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温姓由来_百家姓温姓迁徙分布
温氏枝叶繁茂,玉树临风,约从晋代开始,从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区向全国各地播迁,近现代以来,不少温氏族人频频向海外迁徙,从而形成了分布于海内外的温氏。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温姓由来,希望大家喜欢!
百家姓温姓由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温(Wē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以封地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他的儿子叔虞于唐,号唐叔虞。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名命姓,称温姓。
2、出自郄姓,亦以邑名为氏。据《广韵》、《万姓统谱》等所载,周初,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攻灭狄人,温就成为晋国大夫郄至的封邑。当时郄至在鄢陵之战中指挥晋军打败楚军,成为晋国执政大臣,郄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引起其他晋卿的嫉妒。晋厉公对郄氏专权不满,早就想找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打猎,郄至打着一头野猪,派人给历公送去,却被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郄至一怒之下射死孟张。晋历公对此大为恼火,说:“这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决定除掉郄氏。这个消息被郄氏知道了,郄锜便主张先攻杀历公,郄至却认为宁可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结果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郄氏有怨仇的臣子灭掉了郄氏。郄至的子孙中有逃到国外的,以封邑命姓,称温姓。
3、出自高阳氏,亦以邑名为氏。据《唐温侯碑》所载,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封于温邑,其后以封邑名为氏。
4、回族中有温姓。源自明代融于回民族的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岛)的苏禄东王巴都噶?叭哈利之子温喀刺及后裔。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东王巴都喀?叭哈剌率领包括家人在内计三百余人的庞大使团来燕京访问,因病逝世于山东省德州的北营村,留下次子温塔刺和三子安都鲁及王妃守墓并定居中国。因温安兄弟俩皆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又近同于回族,后便融入了回民族当中。其温塔刺取名子首音为姓(安都鲁亦同),遂产生了温姓。关于温(安)姓的来龙去脉,在温氏十六世孙温寿文于1934年编修的《温安家乘要录》中作了详细记载,颇具研究参考价值。此外,据薛文波《回回姓氏考》载,河北保定地区安、温两家回族‘有安温两家不分之说”,并‘自言其先世为蒙古人,来自蒙古安塔拉之温都鲁地区。其先世弟兄二人,采用汉姓,系按两地名之首育分安、温二姓。”依据这段‘自言”来看,如将其“蒙古地名”——“安塔拉”和“温都督”的首字一对换,这便是山东德州苏禄东王之子“安都鲁”。“温哈刺(塔拉)”。这显然不是巧合。再有,山东德州和河北保定均有“温安(安温)两家不分”、“其先世兄弟二人‘采用汉姓”’之共说,显然是同出一脉。“人名”与“地名”之别,只恐是另有原委。由此可断言,山东德州与河北保定的温安(安温)两姓应是同祖同宗。温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河北地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出自他族改姓:
① 据《唐书》所载,唐代康居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境至俄罗斯一部),国王姓温,后入中国,自成温姓。
② 据《通志》所载,北魏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单姓温。
③ 金时女真人温迪罕氏汉姓为温;据《唐书》所载,唐时彭城长史刘易从之子刘升流放岭表,免归,改姓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 清满洲八旗姓温特赫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汉姓为温。
⑤ 今台湾土著、布依、土家、黎、壮、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得姓始祖:温季。名郄至。其家族显赫,世代任高职于晋国。郄至在与楚进行的鄢陵之战中,出谋献策,身先士卒,为大败楚军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于温地,人称温季。不意功高震主,遭人猜忌,又恰逢晋厉公厨师孟张仗势抢夺温季之鹿被温季射杀,厉公以此为口实,派人去抓温季,有人透露消息给他,并劝他先行动手,杀厉公另立新君,温季不为所动,乃被厉公诛杀并殃及子孙,有子孙避逃国外,因他以死来表忠心,是古来少有之忠臣,其后子孙尊他为温姓得姓始祖。
百家姓温姓迁徙分布
历史发展
先期的温姓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中部,主要集中于河南、山西地区。西周初,温人一支向西迁到甘肃祁连山,与月氏人相遇,成为月氏人中的温部落,再往西迁的温人在新疆南部建立了温宿国,成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朝初,温姓已经在山西太原形成望族,在华北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汉代的常见姓氏之一。
汉、晋、南北朝以后,我国北方战乱频繁,北方地区温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口急剧减少。一部分人向西北迁移,一部分人与中原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纷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最终成为南方的著名姓族。
宋朝时期,温姓大约有2万人,这一数字不包括外族统治下的北部和西北地区的温姓。温姓为宋朝的小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广东和福建三省。南北温姓人口几乎各占一半,全国形成了中原、粤闽两大块温姓人口聚集区。河南为温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温姓总人口的50%。
明朝时期,温姓人口激增,大约有近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上升为明朝第一百一十一位姓氏,这一数据包括了北部和西北地区的温姓,因此温姓的人口急剧上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这两省温姓大约占温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陕西、浙江、广东三省。江西为温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温姓人口的46%。全国形成了北部晋陕、南方粤赣浙两大块温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其人口的流动主要由中原向西北和向东南两反向移动,初步形成了南北温姓分布的局面。
当代分布情况
当代温姓的人口已达到190余万,排在全国第一百零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温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两省,大约占温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福建、山西、河北、河南、浙江、山东,这七省的温姓又集中了34%。广东居住了温姓总人口的25%,为温姓第一大省。全国已形成粤赣闽、四川和华北三块温姓人口聚集地区。温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赣闽台、广西东部、浙江南端、湖南温南部、川I甘青交界地区、陕宁北部、山西大部、内蒙古中部、京冀西部,温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24%以上,最高可达1.1%以上,以上地区复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19.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2%的温姓人群。在青海湖以西的其他地区,温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08%--0.24%之间,以上地区复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4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46%的温姓人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海外温姓人口主要分布于东南亚。
百家姓温姓历史名人
温 峤: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东晋名臣。博学能文,工书。咸和初为江州刺史,封始安郡公,累官至骠骑大,卒于平苏峻之乱,终年41岁。
温 璋:大雅六世孙,唐代官吏。以父荫累官大理丞,擢邠宁节度使转京兆尹,为政严明,后为直谏贬振州司马。温日观: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宋末元初画家。僧人,法名子温。善草书,喜画葡萄,须梗枝叶,皆草书法,时人以温葡萄称之。传世《葡萄图》流入日本。
温 新、温秀:河南洛阳人,明代官吏、诗人。兄温新官户部主事,精于诗;弟温新亦善诗,官知襄阳府同知。
温 纯:陕西省三原人,明代名臣。官左都御史,倡诸大臣伏阶泣请皇帝罢矿税,清白奉公,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
温 达: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宰相。历任陕西道御史、镶黄旗管旗大臣、内阁学士、户部侍郎、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宰相)等职,颇受康熙重用。
温子升:后魏中军大。他博览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对策高第,补御史。有文集35卷。被誉为“江左文人”之一。
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大雅、大临、大有):太原祁人,唐代名宦。兄弟三人,俱知名于当世。高祖时,彦宏参与机务,官吏部尚书,封黎国公;彦博初从幽州总管罗艺,后随罗艺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于阴山苦寒之地,归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宰相),封虞国公;彦将官至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温庭筠:太原祁人,温彦博裔孙,唐代词人和诗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作赋八叉手而成,时称温八叉。精通音律,诗词风格浓艳,词藻华丽,多写闺情,乃花间派鼻祖。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及《金荃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温体仁:浙江省乌程(今湖州)人,明代宰相。进士及第,历任编修、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崇祯四年(1631年)入阁,不久升为首辅。其为相八年,崇祯对其恩崇无比,而温对上一味迎合,对下严厉刻薄,几无政绩。
温以燠: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县)人,清代学者。文章诗词,均斐然可观。工书法,师颜真卿,瘦硬似柳公权。
温文禾:归安(浙江省吴兴)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山水宗黄公望,著墨淹润,神韵天然。有《辛夷花馆诗稿》。
温生才:广东梅县人,民主革命烈士。1907年加入同盟会,后与李佐汉等组织暗杀团,决心刺杀清军水师提督李准,后误杀清广州副都统兼署广州孚琦,旋即被捕并被杀害,时年41岁。
百家姓温姓郡望堂号
1、郡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平原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北部平原县一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原郡:战国时秦置郡,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汲 郡:晋代时置。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汲县一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河郡:汉高帝时置。相当于现在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2、堂号
三公堂:唐朝时,温大雅(温彦宏)为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其二弟大临(温彦博)为中书令,封虞国公。三弟大有(温彦将)为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
此外,温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雅儒堂”、“梅香堂”、“预顺堂”等。
猜你喜欢:
4.温姓女孩名字
百家姓温姓由来_百家姓温姓迁徙分布
下一篇:百家姓文姓起源_百家姓文姓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