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助人为乐的典故
古代助人为乐的事情也是有很多的,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助人为乐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助人为乐的典故:李士谦乐善好施
北朝魏齐时,有位叫李士谦的人,家庭非常富有,但人崇尚节俭 ,为人慷慨,常周济老百姓。有一年春荒,许多人家都断了粮,李士谦就拿出一万石粮食给乡里的缺粮户。到了秋天又遇年成不好,庄稼欠收。借了粮的人都要求延期偿还。李士谦说 :“我借粮给你们是为了帮大家度荒,不是为求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粮就不用还了。”于是他请来一些欠粮的人吃饭,在吃饭时当着大家的面烧毁了全部借据。第二年粮食丰收了 ,许多人挑粮来还,李士谦坚决不收,还粮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李士谦乐善好施30年,在 隋文帝开皇八年去世。他所在的赵州一带有1万多人为他送葬,哭声动地。
李士谦简介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今字子约,赵县)人。幼年丧父,孤身事母;又敏慧好学,莫敢弛惰。十岁即通经史,能撰文。魏广平王辟为参军(王府中的重要幕僚)。后因北齐篡魏,去官归家。隋朝建立后,子约毕志不仕,屡征不应,在家与母亲相伴度日。及母亲去世,便舍去家宅为伽蓝,延请僧人居住;自己则脱身游学,博览内外经籍,归心佛乘。
李士谦人物评价
我们看李先生的一生,因为深明佛理,所以在家能孝亲,在社会上能力行善事,他把大部分的家产用以布施穷人,毫无求名邀功之心,像这样实行六度万行第一的“布施波罗蜜”,真已达到了“三轮体空”的地步,其程度已至菩萨的境界,决非普通凡夫所能及。尤可贵的,他还博引历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上轮回报应的事实,破除世俗“断”“常”的邪见,足以警醒千古的痴迷,难怪他去世的时候,地方上的人都要同声痛哭,真可说是生荣死哀。
李士谦相关资料
子约以君子自期,尝谓人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隋书》卷七十七,《李士谦传》)一生进学修德,乐善好施。子约家境富有,却躬处节俭,每以振施、立德为务。州里人家有分财不均而相诉讼争斗者,常常自出其财以补其少者。有耕牛进其田者,子约则牵之阴凉处喂食,然后还于主人。其家仆尝逮住一个偷粟者,子约安慰说:“穷困所致,无相责也”。(同上)然后放其回家。遇上灾荒之年,子约家常设粥以救济或出粟以贷乡人。时值第二年仍然欠收,借家无力偿还,皆来谢罪。子约却待以酒食,当面把数千石的借粟契约一并烧毁,笑曰:“债了矣,幸勿介意也。”第三年粮食丰登,乡人争相前来还粟,子约皆辞而不受。乡人称其大德,感激不尽。(见《宋史》本传)
子约善谈名理,为了宣传佛教的思想学说,多方辩惑开导众人。尝有一客人不信佛家的因果报应之说,谓“报应之说,唯佛书载之,世典皆无。”子约回答说:“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高门待封,扫墓望丧,非报应乎!”说明世典也不乏此说。且又说:“佛经云,‘轮转五道,无有穷已’,非即贾谊所言‘千变万化,末始有极’之谓乎,佛道未东,而贤者已知其然矣。”贾谊是汉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作有《鹏鸟赋》曰:‘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这本来是在说明万物的自然变化。子约在此却将其和佛教的轮回说连系起来,并且认为贾谊在佛教还未传来之前就已认识、说明了轮回报应的道理。子约还为此举出了许多传说中报应的事例,其目的在于宣传佛教学说。客人又举北朝无神论者邢邵(子才)之话,“岂有松柏后身,化为樗栎?”以说明无轮回报应。子约回道:“此不类之谈也。变化由心,木岂有心?”认为木非动物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人类,不可类比,坚持了佛教学说。子约还有句关于三教优劣的名言:“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把佛教举于最优胜的地位,而儒家则置于最下。(参见《居士传》本传。《宋史》本传)
子约终身不饮酒,不食肉,口无杀害之言。闲居时,常危坐终日,禅诵不止。六十六岁时终于家。乡人为其树碑纪念。
猜你喜欢:
1.助人为乐的典故
4.助人为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