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服饰文化>

清代妇女发饰介绍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统治清代的满族原生活于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渔猎、耕种、采摘的生活方式。为了行动快捷,便于骑射,满族男女都有辨长盘髻的习惯。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清代妇女发饰介绍,希望你喜欢。

  清代妇女发饰

  大概演变流程:

  清入关前 辫长盘髻

  清初 小两把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中期 高髻、平头

  清晚期 一字头

  入关前辫长盘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即将头发集于头顶编一长辨,盘一圆髻。当时无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发式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开始仍然还保留着原民族的特点,除发式十分有特点外,服饰也突出了满族特有的韵味。

  到了清初流行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因为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 。

  慈安

  “小两把头”的特点,是用本人头发梳成,无法戴份量重的金银首饰。这种发型主要从实用出发,是无论贵族女子还是平民满族女子都梳的发型。

  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经济发展,后妃发式也出现了由小到大,由实用型向着美容、美饰的审美型发展。到了乾隆盛世的黄金时代,清代宫廷处在特殊的位置上,全国各地的名贵首饰源源不断地贡进清宫,大大刺激了宫廷后妃追求美饰的心理。但是,要这些份量可观的金、银、玉、珍珠、宝石的首饰戴在头上,“小两把头”发髻就显出许多不足之处。于是,一种新的梳头工具——发架应运而生,而发式也随之有了改变。

  发架有木制的,也有铁丝拧成的,形似横着的眼镜架。梳头时,先固定头座,再放上发架,把头发分成左右两把,交叉绾在发架上。中间横插一长扁方(插在发架的两个孔内),然后用针把发稍和碎发固定牢,戴什么样的首饰都捉得住。两把头后面的耳边的垂发,梳成扁平状,末端用发带束起,微微上翘,形似燕尾。整个发髻象个待飞的燕子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时候高髻开始流行了。

  高髻(燕尾、叉子头):清代高髻都以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如康熙、乾隆年间流行的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即属此类。其样式豪华,高高耸立达七寸余,犹如盛开的牡丹、荷花。脑后梳理成扁平的三层盘状,并以簪或钗相固定,髻后作燕尾状,钵盂头则形如覆盂。

  随后又开始流行平头,谓之“平三套”或“苏州撅 ”。此髻老少皆宜,一改高髻风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清代晚期,清宫后妃又风行头套式的“大拉翅”发型,也就是一字头的一种。“大拉翅”是一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是清代满族女子最具特色的、集发式造型与妆饰于一体的著名发式。简单的说,“大拉翅”就是一顶华丽的假发。 《清宫词》形容道:“凤髻盘出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城中何止高于尺,叉子平分燕尾底。”

  大拉翅取代了用发架梳的两把头,据说是慈禧的独创发明。

  清朝发式是中国古代发式中的一部分,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其自身的特点,是满族与汉族文化的完美结合,代表着的不仅是一种流行,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即使现在我们不再梳这样的发式,但这些发式所带给我们的影响任是不容忽视的。

  清代满族旗鞋

  满族妇女的鞋称为“旗鞋”,极富特色。由于满族妇女从小骑马,从不裹脚,她们习惯穿这种鞋,尤其是贵族妇女,普遍穿这种鞋,所以称为“旗鞋”。

  清代花盆底鞋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旗鞋的木跟镶装在鞋底,在中间,三寸多高,整个木跟用白细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绫或涂白粉,俗称“粉底”。旗鞋的面料为绸缎,上绣五彩图案。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现在都已不穿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年龄增长,鞋底高底也逐渐降低,一般老年或劳动妇女,多穿稍矮的或平底鞋。

  关于花盆底鞋的起源:

  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

  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第一、认为满族妇女爱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双脚。

  第二、认为满族妇女,为了增其身高,表现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

  第三、满族妇女上山劳动为防蚊叮,同时免使鞋底遭泥湿。故习惯在鞋底部附木块,后发展为花盆底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代妇女发饰介绍相关文章:

1.唐代流行发饰介绍大全

2.

3.中国清朝服饰文化大全

清代妇女发饰介绍

统治清代的满族原生活于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渔猎、耕种、采摘的生活方式。为了行动快捷,便于骑射,满族男女都有辨长盘髻的习惯。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清代妇女发饰介绍,希望你喜欢。 清代妇女发饰 大概演变流程: 清入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清代官吏朝服文化知识
    清代官吏朝服文化知识

    清朝官服,清朝官员服饰。清朝官服制度,同样反映了清朝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清代官吏朝服文化知识,希望你喜欢。

  • 清代皇后常服文化知识
    清代皇后常服文化知识

    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清

  • 清代皇后朝袍文化知识
    清代皇后朝袍文化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清代皇后朝袍文化知识,希望你喜欢。 清代皇后朝袍文化 朝袍以

  • 清朝武官官服补子知识
    清朝武官官服补子知识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

2379