能有这般造诣,全是勤奋用功不辍得来。

  为避家乡兵乱、匪乱,齐白石57岁始定居北京。没有官职,更无俸禄,完全靠卖画刻印为生。起初他的画学八大山人,风格冷逸,理解欣赏者寥寥无几,及至听了画家陈师曾的建议,衰年变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求画者渐多,卖画生涯红火起来,姓名亦广为人知识。齐白石的一幅《却饮图》上有如此题跋:“凡我好友,最怜我爱我者,不在饮食,请以心爱,吾亦心领。孔子云,老者安之;苏子云,每出劳人,不如闭门之有味也。吾年老神倦,不能冒暑热,伤夜寒,作无益奔走。因画此图谨申鄙意,以免见招不应只罪。”此画作于1923年,正值变法时期,词跋足见其不喜热闹的天性,更是他珍惜光阴、闭门谢客、潜心作画的表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齐白石每天作画刻印从不间断,只有在双亲病重而又归家无望之时,心乱如麻,不耐伏案,任何事都停顿下来。他曾说:“三日不作画,笔无狂态。”意谓作画要勤奋,每日不停,天天握笔,才会心到笔到,达到良好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被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光荣称号。白石老人心情愉悦,为表达感谢,作画不辍,仅1953年就作画六百余幅。这对于九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一桩奇迹。直至去世前三个月,还画过一幅《牡丹》,这是老人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张画。齐白石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作画不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齐白石刻有印章“要知天道酬勤”,这完全是出于个人对艺术的感悟。他曾自言:“我由木匠而雕花匠,又改业画匠,直到如今,靠着卖画为生,略有一点成就,一句话概括,就在一个‘勤’字。”他的画有的题着“白石夜灯”四字,都是在晚上灯光之下画的。张次溪说,白石老人晚年戴着两副眼镜,照样作画不止。这种勤劳刻苦的作风,真是数十年坚持、一以贯之的。齐白石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书,值得后人用心去研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选自《传记文学》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C

  A.齐白石幼年时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家人也并不支持他读书,他后来能有艺术上的造诣全靠他个人自觉的勤奋苦读和成年后的笔耕不辍。

  B.定居北京卖画期间,齐白石生活穷困,处于谋生的考虑,齐白石接受了陈师曾的建议一改以前冷逸的路子,自创一派,画风和境界发生了质的飞跃。

  C.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作者的议论,既赞颂了齐白石勤勉苦读、持之以恒的艺术作风,也肯定了齐白石在绘画中体现出的全方位的艺术修养。

  D.本文以时间为序记述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历程,侧重展现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艺术成就,表现了一位伟大艺术家的高洁品格和可贵的艺术精神。

  (2)齐白石自言一生成就“就在一个‘勤’字”,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文本详细说明。

  (3)文末说“齐白石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书,值得后人用心去研读”,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考点】43:传记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基本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家人也并不支持他读书”错误,从文章来看,并非是不支持,生活的压力促使祖母对他提出批评,“全靠他个人自觉的勤奋苦读和成年后的笔耕不辍”不符合文意,还有老师的指点,如文章“齐白石27岁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作诗文绘画.胡沁园教他学习工笔花鸟草虫,还把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指点给他看,教他仔细临摹,并鼓励他学作诗文”有这样的表述;B、“齐白石生活穷困,处于谋生的考虑”错误,原文表述为“为避家乡兵乱、匪乱,齐白石57岁始定居北京.没有官职,更无俸禄,完全靠卖画刻印为生.起初他的画学八大山人,风格冷逸,理解欣赏者寥寥无几,及至听了画家陈师曾的建议,衰年变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求画者渐多,卖画生涯红火起来,姓名亦广为人知识”;D、非“艺术成就”而是“惜时如金”.故选C.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从“除了干些挑水、种菜、扫地的杂活,其主要任务是上山牧牛砍柴捡粪,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偶有闲时,便拿出书来读,把外祖父教的那几本书反复温习,还临摹字帖,背着人画画”“齐白石27岁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作诗文绘画.胡沁园教他学习工笔花鸟草虫,还把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指点给他看,教他仔细临摹,并鼓励他学作诗文”“为避家乡兵乱、匪乱,齐白石57岁始定居北京.没有官职,更无俸禄,完全靠卖画刻印为生.起初他的画学八大山人,风格冷逸,理解欣赏者寥寥无几,及至听了画家陈师曾的建议,衰年变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求画者渐多,卖画生涯红火起来,姓名亦广为人知识”“白石老人心情愉悦,为表达感谢,作画不辍,仅1953年就作画六百余幅.这对于九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一桩奇迹.直至去世前三个月,还画过一幅《牡丹》,这是老人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张画.齐白石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作画不止”等具体语句可以齐白石自言一生成就“就在一个‘勤’字”.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为,就是文章与作者有关的精神内涵的一些东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齐白石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书,使得后人用心去研读”,这一句非常形象,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极其鲜明展现了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以及崇高的精神品格,齐白石先生无论是在读书作文还是在绘画创作等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齐白石先生惜时如金,一生刻苦学习,90多岁高龄之时创作大量的作品,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这些精神品质,都是一位老艺术家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的去学习.

  答案:

  (1)C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①儿少时家贫辍学,在忙于牧牛砍柴等农家活之际不误读书学习,一有闲时便温习书本、临帖画画;②成年后拜师学画,临摹字画,学作诗文,白天忙于卖画养家糊口,晚上借松油柴火照明苦读.③成名之后,依然自我砥砺,读书、学诗、作诗不辍,常闭门谢客潜心作画,追求更为高远的境界.④晚年即便年事已高、视力欠佳亦作画不止.(每点1分)

  (3)这句话把“齐白石的一生”比作“一部厚重的书”,高度赞扬了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品格、①齐白石作为诗书画印皆工的全能型艺术大师,留下了众多非凡的艺术作品,为世界艺术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艺术作品与艺术成就值得世人传承.②齐白石的精神品格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惜时如金,一生刻苦读书绘画刻印,用功之勤非常人所及,而且数十年一以贯之;他不断追求更为高远的境界,衰年变法,立志在艺术上有所突破;他潜心艺术创作,不喜热闹,纯真朴实.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清嫂开荒 刘绍英

  站在澧水的防洪大堤上,清嫂望着外滩上金灿灿的油菜地,把自己笑成了一朵怒放的油菜花。

  夕阳很温暖地洒了清嫂全身,清嫂很满意很幸福地想,如果老天长眼,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早在十多年前,清嫂就看上了这块滩涂,多好的地啊,荒了多可惜啊,清嫂经常在自己的渔船上感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时候,死鬼男人还在。清嫂在集市上买了把锄头,正要规整规整这块滩涂时,男人甩了清嫂一巴掌,骂:“疯婆娘,吃饱了撑的吧?”

  清嫂害怕男人的巴掌和拳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嫂不声不响地把锄头扔在河滩上,摸着发烧的脸颊,默默地跟着男人回到了船上。

  男人还说了,大水一来,啥都淹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嫂认为男人打得很有道理,男人说的更有道理。但清嫂喜欢这块河滩的感情却一点没变。每次渔船停泊在这里,她就要动上一番心思,这么大一块地,入冬开垦,烧掉杂草做肥料,再点上油菜籽。清嫂的眼前就呈现出了满地的金黄。菜籽花一谢,就可点棉花钵钵,待到秋天,棉花又会炸满滩涂。清嫂想着想着的时候,常常会笑出声。“神经婆娘!”男人的一声骂,迅速地把清嫂拉回到现实中来。清嫂不舍地把眼光和心思收起,默默地补着千疮百孔的渔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年前,男人死了,再没人对清嫂甩巴掌和抡拳头了。清嫂存留在心底的那点想法,又蠢蠢欲动起来。冬天的时候,清嫂走上了杂草丛生的滩涂,她发现,土不是很硬,应该很好规整。如果借一头牛。不,不用借牛,自己身体好,还有使不完的劲。清嫂在滩涂上走来走去,惊异地发现了几年前丢弃的那把锄头,锄头已经生锈,安静地躺在一蓬衰草中等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嫂磨了锄头,没有同任何人商量,就毅然地决定在这块滩涂上开荒。

  整个冬天,清嫂把自己当成了一头牛,干劲十足地一锄头一锄头在滩涂上拓荒。

  清嫂烧掉了杂草,在开挖得松软的土地上点上了油菜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年春天很快地来了,油菜花泼泼皮皮地在滩涂上开得任性,花的香味儿一阵阵钻进清嫂的鼻腔,也惹得蜜蜂一群一群地飞过来,嗡嗡地响在清嫂的梦里。

  清嫂笑了。

  清嫂笑时,嘴角不当心落了一串口水。花期一过,油菜开始结荚,连续的几天暴雨,让清嫂忧愁起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雨不停地下,河水不断上涨,澧水变得浑黄而湍急,几天工夫,油菜就不见了踪影。

  清嫂把渔船停泊在大堤边,绝望地回头望着被淹没的那块地。男人在世时不让自己规整这块滩涂,就是早知道有这一天吧。

  清嫂伤心极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水过后,清嫂的油菜全被淹死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嫂发誓再不花费这样的工夫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冬天来临的时候,河里的鱼沉到了河底,澧水又到了禁渔期。清嫂把眼光投向了河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她不由自主地上了岸,抡起锄头,像牛一样,整个冬天河滩上都是她佝偻的身影。她烧掉杂草,点上了油菜籽,眼睛一直热热烈烈盯着这块她规整的河滩。她把这块地盯得青灼灼、黄灿灿,满地流金,惹得蜂儿蝶儿翩翩舞。

  清嫂笑了。

  清嫂笑时,嘴角不当心落了一串口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村干部找到清嫂的渔船时,清嫂正看着油菜花出神,嘴角刚好淌着一串口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村干部说:“你一个打鱼的,搭错了哪根神经,在这河滩上种油菜。河滩上是不能种农作物的,影响防洪。上面来检查,我是要挨批评的。”

  清嫂抹了一下嘴角,说:“河里禁渔了,鱼不准打,我们又没有土地,种点油菜不影响防洪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村干部说:“你说不影响就不影响?明天我派人把你种的油菜拔掉,要种地,和大堤内的村民打商量,租点地来种也可,反正出去打工的人多了,荒着的土地也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嫂说:“我没有钱租地。这块地空着闲着,没人栽种,多可惜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反正河堤的外滩不能种。”村干部不想再跟清嫂啰嗦,留下这句话,就走了。

  第二天,来了一拨人,他们就在清嫂的眼皮底下,拔掉了清嫂的油菜。那些油菜躺在地上,和清嫂一样,都一蹶不振,垂头丧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嫂发誓,再不规整这块河滩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吹皱了澧水河,也吹皱了清嫂的心思,清嫂终于还是没能管住自己,她把自己当成了一头牛,在凛冽的寒风中,搓两下手,挖会儿土。她想,村干部说河堤上有土地租种,可那毕竟是人家的土地,这块河滩闲着实在可惜。更何况,两个季节不准打鱼,若不是政府发点低保,生活都成了问题,哪里有钱租地?清嫂又想,如果过年的时候,拿点鱼,买点酒,去村干部家里拜个年,估计村干部就不会派人扯自己的油菜了。

  河滩上清嫂佝偻的身影显得很小很小。

  春天的时候,清嫂站在澧水的防洪大堤上,夕阳温暖地洒了她全身,清嫂很满意很幸福地看着铺满金黄的油菜地。她想,如果老天长眼,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的。

  (选自刘绍英新浪博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DE

  A.清嫂开荒可谓一波三折,清嫂想要规整滩涂时,她的丈夫对她又打又骂,后来种下的油菜果然被水淹了,说明她的丈夫很有预见性,是个聪明机智的人。

  B.小说在细节的设置上很用心,如清嫂去开荒时发现那把几年前丢弃的锄头虽已生锈却还在等她,既照应了前面锄头丢弃的细节,也透露出了农村惨淡的现实。

  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村干部与清嫂的对话以及他派人拔掉清嫂滩涂上的油菜可以看出村干部是个蛮不讲理的人,他想让清嫂给他送礼,以权谋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D.小说以夕阳下的清嫂望着金黄的油菜花结束全文,这满怀希望又不乏田园诗意的结尾,不仅呼应了开头,还突出了清嫂的形象,颇具艺术匠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E.小说蕴含着作者对以清嫂为代表的妇女在困难中不失追求的精神的讴歌,但同时又不回避她的性格弱点,还有对她命运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小说在刻画清嫂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

  (3)小说为什么三次写清嫂的笑,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考点】41:小说阅读.

  【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

  (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答】(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她的丈夫很有预见性,是个聪明机智的人”错误,主要是用丈夫反衬清嫂;B项,“透露出了农村惨淡的现实”错误,形象写出了清嫂的坚守.C项,“村干部是个蛮不讲理的人”不准确,村干部是怕影响防洪,“他想让清嫂给他送礼,以权谋私”不对,是清嫂打算给村干部送礼继续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概括人物形象,就应该抓住对人物的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通过阅读文本,小说中清嫂的热爱生活,吃苦耐劳,温顺而又坚忍执着,单纯而又不失心机等都是答题要点.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3)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原因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嫂的笑”是文章贯穿全文的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凸显文章“坚强执着面对困难生活”美好主题,较为别致的突出清嫂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答案:

  (1)DE(每项2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示例:①热爱生活.想通过开荒种地来增加经济来源,让日子过得好一些;油菜开花后,她看着满地的金黄,闻着花香,不当心落下了一串口水,忘我地憧憬未来的丰收.②吃苦耐劳.开垦滩涂时她不愿借牛,而把自己当成一头牛,一个人一锄头一锄头的拓荒.③温顺而又坚忍执着.她被丈夫大骂而从不反抗;她想开荒时被丈夫打骂,两次种下油菜又连遭水患和人毁,但她又执着地第三次种下了油菜.④单纯而又不失心机.她不考虑水患,只觉得滩涂荒着很可惜,一心想开垦种地,种下的油菜遭到了水淹;种下的油菜被拔掉后,想着给村干部送礼以继续种.(每点1分,共4分)

  (3)6分)示例:①“清嫂的笑”三次都出现在清嫂经历坎坷即将收获之时,表现了她无论如何都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热情,凸显了小说“坚强执着面对生活”的主题.②清嫂的三次“笑”突出了清嫂坚忍执着又质朴单纯的特点,丰满了清嫂的形象.③三次“笑”把清嫂的三次开荒串联起来,形成小说清晰的发展脉络,“笑”贯穿小说的始终,相互呼应又层层递进,使小说结构谨严有致.④清嫂的三次“笑”中寄寓了作者对他深沉复杂的情感,有赞美.

2017年语文高考题型全国一卷及语文复习检测试卷

高考是比知识、比能力、比心理、比信心、比体力的一场综合考试。祝高考成功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语文高考题型全国一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语文高考题型全国一卷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烽火,古代用于边防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