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的节日_赫哲族的节日有哪些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部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平原”沿江地带。那么你想知道赫哲族的节日是什么吗?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赫哲族的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赫哲族的节日
赫哲族的河灯节
“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都会在这天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作为赫哲族主要集居区之一的饶河县,在地方政府的热情鼓励和具体支持下,还成立了赫哲族研究会,为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整理,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赫哲族歌舞、宗教、传统技艺和饮食文化也得到了大力弘扬。笔者日前在饶河,有幸亲历了赫哲人放河灯的传统祭拜仪式、祈福仪式,尤其是那萨满教的祭典表演显得很神秘,听不懂这些赫哲人说什么,但大体明白他们在祝福,在祈祷!
赫哲族的鹿神节
鹿神节来源于赫哲族早年对虎神的崇拜,把猎物丰收以寄托于虎神的保佑,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风节。每年九月九,赫哲族就要过鹿神节。目的是为了祭把虎神,庆祝出猎顺心如意,祝贺部族人丁兴旺。因为祭虎时全村要跟着萨满跳鹿神舞,故又称鹿神节。这一天全村人出动,点上篝火,供上酒肉,载歌载舞,跳鹿神舞以祭祀虎神。一到鹿神节,村里的萨满就要穿上神服,敲响神鼓,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踏着“咚咚”的鼓点,欢歌载舞。
赫哲族的乌日贡节
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节日的内容丰富多采,除了各种 民族体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竞技活动,还有最热闹的群众性的聚餐宴饮活动。
赫哲族的赫哲族春节
春 节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欢乐的节出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热情好客的 赫哲族人摆下"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 "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味道十分鲜美。令人尊敬的民间诗人(依玛堪)在新春佳节,用诗歌把美好的祝愿献给大家。老人们向他敬酒,听他讲故事, 尽兴而归。妇女们?quot;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迷恋的是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项比赛。到处是欢歌笑语。赫哲族的传统节日,赫哲族的风俗习惯
赫哲族的二月二
赫哲族传统的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期一天。赫哲族要用旧历年(春节)杀猪时留下来的猪头供神,并祈求风调雨顺,渔猎丰收。
赫哲族的小年
赫哲族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的节日。关于节俗的用意,与汉族说法相同,是为了送灶神上天。为使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要往灶神画像的嘴上抹“拉拉”(一种粘粥饭)。有的把“拉拉”抹到灶门上,目的都是为了把灶神的牙粘住,不要到玉帝面前去乱讲。灶王爷的嘴是不能全给封上的,否则上了天连“好事”也“言”不了啦。赫哲族对火非常爱护和崇拜。过去赫哲人认为有火神爷爷“佛架玛玛”,并供有使用火的“都热马林”神。谁家死了人还参加捕鱼,到江边架起篝火,让烟火熏掉晦气。赫哲人把灶神与火神视为同一神。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向供在锅灶后面墙上的火神磕头。从正月初一至初五,每天早晨都得给火神磕头。磕头时老人跪在前面,女人孩子跪在后面。老人还要代表全家求火神保佑年景丰收,孩子平安等。
赫哲族的民族简介
赫哲族的分布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少数人散居在饶河县、抚远县、桦川、依兰、富饶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中国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三江沃野,山水纵横,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特产——鳇鱼、鲑 鱼、三花五罗、貂皮、麝鼠……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这里的富庶。搜索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赫哲族的语言文字
赫哲族作为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其主要聚居区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能用传统赫哲语交流的只有十几位60岁以上的老人,绝大部分人都已转用汉语。但赫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俄罗斯境内赫哲族使用基里尔字母拼写赫哲语。至今伯力仍有13所学校教赫哲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5354人。使用赫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
赫哲族的舞蹈
赫哲人能歌善舞,从早年流传下来的舞蹈种类很多主要有萨满舞、天鹅舞、叉草球舞、鱼鹰舞、篝火舞等。其中叉草球舞是赫哲族人依据叉草球传统游戏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而作的那刚健飞腾的舞姿,表现了赫哲青少年从小学习狩猎、叉鱼的本领。篝火舞是根据早年的跳鹿神舞整理加工的舞蹈,以示庆祝渔猎丰收。人们围在篝火旁偏偏起舞十分热闹,又称《欢乐的网滩》。反映从事渔业活动的舞蹈如民间舞蹈《冬钧》,表现了赫哲人在冰天雪地捕鱼情趣,这舞是一女子三个舞,激越,含蓄而又潇洒飘逸,反映了赫哲族妇女的勤劳勇敢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开江乐》描绘了一对赫哲族青年夫妇开江捕鱼前一段生活场景,反映赫哲族青年渔民对家乡的热爱,对幸福执着追求。这是一个双人舞蹈,俏丽、明快,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祭祀跳神的萨满鼓舞,或模拟鸟飞的“哈康布力”和“天鹅舞”等等,都在潜藏着一种对未来美好追求和向往,在舞蹈中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用舞蹈传递着这个民族的向上、淳朴和幸福。
赫哲族的风俗习惯
赫哲族的习俗
赫哲人在饮第一口酒前,要用筷头蘸少许酒甩向空中和洒向大地,以示敬祖先和诸神。但不喜欢喝茶, 有时也把小米炒焦后沏水喝,或把野玫瑰花和嫩叶以及小柞树的花苞采来晒干沏水当茶喝,但大多数一年四季均喜欢喝生凉水。 赫哲族妇女生小孩时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鲫鱼汤、嗄牙鱼汤、兔子肉汤以及“莫温古饭”、面片、面汤、鸡蛋等食品。产后三天内不能吃青菜,以免产妇和婴儿泻 肚。在坐月子期间均吃滚烫的热饭,以免受凉,影响身体健康和奶汁。 赫哲族人死后,必须用面粉制成油炸薄面块和各种形状的薄面点心,供在桌上,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也食用。
赫哲族的饮食
赫哲族人喜欢吃“拉拉饭”和“莫温古饭”。“拉拉饭”是用小米或玉米小渣子做成很稠的软饭,拌上 鱼松或各种动物油即可食用。“莫温古饭”是鱼或兽肉同小米一起煮熟加盐而成的稀饭。现在与汉族相同,绝大部分人家均吃馒头、饼、米饭和各种蔬菜。 赫哲族有一些独特的鱼、肉类风味食品,可以分成:生食有生鱼干、生肉干和新鲜生鱼。新鲜鱼的吃法较多,主要是拌菜生鱼。还有一种冬季食用的冻鱼片,如果尊 贵的客人来了,有一盘冻鱼片是上等的下酒佳肴,其味鲜美凉爽,现在仍然备受人们的欢迎。 熟食如加工好的鲟、鳇、鲑鱼子,其营养价值较高。也将鱼片和兽肉蒸、烤、煎、炖、煮、炒等技法加工后食用。其中鱼松每餐必不可少。 典型食品有:拌菜生鱼,赫哲人叫“他勒卡”,鱼松,赫哲人叫“它斯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朝初期至民国初年以前,赫哲族传统的饮食结构十分单一,《东北边防辑 要》(卷上)“居住在尼满河源者,曰奇雅喀喇。其人黥面,地产貂,无五谷,夏食鱼,冬食兽以其皮为衣。”鱼肉成为赫哲族饮食的重要来源。在传统饮食中鱼肉 菜肴种类十分丰富。据清史籍《竹叶亭杂记》记载在交给清廷的贡品中,油炸白肚鳟鱼肉钉十坛、鲟鳇鱼三尾、翅头白鱼一百尾、鲫鱼一百尾、白肚鳟鱼肉钉、烤乾 白肚鳟鱼肚襄肉、油炸鳇鱼钉、草根鱼、鱼油等。其中鲟鳇鱼全身都是宝,鱼翅、鱼尾、鱼肚都是名菜,鱼肚还可以熬胶。最出名要数刹生鱼了,赫哲人对客人和朋 友常常以请吃刹生鱼为敬,这已成为他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了。其做法即将刚刚从水中捕捞上来的新鲜的鳇鱼,鲟鱼等鱼杀生放血,清洗干净,切成薄片放醋、佐料 即可食用。同时还有烤鱼片,将鱼切成大片再用木签串起来,涂上调料,在火上烤熟即可。以及炸鱼块、蒸鱼干、清炖鱼、炒鱼毛、晒鱼干、晒鱼条等,同时鱼油也 是他们重要食用油。除吃鱼肉、兽肉外,赫哲人还会吃一些如小米、生木耳、蘑菇、野菜等食物。从传统饮食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赫哲人饮食自身的独特之处,正是 这种渔业生产的进步发展,相应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二者相互影响,促使赫哲族社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赫哲族的饮食也 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民国时期,例如盐、小米、白酒、面粉等食物不断流入,使赫哲族的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到现代已与汉族饮食结构基本相同,但鱼始终 都是赫哲人不可缺少食物之一。
赫哲族的服饰
鱼皮衣服是过去赫哲族独有的民族服装。充分说明了赫哲人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顽强意志与高度智慧。鱼皮衣服是把鲢鱼、鲤鱼等鱼皮完整地剥下来,晾干去鳞,用木棒槌打得像棉布一样柔软,用鲢鱼皮线缝制而成。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象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袖管宽而短,没有衣领,只有领窝。衣裤肥大,边沿均有花布镶边,或刺绣图案,或缀铜铃,显得光亮美观。鱼皮套裤,有男女两种。男人穿的上端齐口,裤脚下沿镶黑边。冬天穿上狩猎可以抗寒耐磨。春秋穿上捕鱼可防水护膝。不过,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赫哲族服装的材料及式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鱼皮不再是赫哲族的遮体服饰,而是作为一种民间工艺被收藏于艺术的宝库博物馆之中。赫哲族的传统节日,赫哲族的风俗习惯
赫哲族是一个以鱼为生的民族,十分善于利用渔业资源,除了吃鱼肉,鱼油之外,鱼皮也被人们广泛利用。“赫哲所居与七姓地方之乌扎拉,洪科相接,性强悍,信鬼怪。男以桦皮为帽,冬则貂帽狐裘,妇女帽如兜鍪,衣服多用鱼皮,而缘以色布,边缀铜铃,亦与铠甲相似。以捕鱼射猎为生,夏航大舟,冬月冰坚,则采冰床,用犬挽之。其土语谓之赫哲话。岁进貂皮。”因此众多鱼皮制品构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服装、被褥,多是鱼皮原料缝制的,比较典型如鱼皮套裤,并有男女之分,赫哲语称男鱼皮裤为“敖约刻”,上品为斜口,可扎在大腿根或吊系在裤腰带外。妇女鱼皮上衣主要是长衫,上身紧下身松,腰部略有收缩,类似于旗袍,但不如旗袍线条毕露,它的线条疏落,略有起伏,上下浑然,给人以质朴大方的整体美。赫哲人早年穿的鱼皮套鞋大部分用熟化、怀头、哲罗细鳞鱼类狗鱼等鱼皮制成,主要用于冬季干活穿着,既轻便于又暖和,而且不透霜,可谓多种功效于一身。鱼皮绑腿是猎人行猎时必须装备打起绑腿主要用于在雪地上、树林里、灌木林中或草甸中行走,行走时极为利索。以及鱼皮手套,鱼皮口供等制品这些鱼皮制品既轻便、耐潮、抗寒。而且各种服饰古朴美观,体现出独特民族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赫哲人的生活也和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一样接纳了先进的生活方式和材料。就服饰而言,很多赫哲族人的服饰已经完全接纳了现代的服饰模式,特别是民国时期传统的民族服饰逐渐减少。随着老一辈人的故去,一些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用品也在逐渐消失,鱼皮服饰及制作工艺成为亟待保护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