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柴姓姓氏渊源
柴姓,部分源于炎帝的姜姓,部分出自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高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柴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柴姓姓氏渊源
渊源一
据《通志》载:“柴氏,姜姓。齐文公子高之后。高氏傒,以王父字为氏。十世孙高柴,仲尼弟子。柴孙举,又以王父字为柴氏。汉有棘蒲侯柴武。裔孙守礼。五代周太子无子,以守礼子荣为嗣,是为周世宗。”《姓考》载:“齐大夫高张食采于柴,因氏。”又《千家姓》载:“平阳郡。”焦作柴氏为明初平阳郡洪洞柴家垣(庄)移民。
渊源二
源于鲜卑族和氐族、羌族等,出自东汉时期鲜卑吐谷浑部,属于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上汉化改姓为氏。东汉初期的鲜卑吐谷浑部,汉史中亦称阿柴虏、赀虏。
在东汉史籍中, “赀”原来是游移不定、 取柴(木)为寨的意思, 与“砦”通义, 特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栖息之地,因其部落“师行野次,竖散材为区落,名曰柴篱”而得其称,在历史地理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上多指“上谷以西至炖煌间”, 即今北京延庆至甘肃敦煌之间的北方河套至陇西的广博之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东汉桓帝执政时期(西元146~167年在位),“阿柴虏、赀虏”专指不同于东部鲜卑的西部鲜卑檀石槐所部。其时,在檀石槐领导的庞大鲜卑组织中,实际上不仅有吐谷浑部,还杂有大胡、丁令(高车)、西羌等诸多北方游牧民族,基本上是原来在匈奴统治下的鲜卑民族及其他北方民族。自北匈奴单于北遁之后,统称为鲜卑。
在檀石槐逝世后,鲜卑组织迅速解体,其吐谷浑部相对独立于其他鲜卑部落而存在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吐谷浑,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族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涉归分户七百使别部以牧。公元四世纪初,单于涉归死,其嫡子奕洛环(一作若洛环)继为单于,与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止于佨罕(今甘肃 临夏桴罕山,古称大力加山),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逐渐发展。
当时,原居于大力加山的著民为氐族、羌族部落,其中有念氏部族,按地域分布,当属于氐族,后汉史中统称其为氐羌。吐谷浑部 利用强大的军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力量 攻打分散于大力加山地区的各个氐族、羌族部落,吞并和融合了氐、羌各部,使吐谷浑部迅速扩大,成为当地强部,并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包括该地区的羌族部族。之后,吐谷浑部仿汉制建立了准国家机构。
在吐谷浑部一度强大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吐谷浑·树洛干、吐谷浑·阿豺、吐谷浑·慕及吐谷浑·慕利延,都是念氏的儿子,他们在念氏的精心培养下,个个都成长豪杰。
从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七年~南朝宋 孝武帝刘骏元嘉二十九年(西元411~452年), 在王后念氏的教导下,四兄弟遵行了吐谷浑·视罴所开创的“舍幼立长”的优良传统,推行了“兄死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在西秦、南凉、北凉、大夏国等对吐谷浑王国虎视眈眈之时,四兄弟审时度势,发奋图强,巧妙地斡旋于这几个邻国之间。对内,他们实行了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大力发展生产,并积极招集抚纳周边羌、氐、戎等少数民族和邻国失业的老百姓。对外,在积极与邻国结好的同时,也乘其相互争战、自顾不暇的时机,坐收渔翁之利,向四边扩展吐谷浑的势力。由于穷兵黩武,几个曾在中国西北横行一时的羌、氐部落国家很快走向了灭亡,而吐谷浑王国却迎来了自己的强盛时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一时期,吐谷浑·阿豺向南方挺进,拓土到了四川松潘(龙涸)、黑水县芦花镇东北一带(今甘肃平康);吐谷浑·慕向东推进,将吐谷浑的东边疆界扩展到了渭河之源、三秦之边;吐谷浑·慕利延则向西远征,将吐谷浑的势力延伸到了喀喇昆仑山,并一度从新疆且末南征,征服了于阗、宾(今克什米尔地区)诸国,使吐谷浑王国在当时成为西北地区举足轻重的强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至南北朝时期,吐谷浑部渐有城固居,基本上改用汉语、汉字,并与北魏王朝及南朝诸国有密切交往。到了公元南朝陈,其王吐谷浑·夸吕自号可汗,建都于伏俟城(今青海湖西二十二公里处)。到隋开皇十一年(西元591年),隋文帝杨坚曾以光化公主妻其王。隋炀帝杨广大业五年(西元609年),隋炀帝出隋军尽取其地,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到隋朝末年,吐谷浑部又乘中原内乱之机复其故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九年(西元635年),唐王朝遣大李靖率大军击破吐谷浑部,改立吐谷浑·诺曷钵为可汗。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王朝以弘化公主妻吐谷浑·诺曷钵,赐改姓李,加封其为青海王。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王朝攻破其国,吐谷浑·诺曷钵率残部奔凉州。至唐高宗李治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尽据吐谷浑部原属地。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唐朝政府迁其部于灵州地区,并专置一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而吐蕃王朝在后来占据灵州后,吐谷浑部更东迁至朔方、河东两郡一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在诸多地方蕃镇割据势力彼此之间的拉锯战中,吐谷浑部支离分散,部族人等散处于中原各地,相对集中于燕云地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了大辽耶律·阿保机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燕云地区割属契丹部,这部分吐谷浑人便臣役于契丹,后世文化上多融合于汉族或其他民族。而留居在青海地区的吐谷浑遗民,今有学者认为即为现代少数民族中土族同胞的先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文化上融合于汉族的原吐谷浑部族人中,有取汉史故称为文化上汉化姓氏者,称阿柴氏、阿赀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柴氏、赀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华北柴氏。正确读音作zhài(ㄓㄞˋ),今音读作chái(ㄔㄞˊ)亦可。
源流三
南朝陈朝时, 莆田林氏林禄传十世林英, 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任贵平主簿, 居住在福建 莆田北螺(今莆田 西天尾镇林峰村)的林英 迁居 今江西 波阳县, 生子林士弘。据《柴林谱序》、柴中行《柴林谱叙附刻》、《柴林世系家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林英生子礼,林礼生子士弘。林士弘为字世荣,为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林士弘随同乡率众起义,任为大,在鄱阳湖大败隋军。许多豪杰杀隋令以附林士弘, 因之声势日盛,发展到十多万人,后来,林士弘称帝,国号“楚”,定都豫章,年号太平,《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 》:“北至九江、 南洎番禺,悉有其地” :曾控制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东广州)的广大地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林士弘被唐军战败,战败投降,后退守到今江西 ,其部属离散,后裔为避祸改林姓为柴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林士弘的楚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7年,是隋朝后唐朝初期南方最大的政权,楚国消亡后,为避祸改姓为“柴”,其后裔又迁多地,林士弘的部分家族逃匿在浙江杭州山中,其中一支迁往邢州龙冈尧山(今河北 邢台市 隆尧县山口乡西山南村 )居住并逐步发迹,传至十三世荣公,接后周帝位, 史上赫赫有名的“周世宗”柴荣即是林士弘后裔, 他安顿流亡农民,减免苛捐杂税,惩治贪官污吏,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为后来五代十国的富足局面奠定了基础。
历后梁至后周, 林士弘裔孙柴守礼有妹妹嫁与郭威(后周太祖),被立为皇后。郭威无子, 过继以柴守礼之子柴荣嗣立为帝,郭威就将荣公收养为嗣,改名郭荣,随郭威开始戎马生涯。柴荣即五代后周世宗,继郭威帝位五年(955—959年),在北伐契丹的征途中患病, 回京逝世,其子柴宗训七岁即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郭称帝后,任命柴荣为澶州节度史,校检大保,并封为太原郡候。不久调回京师,加封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参与朝政。次年三月,任开封府伊,进封晋王。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太祖崩于慈德殿,时年51岁,公接周朝嗣大统即位,帝号周世宗皇帝,年号继用“显德”。
959年,柴荣病逝,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成为后周恭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60年年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得柴氏后周江山,建立宋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半年后“陈桥兵变”后,柴宗训禅让于赵匡胤, 赵建立北宋,诏封恭帝为郑王,安置于房州。 当时柴荣之弟柴穆率子柴惿等起兵反宋,集兵郑州, 宋太祖遣大军镇压。 当时柴太后健在,忧恐不安。开宝六年(973年),宗训假托病故,喻其族人携其子咏逃至福建 剑州顺昌县济南山隐居避难,改柴姓复回林姓,易名判官,并以山名称“济南林氏”,并选用“济南”为堂号, 但汉代宣帝时林尊称盛山东济南,族人已有“济南林氏”的称谓,故宋代始于林判官的林氏族人,另称“新济南林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林宗训易柴复林后, 适值北宋进行统一南方的战争,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国为宋所灭,林宗训又开始开始逃亡历程,从剑州回到士弘祖居地莆田, 后续迁偏远荒凉的宁化落籍。 林宗训生子四,朝、宝、厚、严,子孙遂分衍闽西及赣南、粤东多地。林宗训曾孙千六郎讳融,宋神宗时为员外郎,仕南昌太守,宋元佑初(1086年),因兵乱,林融夫人巫氏携六子(五一郎、五二郎、六三郎、七郎、八郎、九郎)及六三郎(一说五三郎 ,又说六郎 )之子万一郎 、万二郎 、万三郎 , 从宁化石壁迁长汀河田开居。此后,五一郎 、五二郎、六三郎继迁武平、上杭。八郎徙居濯田巷头,九郎迁武平中堡。此一世系,称为“回闽世系”,林宗训为林姓“回闽始祖”。林融则为闽西长汀、上杭、武平等县柴林世系林姓始祖。 今龙岩地区林姓尊林士弘,这些柴姓人只认林英为祖。
渊源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源于蒙古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⑴.蒙古族柴尔吉惕氏,源出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开国功臣阿剌忽失所属的吉惕忽里部,在成吉思汗大分封时,阿剌忽失管辖五个汪古千户,柴尔吉惕氏是吉惕忽里部的一个分支,以部为姓。在明朝中叶以后,明朝赐降明有功的蒙古人柴尔吉惕氏即以原部族名称首音的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即改汉字姓为柴氏
⑵.蒙古族海鸠特氏,源出成吉思汗铁木真左帐卫队的称呼,蒙古语“海鸠特”的汉义即为“偏坡、旁侧”,延伸义为“左侧护卫”。其在元朝末期即有改汉字姓为柴氏者。
⑶.蒙古族哈吉古特氏,原为回鹘民族,其实为西夏党项民族的一支,后在大蒙古汗国时期归附于成吉思汗,称“哈吉古特”,汉字义为“遵从圣者”,后多改汉字姓为柴氏。
蒙古族柴氏正确读音皆作chái(ㄔㄞˊ)。
渊源五
源于满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赛密哷氏,亦称塞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白号姓氏,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Saimire Hala,是满族最古老姓氏之一,为满洲巨族,人口众多,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 布列亚河流域)、齐齐哈尔、长白山区和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改汉字姓为柴氏、赛氏等。随后达斡尔人中也出现柴姓。
满族柴氏正确读音作chái(ㄔㄞˊ)。
柴姓分布
柴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山西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柴姓的百分之十三,另外,河北亦多此姓,两省柴姓约占全国汉族柴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如今柴姓人口一百三十五万多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猜你喜欢:
1.百家姓之柴姓
2.百家姓之黎姓
百家姓之柴姓姓氏渊源
上一篇:百家姓之曾姓的历史发展
下一篇:百家姓之常姓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